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變遷與發展本質論之,城鄉不平衡發展是多人認定的事實,加以臺灣地區特殊 的農業發展政策的考慮,似乎是更為明確.但在尊重當事者切身感受的前提下,主觀 生活素質將是砰定城鄉不平衡發展的最好依據,「居民主觀面向的認定是否一如客觀 事實之顯現」成為本研究的最大主旨,換句話說,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在尋求「城鄉 不平衡發展」一事項在主觀上與客觀上的一致性,進一步的,「都市與鄉村間的既存 差異與動態關聯」、現今熱切討論的「工業化程度對平衡鄉村與都市間發展的影響」 亦為本研究探討的主旨.為達此目的,本研究乃就「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所 做的廣泛性抽樣調查所得為分析資料,針對上述主旨進行探討. 本研究在文獻的整理方面,著重於都市與鄉村間的關聯探討,分就靜態與動態二方面 討論,以闡明城鄉不平衡發展此一社會現象發生的可能原因,並嘗試歸納出在個人心 理感受上所呈現的個人層面與社會層面的城鄉關係,藉以尋求城鄉不平衡發展此一社 會現象的解釋.生活素質,是偏向主觀的,為心理的反應與期待,是社會現狀的說明 ,是變化過程的衡量依據,彼此比較的標準.在現代社會學的相關研究,有其不可抹 煞的地位.本研究即藉此做為指標,說明欲討論的主旨. 因於討論的主旨與目的、及所用資料的性質,本研究採行平均數差異檢定、因素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迴歸分析等方法.以平均數差異檢定驗證城鄉居民在主觀上是 否存有城鄉不平衡發展的感受,分由城鄉居民對生活的整體感受與生活的各項不同層 面進行討論:在整體的生活感受方面,又分自時間方面與空間方面進行比較,包括三 個時間點比較與移動人口的討論;在各層面的生活感受方面,則先藉因素分析整理歸 納出生活素質內容的層面劃分,再據以進行各生活層面的城鄉差異比較.迴歸分析的 應用在探討主觀生活素質評定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本研究選用的自變項有個人的社 會人口特質(如性別、年齡、受教育年數、及收入等)及社區環境,經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法的檢定後,再進一步的進行多元迴歸分析法. 根據資料分析所得,本研究得到若干研究發現與結果,茲簡要列舉如下: 一、鄉村與都市二者在本質上的確有所不同. 二、城鎮社區立於鄉村社區與都市社區間的轉寰所在,位處中間地位. 三、城鄉不平衡發展存在於居民的主觀認定中,證明主觀認定與客觀事實間的一致性 四、鄉村全面性貧窮的說法,在城鄉居民的主觀認定中並不成立. 五、生活素質認定的高低受個人條件與社區環境因素影響. 六、城鄉居民主觀生活素質認定的基點,有性別與社區環境別之區分,原則上,以女 性高於男性;城鎮社區>鄉村社區>都市社區. 七、年齡、教育年數與收入對生活素質評定的影響力大小,亦因城鄉居民之性別與居 處社區環境別之不同而不同.原則上,教育年數顯現的影響力大於收入與年齡. 八、就社區環境考慮,相對於鄉村社區而言,都市社區有低基點、高生活素質認定的 特色,益顯二者間的不平衡發展. 九、「城鄉不平衡發展」的確定,顯示「工業化」將有助於城鄉發展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