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振寰 1995「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徐正光、蕭新煌 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東大書局。 2.王振寰 1989「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989第2卷第1期。 3.王甫昌 1997「結構限制、運動參與、與異議性意識:台灣民眾政黨支持的社會結構基礎初探」,中研院社會所。 4.林嘉誠 1982「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政治學報,第10期。 5.林佳龍 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989第2卷第1期。 6.吳乃德 1989「搜尋民主化的動力」,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 7.胡克威 2000「階級背景與投票行為關係的探討」,香港中文大學。 8.唐文慧、王怡君 1999「女性參政者之角色扮演與政策議題─以1998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政大社會學報。 9.趙永茂 1997《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翰蘆出版社。 10.章英華 傅仰止 2000「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 四期一次執行報告」,中研院社會所。 11.蘇峰山 編 2002《意識、權力與教育》,南華教社所。 12.瞿海源 1995「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 三期一次執行報告」,中研院民族所。 13.蔡瑞明、林大森 2000「教育與勞力市場的連結:以台灣的教育分流為例」,香港中文大學。 14.蔡明璋 1984「台灣山地社會選舉參與之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58期。 15.蔡明璋 2001「台灣新自由主義轉型的政治分析」,張維安 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聯經出版社。 16.蕭新煌、尹寶珊 2000「台灣、香港和新加坡中產階級的集體社會政治意識」,香港中文大學。 17.關秉寅、黃毅志 1997「台灣社會民眾對成就之歸因及重分配政策之態度」,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18.Alan Isaak 1993《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王逸舟 譯,五南圖書版公司。 19.G. A. Almond and S. Verba 1963《The Civil Culture》. 20.G. Evens 1993「Class,Prospects and the Life Cycle:Expla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ass Position and Political Preferences」. 21.James L. Gibson、Raymond M. Duch and Kent L. Tedin 1992「Democratic Valu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54, No. 2, May 1992. 22.Keith Faulks 1999《Political Sociolog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3.Kenneth Bollen 1993「Liberal Demorcracy:Validity and Method Factors in Cross-National Measures」. 24.Mary R. Jackman and Michael J. Muha 1984「Education and Intergroup Attitudes:Moral Enlightenment,Superficial Democratic Commitment,or Ideological Refinement?」,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9. 25.Tim B. Heaton 1987「Objective Status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68, No. 3. 26.Yeheskel Hasenfeld、Jane A. Rafferty 1989「The determinants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the Welfare State.」,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