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書籍:
Cetinic, E., & She, J. (2022).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ng Art with AI: Review and Outlook. 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hristiane Paul (2016). Introduction: From Digital to Post-Digital: Evolutions of an Art Form. In A Companion to Digital Art, Wiley-Blackwell, West Sussex, p1.
Conn, S. (2010). 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Francastel, P. (2000). Art &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Zone Books.
英文文獻:
Gayratovich, E. N. (2019). Using visual program technology method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in Educational Sciences, 7(10), 107-110.
Hertzmann, Aaron. (2018). Can Computers Create Art? Arts 2018, 7(2), 18.
Prokopiev, M. S., Vlasova, E. Z., Tretiakova, T. N., Sorochinsky, M. A., & Soloveva, R. A. (2020). Development of a programming course for students of a teacher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using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Python. Propósitos y Representaciones, 8(3), 33.
中文書籍:
王俊傑(2004)。漫遊者-2004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台灣首度深刻探索數位藝術歷史的國際大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王冠婷(2017)。在技術革新潮流中進行的藝術實驗-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與台灣數位藝術發展。載於吳嘉瑄(編)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數位藝術基金會。
邱志勇(2011)。當代藝術的集體運動:新媒體藝術跨領域發展趨勢,及其可能。邱志勇(編)數位藝述。數位藝術基金會。
高文萱(2023)。策展時代。台北市,(Lilian Cameron,2022)。頁39-103。
張純櫻(2009)。藝術概論。麗文文化。
梁容輝(2017)。技術及推測-論技術在數位藝術中的角色。載於吳嘉瑄(編)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數位藝術基金會。
陳允傑(2018)。Python網路爬蟲與資料視覺化應用實務。台北市。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會安(2020)。Python從網路爬蟲到生活應用超務實:人工智慧世代必備資料擷取術。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藝術。藝術家出版。
曾肅良(2016)。藝術概論。新北市。國家圖書館。
曾鈺涓(2012)。工具、媒介、媒材?-數位藝術的本質命題。載於林珮淳(編)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藝術家出版。
蔡青雯(2010)。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台北市。(Kuresawa Takemi,2010)
中文期刊:
方彩欣(2009)。藝術或技術:數位媒材創作思維的探究。設計研究學報,頁 19-27。
石瑞仁(2009)。執行總監序。2008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報,頁11-12。
余瓊宜(2011)。數位藝術中的新與舊。美術學報,第4期,頁219-234。
林珮淳、范銀霞(2004)。從數位藝術探討互動觀念、媒介與美學。藝術學報,第74期,頁100-111。
翁珮雯(2015)。當藝術遇上科技:科技藝術跨界的策展對話。輔仁大學藝術學報,第4期,頁47-63。
張欣怡(2007)。數位藝術個案研究-以2004年語2005年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展為例。視覺藝術論壇,第2期,頁95-111。
陳永賢(2003)。互動式媒體藝術創作觀念之探討。藝術學報,第77期,頁51-66。
曾鈺涓(2003)。科技革命跟藝術創作。臺灣美術,第52期,頁 25-39。
魯盈讌、林建南、呂怡緯、吳振彰、黃芷翎(2024)探討Python程式設計教學提升大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成效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2(1),1-39。
駱麗真(2003)。科技藝術的發展脈絡一由國際經驗到台灣現況。臺灣美術季刊資料,第52期,頁13-24。
駱麗真(2018)。館長序。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報,頁6-7。
研究報告:
王泓壬(2023)。會議語音辨識之上下文語言模型 Reranking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4gq8m。
王敬翔(2019)。應用網路爬蟲實現數位課程討論區情感分析之個案研究 - 以RFID技術與認證為例。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4mqjx。李元智(2017)。應用網路爬蟲技術於氣象站降雨量預測分析。私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257k9。林宏璋, 林舒, 呂岱如, & 陳韋鑑.(2004)。界線內外: 跨領域藝術在台灣。台北: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研究計畫案,取自https://ssur.cc/NZFNDSn5。
柯唯揚(2020)。應用社群網站於社群媒體行銷-以爬蟲程式與改良社會網絡分析於Facebook。私立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97bmq。莊承燕(2022)。應用人工智慧與爬蟲技術於圖書館書籍採購推薦與應用網頁於 TPN 處方開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碩士班。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7qm27。黃梓沂(2023)。知識追蹤應用於國小數學補救家庭教師系統之流程及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fvyn2。
黃瀅珍(2011)。台灣當代藝術中的觀眾參與式作品分析:2001-2010年。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數學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j93n3。
蔡易賢(2023)。一個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智能合約弱點偵測方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epf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