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4: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阮靜玲
研究生(外文):Juan Ching-ling
論文名稱:臺灣地區佛教圖書分類探析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t Publications in Taiwan
指導教授:盧荷生盧荷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Sheng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圖書資訊學系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圖書資訊檔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8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分類法佛典目錄佛教圖書分類
外文關鍵詞: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t publicaations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藉由分類可以了解各事物的狀況,也可明白事物相互關係,進而了解事物本質或是其存在的各相關問題。中國歷朝佛教典籍數量可觀,藉由佛教典籍的整理,中國佛典目錄建立完善類例。現代分類法中,一般類表佛教類與佛教類表中,經律論傳統類目沿襲佛典目錄的類例,而為了適應現代需求,部分類目則是根據佛典目錄類目加以增刪修改。為了解目前國內圖書館在處理佛教資料時遭遇的各項問題,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歷代佛典目錄類例及現行類表中佛教類目,並藉由各類表中有關佛教類的架構加以比較,掌握理想的佛教分類法所應具備的條件,以提供未來修訂類表之參考。
本研究首先介紹中國歷代佛典目錄,由歷代佛典目錄可以發現,佛教傳入中國後,歷經佛教界人士致力於佛典的整理,從專記一人、一地或一時之譯經錄,逐漸建立起經律論三藏類目,並依主張內容分大小乘,經律論進而依派別細分。佛典目錄除經律論外,還包括諸宗、懺悔、傳記、纂集、護教、目錄、音義、序讚詩歌等類目,建立中國佛典精良的分類體系。除了佛典目錄可以了解佛教圖書分類架構外,由國內處理佛教圖書分類的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圖書分類法(試用本)、何日章編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三個一般分類法佛教類,李世傑編著佛教圖書分類法、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二個專門分類法,了解各類表佛教類所分十類類目及其細分類目與其優缺點。
藉由佛典目錄與類表介紹,瞭解佛教圖書分類的架構,進而將國內現行的五個類表,就其形式要件與內涵要件加以比較,由形式要件比較中,發現各類表無論在標記、複分表部分大同小異,但僅佛教法有相關索引,其餘類表則無。內涵要件方面:除何法無類目注釋外,其餘類表都有參照說明與類目注釋,一般類表與專門類表類目順序則有所差異。五個類表共有類目:總論(類)、佛教史地、經、律、論、儀制、佈教、信仰、宗派,而佛教文藝佛教語文、教理、寺院非共有類目。
本研究透過探討佛典目錄及現行類表佛教類,以及各類表類目比較,了解現行類表的實際情形,為能使類表符合學術體系並適應時代需求,擬建議:1.各類表製作相關索引;2.圖書館學專家及佛教學者共同定期修訂類表,朝各類表類目的一致性努力;3.類目說明的必要性;4.提供完整的複分表;5.各類目除考慮傳統的架構外,亦要配合時代需求增加;6.經律論類目更需藉由現代科技輔助館員的歸類。
Through classificatio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thing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as well as problems concerning their essential nature and existence. There are large quantities of ancient Chinese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Buddhis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publication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handling of Buddhist literature through various dynasties. While current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used in Taiwan are based on those used in former times, some categories have been adjus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both to study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used in past dynasties and in present-day Taiwan, and to find ou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per Buddhism classification scheme by compar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t is my hope that these findings may be helpful for revising Buddhism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the future.
In the interest of examining the structure and find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used in Taiwan, this thesis first makes a catalogue of the Buddhist publications from each ancient dynasty, and then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five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currently used in Taiwan. These schemes include Yung-hsiang Lai''s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Libraries",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cheme" used by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Ho Jih-Chang''s "Chinese Decimal Classification", Li Shih-Chieh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the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Buddhism Libraries" (1996 edition).
Through comparis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in respect to form, the fiv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re almost identical in notation and auxiliary tabl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related index in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Buddhism Libraries." In respect to content, all of the schemes have cross-reference explanations, and four of them have notes for categories excluding the "Chinese Decim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As to the ordering of categories, each of the five schemes are different. Categorie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five schemes are Gener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Buddhism, Doctrines and Dogmas, Vinaya, Abhidharma, Buddhist Services and Customs, Buddhist Missions, Belief, and Buddhist Sects. Buddhist Literature, Buddhist Art, Buddhist Language, Doctrines and Temples are categories that only exist in some of the schemes.
In Conclusion,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a Buddhism classification scheme which would be best suited to the current needs: (1)Each scheme should include a related index; (2)Experts in library science and Buddhism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make regular revisions of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order to promote greater consistency; (3)Notes for categori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classification schemes; (4)Comprehensive table of subdivisions should be included; (5)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 structures, categories in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should be increased to meet current need; (6)Modern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by librarians in classifying works, and especially in classifying the categories of Doctrines and Dogmas, Vinaya, Abhidharm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語彙說明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分析 9
一、 佛典目錄 9
二、 佛教圖書分類法 13
第三章 佛教圖書之分類 19
第一節 佛教典籍在中國傳統目錄之分類 19
一、 中國傳統目錄佛教類 19
二、 佛典目錄 20
第二節 現行圖書分類法佛教類 28
一、 中國圖書分類法 29
二、 中國圖書分類法(試用本) 36
三、 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 43
第三節 專門佛教分類法 49
一、 佛教圖書分類法 50
二、 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 58
第四章 佛教圖書分類法探析 73
第一節 分類法的形式與內涵要件 74
一、 形式要件 74
二、 內涵要件 77
第二節 各分類法佛教類目之比較分析 83
一、 佛教總類(論) 84
二、 佛教教理 87
三、 佛教史地 92
四、 經典 96
五、 律典 98
六、 論典 100
七、 實際佛學 103
八、 佛教宗派 107
九、 寺院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8
參考書目…………………………………………………………………….121
參考書目
一、圖書部分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v.2. 20th ed. Albany, N.Y: Forest Press, 1989.
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 BL-BQ. 3rd ed. Washington, D.C.: Library of Congress, 1984.
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臺北市:天華,民71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編。修訂新版大藏經總目錄。臺北市:新文豐,民81年。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市:桂冠,1990。
方倫。中級佛學教本。臺北市:菩提樹,民75年。
王文顏。佛典漢譯之研究。臺北市:天華,民73年。
王省吾。圖書分類法導論。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69年。
印順。「佛書編目議」,佛教目錄學述要。臺北市:大乘文化,民70年。
佛教百科全書。臺南縣: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83年。
何日章編。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四版。臺北市:編者,民61年。
何光國。圖書資訊組織原理。臺北市:三民,民79年。
宋王堯臣。崇文總目,叢書集成簡編。第3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55年。
宋鄭樵。通志藝文略,叢書集成初編。第3冊。臺北市:新文豐,民78年。
李世傑編著。佛教圖書分類法。臺北市:臺灣佛教月刊社,民51年。
李瑞良。中國目錄學史。臺北市:文津,民82年。
阮孝緒。「七錄序」,昌彼得。中國目錄學資料選輯。臺北市:文史哲,民73年。
明祁承 撰。澹生堂書目叢書集成續編。第3冊。臺北市:新文豐,民78年。
明焦竑輯。國史經籍志,叢書集成簡編。第4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55年。
明釋智旭。閱藏知津。臺北市:新文豐,民62年。
東方佛教文化。臺北市:木鐸,民77年。
河惠丁。「歷代佛經目錄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年6月。
金陵大學圖書館編;熊逸民增補索引。增補索引中國圖書分類法。臺南市:熊逸民,民51年。
姚名達。「宗教目錄篇」,中國目錄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民77年。
洪兆鉞。「修訂中國圖書分類法『形式複分表』的商榷」,圖書分類與管理。臺北市:純文學,民73年。
胡述兆、吳祖善。圖書館學導論。臺北市:漢美,民78年。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輯。佛教圖書分類法。嘉義市:香光書鄉,民85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隋書經籍志,叢書集成簡編。第1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55年。
唐釋智昇。開元釋教錄二十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目錄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唐釋道宣。大唐內典錄十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目錄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晉仁。「經錄概說」,大藏經研究彙編。上冊。臺北市:大乘文化,民66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臺閩地區圖書館調查錄民國74年。臺北市:中央圖書館,民77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訂。中國圖書分類法(試用本)。臺北市:中央圖書館,民68年。
梁啟超。「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佛教目錄學述要。臺北市:大乘文化,民70年。
梁釋僧佑。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目錄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梅光羲。「佛典略說」,大藏經研究彙編。上冊。臺北市:大乘文化,民66年。
莊耀輝。「唐代佛書分類與現代佛學圖書分類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8年5月。
陳友民。「佛書分類探源」,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嘉義市:香光書鄉,民85年。
陳莉玲。「中國佛教經錄譯典之分類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年12月。
陳鴻飛。「佛教典籍分類之研究」,佛教目錄學述要。臺北市:大乘文化,民70年。
隋法經等撰。眾經目錄七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目錄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隋彥琮。眾經目錄五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目錄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十五,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9冊史傳部。臺北市:新文豐,民72年。
黃淵泉。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民75年。
黃懺華。佛教各宗大綱。再版。臺北市:天華,民77年。
業露華。佛教歷史百問。高雄市:佛光出版社,民80年。
楊白衣。「佛學研究法述要」,佛學研究方法。臺北市:大乘文化,民70年。
楊惠南。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市:東大,民80年。
道安。「中國大藏經雕刻史」,大藏經研究彙編。上冊。臺北市:大乘文化,民66年。
劉簡。中文古籍整理分類分類研究。臺北市:文史哲,民70年。
蔣元卿。中國圖書分類之沿革。臺北市:臺灣中華,民46年。
蔡念生。「三十一種藏經目錄解說」,大藏經研究彙編。下冊。臺北市:大乘文化,民66年。
賴永祥編訂。中國圖書分類法。增訂七版。臺北市:編訂者,民78年。
藍吉富。「貝葉傳經」,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臺北市:聯經,民62年。
藍吉富編。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台北市:商鼎,1993年。
藍吉富。佛教史料學。臺北市:東大,民86年。
藍乾章。「圖書館的技術服務」,圖書館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民63年。
蘇玫妃。「新類表修訂報告」,佛教圖書分類法修訂推廣說明會會議手冊。嘉義市: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民84年。
釋修怡編。佛光大辭典。高雄市:佛光,1988。
釋聖嚴。戒律學綱要。臺北市:東初,民80年。
二、期刊部分
Broadus, Robert N. "Dewey and Religion," 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 14:4(Fall 1970): 574.
Immroth, John Phillip ed., An Introducation to Classification and Number Building in Dewey. Littleton, Colo. : Libraries Unlimited, In., 1976.
王錫璋。「由新書介紹專欄談到圖書的分類」。書的世界72年春季(民72年春),頁15-19。
印順。「佛書編目議」。海潮音34:10(民42年10月),頁2-5。
如碧。「佛教大藏經之系統」。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8-9。
佛教圖書分類法修訂會整理。「佛教圖書分類法修訂概況」。佛教圖書館館訊1期(民84年3月),頁25-26。
佛教圖書分類法修訂會整理。「簡介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佛教圖書館館訊5期(民85年3月),頁17-21。
李世傑。「太虛圖書館簡介」。海潮音42:6(民50年6月),頁20-23。
李世傑。「佛教的分類」。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2-7。
李直方。「論世界通行之三種中文圖書分類法」。香港圖書館協會學報9(民74年),頁81-88。
李添春。「佛教分宗分派的源由」。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10, 7。
法忠。「學術修行應該並行並顧」。中國佛教月刊36:61(民81年6月),頁30-31。
姚麗香。「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出版刊物的內容分析」。東方宗教研究1(民79年10月),頁291-303。
洪非。「佛教典籍之分類」。獅子吼25:8(民75年9月),頁28-31。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分類釋疑(一)」。佛教圖書館館訊8期(民85年12月),頁60-61。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分類釋疑(二)」。佛教圖書館館訊9期(民86年3月),頁61-62。
計文德。「談佛經目錄」。慧炬212/213(民71年3月),頁8-15。
袁湧進。「中國圖書分類法宗教部佛教類分類詳表」。中法漢學研究所圖書館館刊第2號(民34年9月),頁89-93。
莊耀輝。「佛學資料類號修訂之淺見」。佛教圖書館館訊4期(民84年12),頁14-18。
連文宗。「中國佛教圖書及其分類法之研究」。圖書館學刊(輔大)3(民63年9月),頁16-20。
郭鼎。「漢譯佛教文獻的探討與整理」。香港佛教334(1988年3月),頁7-9。
智銘,「佛典目錄對中國目錄學之影響」,內明51-53(民65年6-9月)。
曾景來。「佛教各種分類的研究」。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5-7。
睿理。「佛學的分類」。覺生11:8,9(民50年8月),頁5-6。
盧荷生。「圖書分類研究」。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學報1(民73年6月),頁137-161。
戴樸庵。「中華佛經目錄與版籍」。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1:8(民77年8月),頁49-63。
韓寶鑑。「佛教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館刊4期(民60年12月),頁13-17。
藍吉富。「近三十年來臺灣的佛書出版概況」。內明118(民71年1月),頁11-17。
顏彩雲。「佛教圖書館興起的重要性」。慧炬155期(民66年4月),頁21-27。
釋自衍。「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況調查報告」。佛教圖書館館訊1期(民84年3月),頁9。
懷一。「臺灣佛教的發展與出版業的角色」。菩提樹493期(民82年12月),頁30-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如碧。「佛教大藏經之系統」。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8-9。
2. 印順。「佛書編目議」。海潮音34:10(民42年10月),頁2-5。
3. 林芸芸,(1999)「全民健康保險對醫師專科分佈的衝擊」,醫院,第32卷,第2期,頁1-16。
4. 林佐武(1998),「增設醫學院或增加醫學生人數能否解決住院醫師短缺的問題」,醫學教育,第2卷,第1期,頁75-81
5. 李進賢(1995),「西元2012年台灣耳鼻喉專科醫師的人力預測」,中華民國耳鼻喉科醫學會雜誌,第30卷,第1期,頁76-90。
6. 李世傑。「佛教的分類」。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2-7。
7. 李添春。「佛教分宗分派的源由」。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10, 7。
8. 洪非。「佛教典籍之分類」。獅子吼25:8(民75年9月),頁28-31。
9. 計文德。「談佛經目錄」。慧炬212/213(民71年3月),頁8-15。
10. 莊耀輝。「佛學資料類號修訂之淺見」。佛教圖書館館訊4期(民84年12),頁14-18。
11. 郭鼎。「漢譯佛教文獻的探討與整理」。香港佛教334(1988年3月),頁7-9。
12. 智銘,「佛典目錄對中國目錄學之影響」,內明51-53(民65年6-9月)。
13. 曾景來。「佛教各種分類的研究」。臺灣佛教8:7(民43年7月),頁5-7。
14. 盧荷生。「圖書分類研究」。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學報1(民73年6月),頁137-161。
15. 戴樸庵。「中華佛經目錄與版籍」。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1:8(民77年8月),頁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