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7 01: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宗憲
研究生(外文):YANG CHUNG HSIEN
論文名稱: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TA Chairman''s Role Expec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林文律林文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家長會家長會長角色角色期望角色踐行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1
  • 點閱點閱:5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國民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文律 博士
論文名稱: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 研究生:楊宗憲
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
論文摘要內容: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的情形,並以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家長會長、學校人員和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調查問卷」,作為調查研究之工具。共發出問卷927份,回收有效樣本764份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分析並加以討論,獲致以下之結論:
一、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扮演「會務領導者」、「校務監督者」、「活動支持者」、「資源供應者」、「問題諮詢者」等五個角色。
一、在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所扮演的角色中,依序以「會務領導者」、「校務監督者」、「活動支持者」、「資源供應者」、「問題諮詢者」等五個角色得到較高的期望。
二、在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所扮演的五個角色中,角色期望高於角色踐行,說明大家都認為家長會長可以做得更好。
三、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所扮演的五個角色中,「會務領導者」角色不論在角色期望或角色踐行的排序都是第一,可見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家長會長都能恪遵法令,有效領導家長會運作。
四、學校人員較不希望家長會長扮演積極的「校務監督者」角色。可是家長會長卻持相反的看法,家長會長對於扮演「校務監督者」角色,抱有較高的自我角色期望。
五、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二者相比較,以「問題諮詢者」的差異最大。顯示大家對於家長會長的「問題諮詢者」角色期望很高,可是家長會長在這方面卻仍然做得不夠。
六、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五個角色的自我期望,在不同的變項中,只有不同學校位置層面差異達到顯著水準,顯示文教區的家長會長比其他區的家長會長,有更高的自我角色期望。
七、學校人員對家長會長的角色期望,除了不同的學校位置層面沒有顯著差異外,其他層面都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結果,男性、研究所畢業、校長等學校人員,比其他的學校人員對家長會長有更高的角色期望。
八、家長對家長會長的角色期望,除了不同的家長會職務、不同學校班級數層面有顯著差異外,其他層面都沒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結果,擔任家長委員、73斑以上學校的家長,比其他的家長對家長會長有更高的角色期望。
九、家長會長五個角色的自我角色踐行的評量,在所有變項層面都沒有差異。
十、學校人員對家長會長的角色踐行評量,在所有變項層面都有差異,並達到顯著水準。事後比較結果,顯示不論在性別、學歷、職務、不同的學校班級數、不同的學校位置等變項中,都有顯著差異。其中以男性、研究所畢業、校長、13-36班學校、文教區學校的學校人員,比其他的學校人員對家長會長有更高的角色踐行評量。
十一、家長對家長會長的角色踐行評量,除了不同的家長會職務、不同學校位置層面有顯著差異外,其他層面都沒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結果,擔任家長委員,對家長會長有較高的角色踐行評量;文教區的家長在「會務領導者」、「活動支持者」、「問題諮詢者」三個角色上,有較高的角色踐行評量;農業區的家長在「校務監督者」、「活動支持者」、「資源供應者」、「問題諮詢者」等四個角色上,有較高的角色踐行評量;住宅區的家長在「會務領導者」、「活動支持者」、「問題諮詢者」等三個角色上,有較高的角色踐行評量。
基於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以下之建議:
一、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修訂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組織辦法,明確釐清家長會長的角色職責。
(二) 對郊區學校給於特別補助,以平衡市區郊區學校教育資源之差距。
(三) 舉辦家長會長研習,增進家長會長扮演稱職角色的知能。
二、 對學校人員的建議
(一) 學校人員應以更開放的心胸,接納家長會參與學校事務。
(二) 健全家長會組織,發揮家長會的組織功能。
(三) 舉辦教師與家長會之間的聯誼,增進兩者之間的互信。
三、 對家長的建議
(一) 依據法令組織家長會,並慎選家長會長。
(二) 積極參與家長會的運作,凝聚家長會的力量。
四、 對家長會長的建議
(一) 拋棄個人成見,真正代表家長會。
(二) 積極參與教育制度面的政策決定,發揮家長會的積極功能。
PTA Chairman’s Role Expec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Chung-Hsien Yang
-------------------------------------------------------------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be into the PTA chairman’s role expec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The objects of study are Taipe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PTA chairmen, school personnel, and parents. This research employ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of PTA Chairman’s Role Expec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in whic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re accounted on the analysis. Total number of surveys distributed is 927 and 764 surveys are returned as effective samples. Various statistical approaches hav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 samples including: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cheffe method. There are several conclusions made from the survey analysis:
I. PTA chairman’s top five role expectations are in the following successive orders: “Conference Leader”, “School Activity Supervisor”, “Activity Supporter”, “Resource Provider”, “Problem Counselor”.
II. From the above five expectations entrusted on a PTA chairman, role expectations surpass role implementation.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there is high expectation on PTA chairmen to do better.
III. Among the five role expectations, the expected role as a “Conference Leader” leads in both role expectations and role implementation.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PTA chairmen in Taipe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can all abide by the decree and effectively lead the PTA operations.
IV. School personnel do not wish for PTA chairman to hold active role as a “School Activity Supervisor”; however, PTA chairmen hold contrary views.
V. The role expec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s a “Problem Counselor” is among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his proves that there is high expectation for PTA chairman to take the role as a problem counselor, but it seems that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still calls for improvement.
VI. The self-expectation survey on the five roles of Taipei PTA chairmen differentiate by school lo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ector, the expectations entrusted on a PTA chairman exceed the expectations from other sectors.
VII. School personnel’s expectations entrusted on the PTA chairman do not vary by school locations; however, the expectations differentiate in all other areas. The result proves that school personnel who are either male, or with graduate degree, or principal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the PTA chairman.
VIII. The parents’ role expectations on the PTA chairman, beside the different roles held in PTA and the school size which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ere ar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other areas.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parents who are also PTA committee members and parents from school size over 73 classe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the PTA chairman.
IX. The self-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s on the five roles of PTA chairman result in no differences in all areas.
X. School personnel’s PTA chairma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s result in great differences in all areas. Regardless of sex, education background, position, school size, and school locations, all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Especially the school personnel who are male, or with graduate degree, or principal, or school class size of 13-36, 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sector have more strict role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XI. The parents’ PTA chairma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beside the different roles held in PTA and school location which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ere ar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other areas.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parents who are also PTA committee members have higher implementation expectation on the PTA chairman, and the result can be categorized by school locat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sector: “Conference Leader”, “Activity Supporter”, “Problem Counselor”
Agriculture sector: “School Activity Supervisor”, “Activity Supporter”, “Resource Provider”, “Problem Counselor”.
Residential sector: “Conference Leader”, “Activity Supporter”, “Problem Counselor”.
Based on the above survey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ha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 Revise the PTA organization rules in all education levels and clearly define the roles of PTA chairman.
B. Provide special assistance to suburban schools to balance 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suburban schools.
C. Conduct PTA chairman seminars to enhance and emphasize the role of PTA chairman.
II. Suggestions to school personnel
A. Give greater acceptance and open hearts to 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activities.
B. Strengthen PTA organization and expand PTA function.
C. Hold activities between teachers and PTA to improve mutual trust.
III. Suggestions to parents
A. Establish PTA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decree and discreetly elect PTA chairman.
B. Participate aggressively in PTA operations and gather PTA strength.
IV. Suggestions to PTA chairman
A. Discard personal views and truly represent PTA.
B. Participate aggressively in education reform and decision making; expand the aggressive function of PTA.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理念發展 ---------------------- 13
第二節 家長會的組織與運作 ------------------------------ 47
第三節 家長會長的角色及其相關研究 ---------------------- 6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8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8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8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96
第五節 調查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 97
第四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之分析與討論 ----------- ..98
第二節 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踐行之分析與討論 ------------ 126
第三節 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差異比較分析
---------------------------------------------------------- 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59
第二節 結論 -------------------------------------------- 162
第三節 建議 -------------------------------------------- 16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 167
二、西文部份 ------------------------------------------- 171
附錄
一、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職責調查問卷-------------- 173
二、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
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 180
三、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
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 186
四、指導教授推薦函.------------------------------------- 192
五、專家及實務工作者名冊.------------------------------- 193
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丁志權(民87)。英國中小學學校管理委員會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頁234--259。 方人也(民69)。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存廢研究。今日中國,105期,頁88--95。 方慧琴(民86)。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活動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教師
研習中心。
王文科(民70)。教育研究法。高雄:復文。
王秀雲(民86)。健全家長會功能以協助校務發展。北縣教育17期,頁50。
王威傑(民86)。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
王家通(民88)。實習教師制度及中小學教評會制度評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教育學刊 第十五期,頁65--80。
丘愛玲(民79)。家長是學校最好的朋友。國教月刊,37期,頁51--55。
田光復(民83)。家長會可以做些什麼。國語日報,84年11月8日第12版。
田光復(民84)。家長與學校應共謀教育發展。中國時報,84年10月8日第11版。
任秀媚(民72)。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 革審議委員會。
余安邦(民83)。家長會真的有獨立性格嗎?國語日報,83年12月13日第12版。
余安邦(民84)。恢復家長會地位是教改的重要工程。教改通訊,第15期,頁36-- 37。
江光元(民78)。日本家長教師協會與我國家長會的比較。教師天地,40期,頁17-- 21。
朱崑中(民85)。家長會的新定位。北縣教育13期,頁36-38。
吳永裕(民84)。家長參與的捷徑:班級家長義工。師友,第337期,頁78--81。
吳明清(民8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秋莉(民84)。國民中學義工協調者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民87)。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 者良性互動之探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現代教育論壇第五輯,頁3─18。
吳清山(民83)。有興趣大家一起來─談美國家長會組織。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7期, 頁6--9。
李明昌(民86)。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華等譯(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沈水木(民84)。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卷2期,頁63--67。
林天佑(民87)。校務參與規準參與程度及參與類型之探討。國立教育資料館現代教育 論壇第五輯,頁21─24。
林文律(民88)。學校行政:理想與實際。學校行政雙月刊,第6期,頁24--37。
林文虎(民85)。新制家長會實務探討。北縣教育13期,頁44-47。
林明地(民8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 7卷2期,頁61─69。
林振春(民85)。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85年6月號,頁40。
吳清山(民85)。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期,頁14--19。
林海清(民79)。學校義工制度探微。師友,280期,頁24--26。
林惠貞(民83)。家長如何走進老師教學之中。台北:小暢書房。
林瑞霞(民83)。學校家長會的角色功能。教師人權,第59期,頁20--21。
周淑美(民89)。新家長會運動─人民與政府關係的省思。家長聯報,第10期,頁7。
周淑卿(民84)。美國公元2000年教育目標法案。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3卷3期,頁 143--147。
周愫嫻(民85)。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期,頁20--24。
竺鳳鳳(民83)。論家長會的活動與新舊家長會設置辦法。國語日報,83年12月22日 第12版。
姚萬喜(民78)。韓國華僑學校與家長。教師天地,40期,頁22。
洪麗玲(民88)。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福才(民85)。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37卷1期,頁148-- 172。
家長聯報(民89)。從家長會功能的強化看學校行政的變革。家長聯報創刊號。台北市: 台北市家長協會。http://www.pat.org.tw/new1/pr021f.htm(20004/8)。
高永遠(民87)。關於學校行政家長會與教師會三方合作的一些看法。國立教育資料館 現代教育論壇 第五輯,頁25─26。
徐淑榕(民88)。班級親師協會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班級親師協會 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慶勳(民79)。有其學校必有其校長─國民小學校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差距之研究。 國教之友,42卷2期,49─52頁。
陳良益(民85)。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志福(民78)。國小實施家長義工制度推展途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春雄(民74)。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陳明達(民76)。國民中學體育組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憙(民84)。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喬木(民85)。為孩童搭起教育的橋樑。北縣教育13期,頁25─30。
陳慶安(民89)。國民小學行政權力結構演變及其運作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侃(民87)。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學校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雄(民78)。美國小學的親師會。教師天地,40期,頁15--16。
張笑虹(民82)。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對教育之認知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4期,頁181─214。
張家麟(民87)。學校組織再造之家長會功能分析。北縣教育24期,頁69--71。
許籐繼(民89)。我國中小學組織權力重建之探究。台灣教育594期,頁24--32。
許籐繼(民89)。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 出版)。
郭明科(民86)。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志龍(民89)。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明哲(民85)。學校家長社區的新親密關係。北縣教育13期,頁31--35。
黃政傑(民79)。一週教育論壇。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黃德慶(民75)。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萬佩萱(民89)。新家長會DIY。台北: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賈美琳 許美瑞(民84)。幼稚園教師角色之研究。家政教育,13卷1期,72-79頁。
楊永全(民75)。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樹槿(民89)。新制家長會功能之探討。師友,394期,頁50--51。
台北市政府(民84)。台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台北市政府公報春字第十 四期,頁2--3。
鄭佳玲(民89)。台南市幼稚園教育「家長參與」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英敏(民78)。我國省市學校家長會組織與功能的比較分析。教師天地,40期,頁10-- 14。
鄭淑玲(民85)。家長會教師會與學校行政應如何良性配合運作。師說,第92期,頁1-- 5。
黎又蓮(民89)為何此時此刻迫切需要制定「家長會法」?
〔Online〕.Available://www.yam.org.tw/law/13.html(民89.04.08)。
劉春榮(民87)。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運作的面面觀。國立教育資料館現代教育論壇 第五輯,頁29─32。
劉緬懷(民78)。學生家長委員會組織的統整與分化。教師天地,40期,頁24--27。
歐用生(民86)。建立學校共同體。國民教育,37卷6期,頁2--6。
歐陽閆(民77)。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 靜(民78)。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樑。教師天地,40期,頁38--39。
薛元化、周夢元(民86)。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國民教育,37卷6期,頁21 --27。
簡加妮(民90)。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藍祺琳(民86)。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癸玲(民87)。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 英文部分
Abe Feuerstein (2000).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fluences on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Schools.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29-39.
Adams, B. & Stein, J. (1986). Who owns the children? (3rded). Austin: Truth Forum.
Aquino, J. (1975).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A preview and bibliograph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6(2), 181-183.
Aresenault, J. E. JR. (19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school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O: AAC9132812.
Bauch, P. A. (1988). Is parent involvement different in private schools? Educational Horizons, Winter, 78─82.
Beale, A.V. (1985) Toward more effective parent involvement. The clearing house, v58, pp213-215.
Becker, H. J. & Epstein, J. L.(1982). Parent involvement: 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83(2), 85-102.
Berger, E. H.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The Elementary School. 91(3), 209-219.
Brandt, R. (1989). On Parents and Schools: A Conversation with Joyce Epstein. Education Leadership. v47, n2, p.24-27.
Campbell, L. (1992). Parents and schools working for student success. NASSP Bulletin, 76(543), 1-4.
Cervone, B. T&O'' Leary, K. (198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40 ,n2, pp48-9.
Chrispeels, J. H. (1991). Distric leadership in parent involvement-policies and action in San Diego: Phi delta Kappan, v72, n5, pp.367-371.
Commer, J. P. & Haynes, N. M.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1-277.
Criscuolo, N. P.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reading program. Phi Delta kappan, 63 (5),345-346.
Henderson, A.T.(ED).(1987).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grow: Parent involvement improves student achievement. Columbia, MD: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Hickman, C. W. (1993) Parent involve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Gender, Grade-Leve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the Secondary School Lev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93-14241.
Hoover-Demps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s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3),417-435.
Kevin J. S (1984), Inviting parents into the young child’s world. Campaign, Illinois: Stipes publishing company.
Patricia Sullivan (1998): The PTA’s National Standar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lexandria, 1-2.
PTA Handbook (1993) Chicago, IL: The National PTA.
The National PTA.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What your PTA can do?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v9, n4, pp.17-2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周淑卿(民84)。美國公元2000年教育目標法案。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3卷3期,頁 143--147。
2. 吳清山(民85)。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期,頁14--19。
3. 林振春(民85)。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85年6月號,頁40。
4. 林明地(民8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 7卷2期,頁61─69。
5. 黃明哲(民85)。學校家長社區的新親密關係。北縣教育13期,頁31--35。
6. 張家麟(民87)。學校組織再造之家長會功能分析。北縣教育24期,頁69--71。
7. 王秀雲(民86)。健全家長會功能以協助校務發展。北縣教育17期,頁50。
8. 陳喬木(民85)。為孩童搭起教育的橋樑。北縣教育13期,頁25─30。
9. 徐慶勳(民79)。有其學校必有其校長─國民小學校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差距之研究。 國教之友,42卷2期,49─52頁。
10. 周愫嫻(民85)。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期,頁20--24。
11. 林文律(民88)。學校行政:理想與實際。學校行政雙月刊,第6期,頁24--37。
12. 沈水木(民84)。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卷2期,頁63--67。
13. 吳清山(民83)。有興趣大家一起來─談美國家長會組織。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7期, 頁6--9。
14. 朱崑中(民85)。家長會的新定位。北縣教育13期,頁36-38。
15. 鄭英敏(民78)。我國省市學校家長會組織與功能的比較分析。教師天地,40期,頁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