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05: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秀蓁
研究生(外文):LIN, SIOU-JHEN
論文名稱:數位人文應用研究:利用網路爬蟲與語言模型分析台灣美術館展覽現象
論文名稱(外文):Digital Humanities Appli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of Exhibition Trends in Taiwanese Art Museums Using Web Scraping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
指導教授:林楚卿林楚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M, CHOR-KHENG
口試委員:羅禾淋羅嘉惠
口試委員(外文):LUO, HE-LINLO, CHIA-HUI
口試日期:2024-07-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元智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管理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藝術展覽展覽模式變化媒材使用趨勢網路爬蟲大型語言模型
外文關鍵詞:Art ExhibitionTrends in Media UsageChanges in Exhibition ModelsCrawler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透過使用網路爬蟲和人工智慧技術收集和整理大量資料,研究台灣美術館在十年半(2014.1-2024.6)的展覽模式變化,找出這些變化是否隨著時代與科技的轉變而有所關聯並推測其現象發生之原因。以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和台北當代藝術館作為研究對象。本文詳細記錄如何使用現代化工具的方法及分析這十年間展覽和藝術的變化,並對這些變化進行推測和歸納,為此提供展覽資料分析的一種方式,證實科技的應用消弭了各領域之間的高牆,並拓展數位人文的可能。
This thesis uses crawl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to collect and organize a large amount of data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exhibition models in Taiwanese art museums in the 10 years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24. Aim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changes are related to shif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time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he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and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his thesis details the methods of using modern tools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in exhibitions and art forms over this decade, speculating and summarizing these changes. It provides a method for analyzing exhibition data. Demonstr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overcome the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fields and exp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Digital Human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問題與目的 2
1.3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爬蟲應用於分析 4
2.2 語言模型的應用 5
2.3 藝術跨領域的產生及多樣性的作品型態 5
2.4 藝術和科技融合的趨勢 5
2.5 科技對美術館展覽模式的影響 6
2.6 AI科技對於藝術與展覽的影響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8
3.1 資料蒐集 8
3.1.1 Python 9
3.1.2 Python 開發環境 9
3.1.3 爬蟲 10
3.1.4 爬蟲程式庫 12
3.2 資料預處理 14
3.2.1 展覽作品類型分類 14
3.2.2 展覽主題整理 15
3.2.3 OpenAI API 語言模型的應用 18
3.2.4 擷取資料 20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2
4.1 作品類型轉變之分析(2004-2024) 22
4.2 作品類型與藝術家使用媒材關係之探討 25
4.3 展覽主題轉變之分析 27
4.4 展覽主題與館所策展取向分析 30
4.5 展覽主題及作品類型關係探討 37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40
5.1 結論 40
5.2 未來研究 41
參考文獻 42


英文書籍:
Cetinic, E., & She, J. (2022).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ng Art with AI: Review and Outlook. 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hristiane Paul (2016). Introduction: From Digital to Post-Digital: Evolutions of an Art Form. In A Companion to Digital Art, Wiley-Blackwell, West Sussex, p1.
Conn, S. (2010). 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Francastel, P. (2000). Art &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Zone Books.
英文文獻:
Gayratovich, E. N. (2019). Using visual program technology method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in Educational Sciences, 7(10), 107-110.
Hertzmann, Aaron. (2018). Can Computers Create Art? Arts 2018, 7(2), 18.
Prokopiev, M. S., Vlasova, E. Z., Tretiakova, T. N., Sorochinsky, M. A., & Soloveva, R. A. (2020). Development of a programming course for students of a teacher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using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Python. Propósitos y Representaciones, 8(3), 33.
中文書籍:
王俊傑(2004)。漫遊者-2004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台灣首度深刻探索數位藝術歷史的國際大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王冠婷(2017)。在技術革新潮流中進行的藝術實驗-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與台灣數位藝術發展。載於吳嘉瑄(編)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數位藝術基金會。
邱志勇(2011)。當代藝術的集體運動:新媒體藝術跨領域發展趨勢,及其可能。邱志勇(編)數位藝述。數位藝術基金會。
高文萱(2023)。策展時代。台北市,(Lilian Cameron,2022)。頁39-103。
張純櫻(2009)。藝術概論。麗文文化。
梁容輝(2017)。技術及推測-論技術在數位藝術中的角色。載於吳嘉瑄(編)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數位藝術基金會。
陳允傑(2018)。Python網路爬蟲與資料視覺化應用實務。台北市。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會安(2020)。Python從網路爬蟲到生活應用超務實:人工智慧世代必備資料擷取術。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藝術。藝術家出版。
曾肅良(2016)。藝術概論。新北市。國家圖書館。
曾鈺涓(2012)。工具、媒介、媒材?-數位藝術的本質命題。載於林珮淳(編)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藝術家出版。
蔡青雯(2010)。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台北市。(Kuresawa Takemi,2010)
中文期刊:
方彩欣(2009)。藝術或技術:數位媒材創作思維的探究。設計研究學報,頁 19-27。
石瑞仁(2009)。執行總監序。2008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報,頁11-12。
余瓊宜(2011)。數位藝術中的新與舊。美術學報,第4期,頁219-234。
林珮淳、范銀霞(2004)。從數位藝術探討互動觀念、媒介與美學。藝術學報,第74期,頁100-111。
翁珮雯(2015)。當藝術遇上科技:科技藝術跨界的策展對話。輔仁大學藝術學報,第4期,頁47-63。
張欣怡(2007)。數位藝術個案研究-以2004年語2005年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展為例。視覺藝術論壇,第2期,頁95-111。
陳永賢(2003)。互動式媒體藝術創作觀念之探討。藝術學報,第77期,頁51-66。
曾鈺涓(2003)。科技革命跟藝術創作。臺灣美術,第52期,頁 25-39。
魯盈讌、林建南、呂怡緯、吳振彰、黃芷翎(2024)探討Python程式設計教學提升大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成效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2(1),1-39。
駱麗真(2003)。科技藝術的發展脈絡一由國際經驗到台灣現況。臺灣美術季刊資料,第52期,頁13-24。
駱麗真(2018)。館長序。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報,頁6-7。
研究報告:
王泓壬(2023)。會議語音辨識之上下文語言模型 Reranking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4gq8m。
王敬翔(2019)。應用網路爬蟲實現數位課程討論區情感分析之個案研究 - 以RFID技術與認證為例。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4mqjx。
李元智(2017)。應用網路爬蟲技術於氣象站降雨量預測分析。私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257k9。
林宏璋, 林舒, 呂岱如, & 陳韋鑑.(2004)。界線內外: 跨領域藝術在台灣。台北: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研究計畫案,取自https://ssur.cc/NZFNDSn5。
柯唯揚(2020)。應用社群網站於社群媒體行銷-以爬蟲程式與改良社會網絡分析於Facebook。私立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97bmq。
莊承燕(2022)。應用人工智慧與爬蟲技術於圖書館書籍採購推薦與應用網頁於 TPN 處方開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7qm27。
黃梓沂(2023)。知識追蹤應用於國小數學補救家庭教師系統之流程及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fvyn2。
黃瀅珍(2011)。台灣當代藝術中的觀眾參與式作品分析:2001-2010年。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數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j93n3。
蔡易賢(2023)。一個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智能合約弱點偵測方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epf5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