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12: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宇明
研究生(外文):Ho, Yu-Ming
論文名稱: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研究─從交易成本觀點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Patterns of Contract Choice of Farming :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指導教授:林森田林森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en-Tya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地政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8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交易成本一般均衡比較制度分析法政府管制
外文關鍵詞:patterns of farmingcontract choicetransaction costgeneral equilibriumcomparative institution approachgovernment interv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內容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主要係將張五常(Cheung,1969)之租佃
理論模型加以擴充,在私有產權之假設下,把自耕制與交易成本納入農業
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並透過比較制度分析法(
comparative institution approach),以民國早期及聯合國1970年普查
資料,說明本文第三章理論模型之解釋能力及其可接受性。透過研究方法
之改變,本文發現長久以來許多文獻認為農業經營方式效率高低依序為自
耕制、定額租制、分益租制、雇工制之論點並不被支持,張五常之分益租
制與定額租制、雇工制效率相等的說法也不能完全被接受,較能被接受的
論點為:基於交易成本之考慮,自耕制等四種農業經營方式,各有其不同
的適用環境。本論文第二部份則將第一部份之私有產權之假設放鬆(
relax),分析政府之管制對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影響。本文採用新制
度經濟學之理論,尤其是North(1981,1990)之制度變遷理論,分析政府的
制度選擇與人民的契約選擇之間,如何以交易成本為媒介,產生著互動
性(interaction)的關係(第五章)。接著,本文並以均田制的變遷及戰後
臺灣農地制度的變遷為事例,分析政府的制度選擇與人民的契約選擇之間
的互動性。透過本論文第二部份之研究,本文發現:政府之管制對農業經
營方式契約選擇之影響為增加了交易成本。
This thesis included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under theassump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 we
extended Cheung''s model(1969),byincorporating owned farms and
transaction cost in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of the choice
farm patterns. By comparative approach, the data of Chinese
farms(1920s-1940s) and of world census of agriculture(1970) were
used to test the above theoretical model . The major finding of
this study were that,firstly, there is no ranking of operation
efficiency on patterns of farms. Secondly, the view of Cheung,
that the share tenancy is as efficient as fixed-rentcontract
farms and wage contract farms, can not be sustained.The main
reason is that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 the tenant and the
landlord would choic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ntrac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ir transaction cost.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the assump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was relaxed, we
analysis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patterns
of contract choice of farming. We use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theory,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extended by North(1981,1990),to explain why, due to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re is a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 choice and the contract choice.We also use
Dream-Tyan institution ,which was enforced from Bay-Wei Dynasty(
A. D. 485)to the middle Toan Dynasty(A. D.780), and the postwar
Taiwan agricultural land institution, as the case study to
explain the theory we haveextended. The major finding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was that, due to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patterns of contract choice of farm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was increased.
封面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第四節 本文結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外文獻回顧
第二節 國內文獻回顧
第三章 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理論模型
第一節 交易成本為零時之一般均衡模型
第二節 交易成本為正時之一般均衡模型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比較分析
第一節 自耕制與定額租制之比較
第二節 雇工制與定額租制之比較
第三節 分益租制與定額租制之比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政府管制與農業經營方式的契約選擇
第一節 政府與交易成本
第二節 政府管制與農業經營方式契約選擇之互動性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政府管制與農業經營方式的契約選擇關係事例分析之一:均田制之變遷
第一節均田制實施前的環境背景條件
第二節均田制與三長制
第三節均田制的變遷
第四節均田制的破壞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七章政府管制與農業經營方式的契約選擇關係事例分析之一:臺灣農地制度之變遷
第一節 臺灣光復後至民國三十八年臺灣之農地制度
第二節 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年臺灣之減租政策
第三節 實施耕者有其田
第四節 第一次農地改革後臺灣農地制度之變遷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農業經營方式之契約選擇---市場競爭與政府管制之比較分析
第一節 從方法論的觀點分析
第二節 從知識論的觀點分析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