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宗進(1995)。 Mosston's 三種教學形式之效果比較研究-以羽球反手發短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王明琨(2014)。不同跳繩訓練方式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下肢平衡與協調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石井藤吉郎(2001)。跳繩教室。聯廣圖書。
吳志仁(2014)。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與互惠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籃球運球技能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大學。
吳武典(2013)。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一):發展脈絡與特色。 特殊教育季刊,129(12),11-18。
吳義弘(2016)。跳繩訓練頻率差異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周宏室(1994)。Mosston (摩斯登)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 師大書苑。
周宏室(2005)。Mosston (摩斯登)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師大書苑。
林建志(2014)。練習式與互惠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籃球運球急停投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林淑玲(2013)。學生跳繩動作協調能力與身體活動量及課業成就表現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林貴福(1993)。國小體育實務。心理出版社。
林貴福(1998)。國小體育科教材教法。師大書苑。
林輝雄(1990)。台灣省中小學生體能訓練手冊。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翁廷菘(2024)。增強式跳繩訓練對於青少年籃球選手連續跳躍能力之影響。國立屏東大學。
張君賢(2007)。動作協調能力之初探。國北教大體育。
張君賢(2008)。田徑訓練對國小學童動作協調能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張志豪(2014)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及互惠式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大學。
張春秀(2004)。Mosston 教學光譜-互惠式教學策略。國教世紀,213,15-20。
張維理(2011)。運用 Wii 課程教學對於提升學習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表現及運動認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張靜文、祁業榮(2001)。學齡前兒童手眼協調能力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3(2),11-21。
教育部體育署(2017)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調查。53-54。
陳志偉(2011)。跳繩活動對高年級學童動作協調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陳明進(2015)。Mosston 練習式與互惠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打擊技能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彥州(2019)。新北市三重分區國小資源班學生家長對資源班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陳瑀如(2016)。命令式教學法與互惠式教學法對國中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球類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彭震宇(2009)。體育教學應用「互惠式教學法」之探討。休閒保健,2,259-262。
曾明廉(2015)。Mosston 互惠式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排球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楊鏸容(2003)。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劉弘白(2006)。學習能力的障礙。劉氏基金會。
蔡貞雄(1989)。國小體育教學研究。五南圖書。
鄭雅文(2010)。七至十歲學齡兒童於順序性動作之表現分析以跳繩動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簡巧真(2020)。不同跳繩訓練方式對國小學童運動能力表現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
簡廷倚(2018)。樂趣化跳繩運動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與健康體適能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蘇綉琁(2021)。國民小學四年級互惠式跳繩教學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英文部分
Brancazio, P. J. (1984). Sport science: Physical laws and optimum performance. Simon and Schuster.
Franks, B. D. (1992). The effect of teaching style: A silver anniversary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12, 286-300.
Gallahue, D. L., & Ozmun, J. C. (2002).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Infants, children, adolescents, adults (5th ed.). McGraw-Hill.
Gallahue, D. L., & Ozmun, J. C. (1998).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McGraw-Hill.
Gallahue, D. L. (1993).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osston, M., & Ashworth, S. (1986).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Silverman, S. (1991).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2(4), 352-364.
Zatsiorsky, V. (1980). The development of endurance. In L. Matveyev & V. Novikov (Eds.), Teoria i metodika fizicheskoi uospitania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p. 271-290). Fizkultura i 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