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依個人教育水準與工作所需教育水準之是否相稱,將勞動者區分為「適度教育」、「超額教育」以及「不足額教育」等三種教育狀態,使用民國81年度「人力運用調查」原始資料中的11,951個「15至64歲全職男性受僱者」為觀察對象 ,進行工資差異迴歸分析,並且建立Multinomial Logit 模型,進行勞動市場特徵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1.依定義,共有4,234(27.15%)人屬於適度教育者,有4,473(37.43%)人是為超額育者,而有3,244(27.15%)人處於不足額教育狀態,顯見勞動市場的確處於不適切狀態。 2.誠如人力資本理論,隨教育水準的提高,將促使工資上升。故超額教育者之較高教育水準可比教育水準低者獲較高報酬,但相對的超額教育者之工資率要比「適度教育者」之同儕,低了5.5%;而不足額教育者雖可能因教育水準較低而報酬較低,但與「適度教育」之同儕相較,則擁有12.47%的工資優勢。故在同職類中,不足額教育者之工資勝過適度教育者,而適度教育者之工資率又勝過超額教育者。 3.在勞動市場中,超額教育者呈現平均較高的教育水準,又因教育年限較長,普遍經驗不足;而不足額教育者恰好相反,多為教育水準明顯偏低,但經驗表現則相當豐富。 4.公部門的就業者較易發生額教育狀態,而相對的,私部門之就業者則易發生不足額教育。不足額教育者年資顯著偏低,表示平均留在同一工作崗位之時間較短,呈現不穩定狀態,顯示容易流動;而超額教育者則因不顯著,故無法推斷穩定與否。 5.就職業別而言,平均教育水準較高之職業,發生超額教育狀態之機率傾向較低;而平均教育水準較低之職業,發生不足額教育狀態之機率亦相對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