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智玄(2000):新的學習策略─網路合作式學習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期,42-50。王貴春(2000):「STS 教學與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裕德(2000):網際網路在教學上的應用-----以線上考試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第78期,75~81。朱延平(1999):多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15~25。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第87期,22~48。吳明隆(1998):國小網路應用教學的瓶頸與發展方向。資訊與教育雜誌,66期,40~46。吳鐵雄(2000):資訊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9期,1。
李佳玲(1995):國中理化試行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鴻亮(2000):數位媒體與教材教法的結合(上)。教學科技與媒體,50期,37~41。林奇賢(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期,34~49。林奇賢(2000):虛擬學校之建構與應用。2000 中小學網路學習環境設計與應用國際研討會。
林奇賢、馬榮燦、林志能(2000):網路學習與網路學校的發展對教師專業表現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9期,2~12。林建仲、鄭宗文(2001):合作式學習與問題解決----培養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網路合作學習。資訊與教育雜誌,85期,55~62。林紀慧(1998):全球資訊網路的教學應用。初等教育學報(新竹師院),6期,33~54。
林曉妮(1996):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探討─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期,3~9。柯怡青(1999):漫談資訊科技與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69期,62~64。
孫春在(2000):網路學習趨勢與原理。UTWL2000第一屆大學教學方法與網路課程研討會論文集。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期,30~52。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政亮(2001):多媒體網路教學的發展趨勢~以模組式網頁教材的設計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特刋,45~55。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2~9。梁世傑(2001):網路科技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簡單的幾何圖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陳炳男(2001):探討實施網路學習社群的願景與困境。資訊與教育雜誌,第86期,114~120。陳錦章、邱富宏(2001):網路學習環境建構的新理念:融入後設認知策略與認知工具的網路學習環境建置的概念。教學科技與媒體,58期,2~12。游寶達、翁仲銘(2001):融入學習理論於網路多媒體環境之建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82期,43~49。楊家興(1993):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12期,28~39。楊家興(2001):網路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應用。臺灣教育,607期,2~9。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期,60-66 。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期,88~94。潘致強(2000):網路資源融入高中基礎生物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顏榮泉(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期,33~41。二、英文部份:
Brown, J. S. ,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1.
Habermas,J.(1987)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 Vo1. II,Boston,Beacon
Press.
Heinich,R.(1989).Instructional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 (3rded)New York:Macmillan.
Johnson , D.W.& Johnson ,R.T.(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W.& Jhonson, R.T.(1999).What makes cooperative learning work.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ED437841)
Jonassen,D.H.(1991).Hypertext as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39(1),83-92。
Moersch,C.(1995).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LoTi):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3(3),40-42.
Schank,R.C. & Cleary,c.(1995).Engines for education.Hillsdale,NJ:Law-rence Eebaum Associates.
Slavin, R.E.(1985).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 Cooperative to Learning.New York :Plenum.
Slavin,R.E.(1995).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Needham Heights,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Thomas,A.Brush,(1998).Embedd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o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s:Rationale and guidelines.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