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20: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映廷
研究生(外文):LIU, YING-TING
論文名稱:體育雙語教學對國民小學一年級學生體育表現及英語聽辨能力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Bilingu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n Sports Performance and English Listening and Discrimination Ability of First-grade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指導教授:林瑞興林瑞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JUI-HSING
口試委員:吳勤榮蔡俊賢
口試委員(外文):WU, QIN-RONGCAI, JUN-XIAN
口試日期:2024-09-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探索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4
畢業學年度:11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雙語教育CLIL教學準實驗研究
外文關鍵詞:Bilingual educationCLIL teaching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體育雙語教學對國民小學一年級學生體育表現及英語聽辨能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某國小一年級18位學生,以及鄰近學校之7位一年級新生作為對照組,為期12週的實驗教學,每週2節課,每節40分鐘。研究所需資料透過體育表現檢測表以及英語聽辨能力成就測驗來取得。經過12週的體育雙語教學後發現,在體育表現學習成效:實驗組前測為70.01±8.72分,後測為88.05±5.63分;而控制組前測為93.00±5.48分,後測為94.00±4.79分,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水準(F=53.84,p<.05),體育雙語教學後,實驗組的體育表現改善成效顯著優於控制組。在英語聽辨能力習得成效:實驗組前測為54.78±10.24分,後測為65.56±8.96分;而控制組前測為54.29±6.78分,後測為52.71±13.76分,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水準(F=9.38,p<.05),體育雙語教學後,實驗組的英語聽辨能力改善成效顯著優於控制組。結論:體育雙語教學對一年級學生的體育表現和英語聽辨能力均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physical performance, English listening, and discrimination ability of first-grade pupil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18 first-grade pupils from a certa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nd 7 first-grade pupils from a nearby school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lasted 12 weeks, with 2 lessons per week, each 40 minutes long. The data required for the study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 form and the English listening and recognition ability achievement test. After 12 weeks of sports bilingual teach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 on sports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pre-test score of 70.01±8.72 points and a post-test score of 88.05±5.63 point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a pre-test score of 93.00±5.48 points and a post-test score of 94.00± 4.79 point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F=53.84, p<.05). After bilingual sports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sport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hieve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cquisi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54.78±10.24 points in the pre-test and 65.56±8.96 points in the post-tes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scored 54.29±6.78 points in the pre-test and 52.71±13.76 points in the post-test. The interaction effec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 (F=9.38, p<.05), after bilingu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mprove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ilingu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effect on first-year students'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目 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雙語教學理論及相關研究................................................................................7
第二節 健康與體育學科之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聽辨能力相關研究……………......................................................................30
第參章 研究方法............................................................................................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3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方法..........................................................................................................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45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47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48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50
第一節 體育雙語教學後體育表現學習成效分析......................................................50
第二節 體育雙語教學後英語聽辨能力習得成效分析..............................................5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55
第一節 結論..................................................................................................................55
第二節 建議..................................................................................................................56
參考文獻..................................................................................................................................58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家長同意書..................................................................................67
附錄二 體育表現檢測表..............................................................................................68
附錄三 英語聽辨能力成就測驗..................................................................................69
附錄四 體語雙語教學單元設計..................................................................................7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蘇建文、廖華芳、林麗英、鄒國蘇、林世華(2003)。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王俊成(2021)。體育雙語實施現況之探討-以參與沉浸式計畫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俞蓓(2021)。學校雙語教學可能實施策略—以臺北市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斌華(2003)。雙語與雙語教育百科全書。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白芸禎(2021)。雙語教學對不同英語能力的小一學童的生活學科知識成效與英語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石依婷(2019)。 CLIL 教學法融入 Edpuzzle 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聽力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行政院(2018)。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74eb5a0e-436d-4b78-9a1c-9d379f805331#:~:text=%E7%82%BA%E5%8E%9A%E6%A4%8D%E5%9C%8B%E4%BA%BA%E8%8B%B1%E8%AA%9E%E5%8A%9B,%E7%81%A3%E6%88%90%E7%82%BA%E9%9B%99%E8%AA%9E%E5%9C%8B%E5%AE%B6%E3%80%82
何子安(2020)。運動教育模式與社會發展之初探。中華體育,16(2),109-114。
何憶婷(2022)。雙語體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體育學科表現和英語聽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星瑩(2020)。【聽能發展】小朋友是怎麼聽懂聲音的呢?取自https://www.chfn.org.tw/news/index/1/1355
吳清山、林天佑(1996)。雙語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7,63,50-60。
呂美慧(2012)。雙語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9%9B%99%E8%AA%9E%E6%95%99%E8%82%B2
志聖文教(2023)。112年教師甄試考情一覽表,取自https://www.easywin.com.tw/AD/101/0423/index.html
李良剛、張五平、田佳、譚仲秋,Martin.J.B (2001) 。體育課雙語教學研究。體育學刊,8(4),1-14。
李明洋(2004)。如何為聽力損失孩童設計「聽覺區辨」教學活動。屏師特殊教育期刊,9,27-35。
林士傑(2013)。合作學習應用於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子斌(2021)。建構臺灣「沃土」雙語模式:中等教育的現狀與未來發展。中等教育,72(1),6-17。
林子斌(2023)。雙語教育理念與實務。取自https://ghresource.k12ea.gov.tw/uploads/1648773251044Z9ZRfsCd.pdf
林巧敏(2021)。三至六歲人工耳蝸兒童語音聽知覺能力與語言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永能(2008)。國小體育教學實施運動教育課程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俊宏、李延輝、羅云廷、賴慈芸(2007)。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林禹臻(2020)。CLIL教學法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秋菊(2014)。量表的建構與測試。取自https://tpl.ncl.edu.tw › NclService › pdfdownload
林貴福(2000)。國小體育科教材教法。臺北:師大書苑。
邱華慧(2012)。兒童中英雙語能力與創造力之關係。弘光人文社會學報,15,5-6。
姜閔傑(2022)。國小實施雙語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韋金龍、陳美玉(1994)。國中常態編班教學困境之途徑:合作學習。教育研究雙月刊,35,59-66。
孫佳婷(2020)。雙語體育教學參考指南。臺北:師大書苑。
桃園市政府(2022)。邁向2030雙語政策!桃園力推雙語創新教學,邀集外師舉辦師資培訓共識營。取自https://www.tycg.gov.tw/ch/home.jsp?id=10412&parentpath=&mcustomize=news_view_small.jsp&dataserno=202208250001&aplistdn=ou=news,ou=chinese,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
桃園市教育局(2018)。桃園市國小語文領域-英語文課程實施建議。取自http://163.30.132.2/sfs3/dat/school/news/2019-06-061080606.pdf
涂宜汝(2023)。CLIL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荃鈺(2020)。108新課綱素養體育課該怎麼教?取自https://ctoacademy.org/sportsliteracy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2021)。CLIL和EMI、Immersion、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有什麼不同。取自https://lttc-li.tw/clil101_003/
高麗鳳(2021)。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實施雙語教育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取自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3a)。雙語教育,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4055ec431995e8e6954c089162c23a32/?startswith=zh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3b)。體育,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f806e2c5645c7433f53a8a0d3961fe51/?seq=3
張玉芳(2014)。雙語學童中、英文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之相關性探討。英語教學,35(4),91-132。
張立亭(2014)。新移民子女的雙語教育權。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志遠(2008)。建構中國特色漢外雙語教育體系。第二屆全國雙語教學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取自http://www.china--bilingual.com/yan_jiu/zhang_zhi_yuan_jianghua.htmlbilingual.com/yan_jiu/zhang_zhi_yuan_jianghua.html
張凱婷(2023)。國民小學低年級實施雙語教育之現況研究:以基隆市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博閔(2022)。桃園市某公立國小轉型雙語教育實施現況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張學謙(2016)。走向添加式雙語主義:強化家庭與學校的母語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9),1-9。
張鎮山(2021)。國民小學推動雙語教育班策略之研究:以桃園市某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張瀞文(2011)。體育課該教會孩子什麼?親子天下雜誌,28,10-13。
張顯達、許碧勳(2000)。國語輔音聽辨與發音能力之發展研究。中華聽語學誌,15,1-10。
教育部(2018)。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FB233D7
教育部(2022)。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取https://www.sa.gov.tw/Resource/Ebook/637824163470732737.pdf
教育部(2023)。表現,取自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8585&q=1&word=%E8%A1%A8%E7%8F%BE
章哲榮(2023)。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對雙語體育教學認知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許妙如(2019)。英語融入健康學科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健康知識和英語認字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晏綾(2024)。 CLIL 對高中雙語實驗班學生英語聽力理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郭伊潔(2017)。全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憲偉(2015)。合作學習在雜技教學的應用──以撥拉棒教學為例。學校體育,146,93-98。
陳幼君(2008)。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雙語教育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立芸(2010)。學齡期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聽知覺區辨能力初探。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1),1-18。
陳政吉(2010)。運動教育模式學生教練角色扮演與小組互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昭宇(2004)。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技能學習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一以八年級籃球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鈺芳(2023)。CLIL雙語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麗如(2003)。合作學習實施成效之探究。教育社會學通訊,16,20-27。
陸佩欣(2012)。幼兒園不同課程設計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曾進興(2006)。兒童語言發展。臺北市:心理。
程汝葦(2020)。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方法與實例分析。學校體育,12,32-41。
黃彥文(2021)。體現〔在地全球化〕精神:論中小學〔國際教育2.0〕語[雙語課程]接軌的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2),5-11。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2022)。從雙語政策看中小學雙語師資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6),1-10。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梓庭(2022)。初任教師雙語體育教學歷程及省思之研究—以臺東縣某國小五年級田徑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婷芸(2023)。運用 CLIL 於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對不同英語能力的小六學童英語聽力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煜婷、王彥邦、程瑞福(2021)。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TGFU) 與理解式訓練法 (Game Sense) 於運動團隊訓練之應用與省思。政大體育研究,28,14-25。
黃瑞珍、李佳妙、黃艾萱、吳佳錦、盧璐(2009)。零歲至三歲華語嬰幼兒溝通及語言篩檢測驗(0-3 CLST)。心理。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臺北市:五南。
楊榮蘭(1997)。從第一語習得理論壇兒童英語教學。跨世紀國小英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51-164。
葉明德(2002)。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鄒文莉(2021)。雙語教學的概念與實踐—成功大學鄒文莉教授專訪報導。師友雙月刊,626,6-13。
廖乃菁(2003)。英文繪本與全身肢體反應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桃園一所私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廖偉民(2020)。2020臺灣公立國小推展雙語教育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9),90-96。
臺北榮民總醫院(2023)。聽能復健。取自https://wd.vghtpe.gov.tw/PMREIP/files/%E8%A1%9B%E6%95%99%E5%96%AE/ST/%E8%81%BD%E8%83%BD%E5%BE%A9%E5%81%A5.pdf
臺師大機構典藏系統(2024)。第三章研究方法。取自https://api.lib.ntnu.edu.tw:8443/server/api/core/bitstreams/9ed6fd6e-71c0-42e9-8c5d-5e2f5664f23a/content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23)。提升運動表現!了解影響的因素! | 健康生活表,取自https://healthylife-performance.com/sports-performance/
劉千嘉(2015)。實驗法與實驗設計。取自ttps://wp.kmu.edu.tw
劉兆達、許玫琇、李文心(2020)。大學生之運動能力及文化素養培養――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例。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4(1),1-34。
劉佳鎮(2022)。雙語體育教學現況與師資培育之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8),38-41。
蔡宗達(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問答技巧。課程教學,16(4),96-102。
蔡岳縉(2022)。探討國小體育雙語教學實施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蔡明昌(2010)。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民小學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黎鋒英(2005)。體育科新課程與教材教法。競技運動,7,71-81。
盧丹懷(2004)。雙語教育的實質、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學語言。全球教育展望,2,59-62。
蕭嘉賢(2022)。從語言天賦論省思兒童的語言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7),202-208。
賴宥宇(2022)。樂在學習推動雙語教育—一位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敘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文娟(2024)。雙語視覺藝術課程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的視覺藝術課程學科表現和英語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坤良(2023)。探討中外師協同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聽力的影響與看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菁菁(2014)。理解式球類教學介紹與實務應用。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3,35-46。
闕月清(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嚴愛群(2021)。這些年,我們做過的雙語計畫。師友雙月刊,626,14-18。
蘇喜慧(2020)。影響雙語教育執行成功與否的因素及其執行策略-以臺北市某國際學校英法雙語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鐘啟泉(2003)。“雙語教學”之我見。全球教育展望,2,5-7。
二、英文部分
Baker, C. (2011).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5th ed.). Claver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aker, C. (2017).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6th ed.). Claver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aker,C., & Jones,S. (1998).Encyclopedia of biling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Claver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oothroyd, A. (1997). Auditory development of the hearing child. Scandinavian Audiology, 46, 9-16.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097/00003446-199412000-00004
Brinton. D. M. (2004).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D. Nunan. (E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p. 205-209). Ffigher Education Press.
Erber, N. P. (1982). Auditory Training. Alex Graham Bell Assn for Deaf.
Ferrand, C. T. (2013). Speech Scienc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Pearson.
Fortune, T. W. & Tedick, D. J. (2003). What parents want to know about foreign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s. Washington, DC: Eric Digest. Retrieved from https://eric.ed.gov/?
García, O. (2009). Emergent Bilinguals and TESOL: What's in a Name?. Tesol Quarterly, 43(2), 322-326.
García, O., & Baetens, B. H. (2009).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 global perspective. Wiley-Blackwell Pub.
Genesee, F. (1984).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s, In Shapson, S & Vincent D’oyley (Eds.),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anadian Perspectives. Claver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Hepper, P. G., & Shahidullah, B. S. (1994). Development of fetal hearing.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Fetal and Neonatal Edition, 71(2), F81-F87.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36/fn.71.2.F81
Marsh, D. (2009). CLIL: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David Marsh. IH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Develpoment, 26. Retrieved from http://ihjournal.com/content-and-l language-intergrated-learning
Nieto, S. (1992). We speak in many tongues: Language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Rossetti, L. (1990). The Rossetti Infant-Toddler Language Scale. Linguisystems. Schow, R. L., & Nerbonne, M. A. (2017). Introduction to Audiologic Rehabilitation. Pearson.
Stern, H. H. (1972). Bilingual schooling: some experience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test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Sternberg, R. J., & Sternberg, K. (2016). Cognitive Psychology. Nelson Education. Stoel-Gammon, C. (2006). Infancy: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642-648.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016/B0-08-044854-2/00838-5
Swain, M., & Johnson, R. K. (1997). Immersion education: A category withi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Johnson, R. K. & Swain, M. (Eds.),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1–16).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aver, C. (1990) . Understanding whole language: From principles to practic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Wright, W. E., Boun, S., & Garcia, O. (2015). Introduction: Key concepts and issues in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education. In W. E. Wright, S. Boun, & O. Garcia (Eds.), The handbool of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education (pp. 1-16). Wiley Blackwe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