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淡新檔案》
《台灣史料稿本》
《台灣新報》
《台灣日日新報》
《土地申告書》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新竹廳報》
《台案彙錄甲集》第二冊,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31種,1959年。
《台灣私法物權》,台北﹕台灣銀行,台灣銀行研究叢刊第150種,1963年。
《台灣海防檔》下冊,台灣銀行編印﹕台北,台灣文獻叢刊第110種,1961年。
《台灣彙錄壬集》,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227種,1966年。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第五冊,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152種,(1904)1963年。
《清宣宗實錄選輯》第一冊,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188種,1964年。
《黃南球先生訃聞及哀啟》,1919年,藏於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276種,1969年。
三田裕次收藏、張炎憲編《台灣古文書集》,台北:南天書局,1988年。
不著撰人,《新竹縣制度考》,台北﹕台灣銀行,台灣銀行研究叢刊第101種,1961年。
不著撰人,《新竹縣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145種,1962年。
日本專賣公社,《樟腦專賣史》,東京﹕日本專賣公社,1956年。
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編,《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1935年。
台灣守備混成第一旅團司令部編,《台灣史料》,明治33年排印本影印,成文複刻本,1985年。
台灣憲兵隊編,《台灣憲兵隊史》,東京﹕龍溪書舍發行,1978年。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台灣在籍漢民鄉貫別調查》,台北: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8年。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樟腦局事業第一年報》,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03年。
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1895-1905)》,台北﹕捷幼出版社,1991年。
台灣總督府著作發行,《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第一種卷九,1925年初版。
台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8年(原書1915年出版),頁117。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二)》,台北﹕南天複刻版,1995年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理蕃誌稿》第一卷(1918年),東京﹕青史社複刻版,1989年。
外務省條約局,《外地法制誌5‧日本統治下の台灣》,株式會社文生書院發行,1990年。
伊能嘉矩,《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年。
伊能嘉矩,《巡撫トシテノ劉銘傳》,台北:新高堂書局,1905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台灣文化志》(中譯本),台中﹕省文獻會,1985年。
吳子光(1819年生),《台灣紀事》,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36種,1959年。
岑毓英,《岑勤襄公奏稿》﹐據光緒二十三年刻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159種,1962年。
周璽,《彰化縣志》,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156種,1962年。
岩城龜彥,《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內理蕃の友發行所,1935年。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台北﹕台灣銀行,台灣銀行研究叢刊第63種,1960年。
松下芳三郎,《台灣樟腦專賣志》,台北﹕台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年。
波越重之,《新竹廳志》,台北:成文複刻,1985年(1907出版)。
故台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員桂金太郎君遺稿、安東不二雄君編纂,《台灣實業地誌(全)》,大阪﹕吉岡平助發行,1896年。
胡傳,《台灣日記與稟啟》,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71種,1960年。
桃園廳第廿五區街長劉金蘭,《咸菜硼地方沿革史》,明治36年(光緒29年)3月20日(新竹縣文獻委員會於民國42年5月20日譯),藏於中研院民族所圖書館。
張藩編,《清岑襄勤公毓英年譜》卷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78年。
曹士桂撰、雲南省文物普查辦公室編,《宦海日記校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黎明出版社,1985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台灣銀行研究叢刊第172種,1963年。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160種,1963年。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主編,《清末台灣海關歷年資料(Ⅰ)(Maritime Customs Annual Returns and Reports of Taiwan, 1867-1895)》,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趙旺華,《台灣蕃族物語Ⅰ》,未刊稿。
劉銘傳著、陳澹然編,《劉壯肅公奏議》,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27種,1958年。
鄭用錫,《淡水廳志》,藏於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
鄭鵬雲、曾逢辰編纂,《新竹縣志初稿》,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61種,1959年。
鄧傳安,《蠡測彙鈔》,道光十年(1830)序,台北﹕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9種, 1948年。
橋本白水,《台灣專賣事業要覽》,台北﹕南國出版協會,1932年。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書‧第三卷》,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5年。
鷹取田一郎執筆,《台灣烈紳傳》,台北:台灣總督府發行,1916年。
James. W. Davidson、蔡啟恆譯,《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107種,1972年。
W. A. Pickering著、吳明遠譯,《老台灣》,台北:台灣銀行,台灣研究叢刊第60種,1958年。
專著:
Mark A. Allee, "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王傳燾,《劉銘傳──台灣現代化的推動者》,台北﹕幼獅出版社,1990年。
台灣省新竹縣文獻委員會,《台灣省新竹縣志稿‧卷一沿革志》,新竹﹕無出版項,1955年。
必麒麟著、陳逸君譯,《發現老台灣》﹕台北,台原出版社,1994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1929)《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
伊能嘉矩著、楊南群譯註,《台灣踏查日記(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頁106。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驛註,《平埔族調查旅行》,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朱鳳生記載,《賽夏人》,新竹﹕新竹縣政府,1995年。
余光弘,《清代的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1834-1895)》,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所,1986年。
李文良,《日治時期台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7年。林佳陵,《論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1996年。林修澈,《賽夏族的名制》,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邱純惠,《十九世紀台灣北部的犯罪現象──以淡新檔案刑事類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9年。施添福,《清代在台漢人的祖藉分佈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師範大學地理系,1987年。
洪敏麟纂修,《台灣省通志》卷八同胄志‧歷代治理篇,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72年。
張谷城,《新竹叢誌》,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頁121-122。
張麗芬,《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樟腦業(1895-1919)》,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許佩賢譯、吳密察導讀,《攻台戰紀﹕日清戰史台灣篇》,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陳正祥,《台灣地誌》,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94號,1959年。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陳淑萍,《南賽夏族的領域歸屬意識》,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1998年。陳運棟、張瑞恭,《賽夏史話──矮靈祭》,桃園:著者發行,1994年。
陳澤主編、廖漢臣編著,《台灣省開闢資料續編》,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黃新亞等編纂,《台灣省苗栗縣志》,苗栗:台灣省苗栗縣文獻委員會,1960年。
黃鼎松,《苗栗的開拓與史蹟》,台北﹕常民文化,1998年。
黃鼎松,《苗栗開拓史話》,苗栗﹕苗栗縣文化中心,1991年。
黃榮洛,《台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黃榮洛,《渡台悲歌──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台原出版社,1989年。
楊慶平,《清末台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葉振輝,《清季台灣開埠之研究》,台北:著者發行,1985年。
劉振魯編著,《台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六輯)劉銘傳傳》,台中:省文獻會,1979年。
潘英,《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台北:台原出版社,1998年。
潘朝陽,《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裡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論文,1994年。鄭喜夫編著,《台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四輯)林朝棟傳》,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79年。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1997年。
論文:
H. B. Morse著、謙祥譯,〈一八八二─一八九一年台灣淡水海關報告書〉,收入《台灣經濟史六集》,台北﹕台灣銀行,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叢刊第54種。
三枝光太郎,〈台灣樟腦の專賣〉,《台灣協會會報》第18號,1900年3月,頁20。
不著撰人,〈台灣樟腦の專賣〉,《台灣協會會報》第59號,1903年8月。
不著撰人,〈樟腦及食鹽專賣の現況〉,《台灣協會會報》第15號,1899年12月,頁31。
不著撰人,〈調查南庄古今之事也〉,伊能嘉矩抄錄,收錄於台大圖書館藏「伊能文庫」中之「台灣地理資料: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鳳山、恆春」,微捲編號T0021/58。
水野遵,〈台灣行政一般〉,收入洪敏麟主編、陳錦榮編譯《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王世慶,〈台灣隘制考〉,《台灣文獻》7(3、4),1956年12月。
王雅萍,〈他們的歷史寫在名字─透過姓名制度的變遷對台灣原住民史的觀察〉,《台灣風物》44(1),1994年3月。
守屋物四郎,〈台灣樟腦の現在及將來〉,《台灣協會會報》第1號,1898年10月
西田又二,〈新竹縣南庄地方林況〉,收入《台灣總督府民蕃政局殖產部報文》第一卷第二冊,東京: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1986年。
李文良,〈日治初期台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台灣史研究》3(1),1996年6月。
施添福,〈日治時代台灣東部的熱帶栽培業和區域發展〉,「台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合辦,1995年12月。
施添福,〈清代台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台灣風物》40(4),1990年12月。
徐正光,〈台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探討〉,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烈,〈關西鎮文獻採訪錄〉,新竹縣文獻委員會編,《新竹文獻會通訊》第5號,1953年8月。
張進生(南庄鄉代表會副主席、日阿拐之孫)口述、廖志坤整理,〈日阿拐帶領賽夏族人抗日掀起「南庄事件」〉,收入何來美等著,《鄉賢談歷史》,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31(4),1980年12月。
許達然,〈械鬥和清朝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3,1996年7月。
陳國棟,〈「軍工匠首」與清領時期台灣的伐木問題,1683-187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7(1),1995年3月。陳運棟,〈中港溪流域內山之開拓〉,收入黃卓權編著,《苗栗內山開發之研究專輯──附廣泰成文物史話》,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
陳運棟,〈黃祈英事蹟探討〉,收入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編輯發行,《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1987年。
森丑之助(森丙牛),〈過去に於ける理蕃事業〉,收入井上伊之助,《生蕃記》,東京﹕警醒社書店,1926年。
程士毅,〈軍工匠人與台灣中部的開發問題〉,《台灣風物》44(3),1994年12月。
黃卓權,〈黃南球先生年譜初稿(三)〉,《台灣風物》38(2),1988年6月。
黃富三,〈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台山區的發展〉,《台灣史研究》2(1),1995年6月,頁47。
黃蘭翔,〈清代台灣"新竹城"城牆之興築〉,《竹塹文獻雜誌》6,1998年1月,頁23。黃石〈奉查南庄開闢來歷緣由序〉,伊能嘉矩抄錄,收錄於「伊能文庫」中之「台灣地理資料: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鳳山、恆春」,微捲編號T0021/58。
楊希枚,〈台灣賽夏族的個人命名制〉,《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輯,1956年12月。
詹素娟,〈族群歷史研究的「常」與「變」〉,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玉山社,1996年。齊藤賢治,〈台灣の樟腦製造〉,《台灣協會會報》第3號,1898年12月
鄭喜夫,〈清代台灣「番屯」考(下)〉,《台灣文獻》27(3),197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