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按出版年次排序)
古籍類
《十三經注疏•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十三經注梳•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十三經注疏•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春秋】左丘明:《國語》卷七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黃氏重雕本影印】,1965年。)
【漢】司馬遷撰:《史記》 (【清】武英殿刊本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葛洪:《西京雜記》卷3 (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漢】桓寬著:《鹽鐵論集釋》(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漢】趙瞱:《吳越春秋》卷九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古今逸史本影印】,1965年。)
【魏】曹植著:《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晉】劉昫撰:《舊唐書•音樂志》(台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晉】楊衒之著,民國 楊勇校:《洛陽伽藍記校箋》(台北:正文書局,1982年。)
【宋】范曄:《後漢書》(【清】武英殿刊本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齊】魏收撰,《魏書》(【清】武英殿刊本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
【梁】劉勰著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梁】鍾嶸著 曹旭注:《詩品集注》(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徐堅:《初學記》卷十九 (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趙璘:《因話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唐】:范攄《雲溪友議》(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唐】崔令欽:《教坊記•曲調本事》(台北:宏業書局,1973年。)
【唐】李善:《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杭州:浙江古籍,1987年。)
【宋】蘇東坡:《仇池筆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頁6。
【宋】蘇東坡撰:《東坡志林》(臺北:中華書局,1997年。)
【宋】朱熹:《楚辭後語》(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宋】朱熹:《論語集註》(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台北:商務出版社,1966年。)
【元】楊維禎:《東維子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題辭注》(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
【明】胡應麟《莊嶽委談》收入《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3年。)
【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至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清】章學誠:《校讎通義》(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宋版珍本影印】,1965年。)
【清】章學誠:《國故論衡》(台北:廣文書局,1967年。)
【清】李調元:《賦話》(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焦循:《劇說》(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清】段玉裁注:《段氏說文解字注》(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
【清】趙紹祖輯:《安徽金石略》(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台北:中華書局,1996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清】錢謙益:《牧齋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杜文瀾輯:《古謠諺》(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清】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辭賦類
簡宗梧:《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費振剛輯校:《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台北:東大圖書,1993年。)
伏俊連:《敦煌賦校注》(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年。)
簡宗梧:《賦與駢文》(台北:台灣書店,1996年。)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出版社,1996年。)
李曰剛:《中國辭賦流變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曹明綱:《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馬積高:《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2001。)
敦煌類
王重民撰:《敦煌古籍敘錄》(北京:中華書局印行,1975年。)
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印行,1957年。)
羅宗濤編撰:《敦煌變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1年。)
周紹良、白化文編:《敦煌變文論文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出版,1983年。)
任半塘編:《敦煌歌辭總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蕭登福著:《敦煌俗文學論叢》(台北:台灣商務,1988年。)
張錫厚著:《敦煌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項楚著:《敦煌文學叢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陳祚龍著:《敦煌學津雜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周紹良著:《敦煌文學芻議及其它》(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2。)
項楚先生:《敦煌詩歌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張鴻勳著:《敦煌話本詞文俗賦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全國敦煌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1995年。)
項楚著:《敦煌歌辭總編匡補》(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5年。)
張錫厚編:《敦煌賦彙》(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胡同慶、羅華慶著:《敦煌學入門》(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年。)
高國藩著:《敦煌俗文化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張錫厚著:《敦煌文學源流》(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
伏俊璉編著:《俗情雅韻-敦煌賦選析》(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鴻勛:《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析》(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鴻勛:《敦煌俗文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
其他類
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年。)
亞里斯多德著 羅念生譯:《詩學》第二章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馬起華:《心理學與政治行為》(台北:商務出版社,1968年。)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卷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柏格森著,徐繼曾譯︰《笑》(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
任半塘:《唐戲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台北:丹青出版社,1985年。)
王力主編:《古漢語通論》(香港:中外出版社,1986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
朱文葦:《中國戲劇學史稿》(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
周紹良等:《敦煌文學作品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連波執筆:《中國民族音樂大系-曲藝音樂卷》(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
王瑋著:《笑的縱橫-論笑的理論意義》(台北: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汪景壽、藤田香:《相聲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張玉成:《思考技巧與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年。)
張燕璟:《中國戲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余從、周育德、金水:《中國戲曲史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
仇春霖編:《中國古代寓言大系》第一冊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金文榜:《中國戲曲文學史》(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
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 Robin M. Akert著;李茂興、余伯泉譯:《社會心理學》(台北:陽智文化,1995年。)
譚帆:《優伶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隋樹森:《元曲選外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閔定慶:《俳優人格》(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
贓一冰:《中國音樂史》(武漢:武大科技大學出版,1999年。)
錢鍾書:《管錐篇》第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蕭颯、王文欽、徐智策合著:《幽默心理分析》(台北:智慧大學出版社,1999年。)
鄭振鐸:《鄭振鐸說俗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出版社,2000年。)
鄭振鐸:《鄭振鐸說俗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光潛:《詩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1年。)
黃天驥:《古代戲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周世箴:《語言學與詩歌詮釋》(台中:晨星出版社,2003年。)
學位論文類
陳世福:《敦煌賦研究》(台北: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78年。)李蓉:《敦煌賦篇考探》(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伏俊璉:《俗賦研究》(蘭州:西北大學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
期刊論文類
程毅中:〈關於變文的幾點探索〉收入《文學遺產增刊》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7月,頁373。
羅宗濤:〈敦煌寫卷「燕子賦」成立的年代〉收《書目季刊》1975年,第三期,頁33-36。
鄭阿財:〈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初探〉收入《法商學報》,1981年,第二十四期,頁436-460。周紹良:〈談唐代民間文學〉收入《敦煌變文論文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頁421-422。
郭紹虞:〈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收入《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 (上海:上海古典出版社),1983年,頁86。
簡宗梧:〈漢賦和詩、文的關係:賦體屬性之考辨〉收入《東方雜誌》,1984年,第九期,頁22-28。簡濤:〈敦煌本燕子賦體製考辨〉收入《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二期,頁336-349。
曾永義:〈民間故事基型與發展〉,收入《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1988年,頁103-110。
程毅中:〈俗賦、詞文、通俗小說〉收入《文史知識》,1988年,8月,頁14-18。
程毅中:〈敦煌俗賦的淵源及其與變文的關係〉收入《文學遺產》,1989年,第一期,頁29-34。
張鴻勛:〈敦煌故事賦《茶酒論》與爭奇型小說〉收入《敦煌研究》,1989年,第一期,頁66-73。
暨遠志:〈唐代茶文化的階段性-敦煌寫本《茶酒論》研究之二〉收入《敦煌研究》1991年,第一期,頁99-107。
容肇祖:〈敦煌本韓朋賦考〉收入《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頁627-629。
王小盾:〈敦煌文學與唐代講唱藝術〉收入《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3月,頁114-130。
徐公持:〈詩的賦化與賦的詩化〉收入《文學遺產》,1992年,第1期,頁16~20。
李立信:〈「辭」、「賦」關係新證〉收入《新亞學術集刊》,1994年,第十三期,頁51-63。伏俊璉:〈敦煌本《醜婦賦》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蘊〉收入《社科縱橫》,1994年,第一期,頁26-28。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的範疇、起源、分期新探〉收入《求索》,1994年,第四期,頁81-86。
趙逵夫:〈唐代的一個俳優戲腳本-敦煌石窟發現《茶酒論》考述〉收入《中國文化》,1994年,第三期,頁157-163。
池萬興:〈論魏晉南北朝俗賦〉收入《咸陽師專學報》,1995年,第二期,頁13-18。
干天全:〈中國古代寓言概述〉收入《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第四期,頁至54-59。
歐天發:〈寓言與賦之關係研究〉收入《嘉南學報》,1996年,第二十二期,頁264-271。高莉芬:〈六朝詩賦合流現象之一考察-賦語言功能之轉變〉收入《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1996年,頁187~206。
伏俊璉:〈試談敦煌俗賦的體制和審美價值〉收入《敦煌研究》,1997年,第三期,頁134-140。
歐陽文風:〈中國古代寓言的歷史功用〉收入《衡陽師專學報》,1998年,第四期,頁55-57。
譚家健:〈《神烏賦》源流漫論〉收入《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二期,頁8-16。
簡宗梧:〈生鏽的文學主環-賦〉收入《國文天地》,1998年,第六期,頁7-11。王利鎖:〈王褒《僮約》散論〉收入《河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三期,頁53-56。
賴慧玲:〈李漁喜劇「笑點」的語用前題分析-以《風箏誤》、《蜃中樓》、《奈何天》為例〉收入《東海中文學報》,1998年,第十二期,頁121-138。吳儀鳳:〈詠物與敘事-論禽鳥賦的兩種文學類型〉1999年,第一期,頁79-100。
簡宗梧:〈從漢到唐貴遊活動的轉型與賦體變化之考察〉收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1999年,第一期,頁59-78。萬光治:〈尹灣漢簡神烏賦研究〉收入《辭賦文學論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181-190。
歐天發:〈由《文心雕龍•諧隱篇》論俗賦的義涵〉收入《嘉南學報》,1999年,第二十五期,頁239-253。翟翠霞:〈漢唐俗賦淺說〉收入《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專輯,頁259-261。
董每戡:〈說丑•相聲〉收入《董每戡文集》上卷 (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418。
于聖維、南鴻雁:〈談瞽說相〉收入《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第二期,頁86-88。
郭紀金:〈楚詞可歌芻論〉收入《文學評論》,2000年,第六期,頁104。
周貽白:〈中國戲曲的起源及其藝術因素〉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頁575-583。
郭延明:〈古代寓言論〉收入《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二期,頁51-56。
姚小鷗:〈成相雜辭考〉收入《文藝研究》,2000年,第一期,頁88-99。
楊海瀕、汪小洋:〈《神烏賦》評析〉收入《江蘇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第三期,頁115-119。
張鴻勛:〈爭奇型民間故事的歷史追蹤考察〉收入《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一期,頁34-40。
陳松青:〈嚴肅其�堙A滑稽其表-論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角色和主題〉收入《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頁73-102。
曾永義:〈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收入《台大中文學報》,2000年,5月,,頁5-56。
李希運:〈論荀況與宋玉的造賦成就〉收入《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8月,頁60-61。
戰化軍:〈先秦隱語研究〉收入《淄博學院學報》,2001年,3月,頁60-65。
宋金華:〈先秦寓言文學的發展與繁榮〉收入《中州學刊》,2001年,第五期,頁119-123。
伏俊璉:〈敦煌本《醜婦賦》與醜婦文學〉收入《敦煌研究》,2001年,第二期,頁127。
高婉瑜:〈敦煌變文燕子賦研究上〉收入《大陸雜誌》,2001年,第五期,頁30-35。高婉瑜:〈敦煌變文燕子賦研究下〉收入《大陸雜誌》,2001年,第六期,頁41-45。俞紀東:〈蔡邕《青衣賦》研究〉收入《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一期,頁43-48。
宋金華:〈先秦寓言文學的發展與繁榮〉收入《中州學刊》,2001年,第六期,頁49-51。
楊振執、陳曉瞱:〈概論中國古代寓言文學的發展歷程〉收入《語文學刊》,2002年,第三期,頁2-4。
楊振執、陳曉瞱:〈概論中國古代寓言文學的發展歷程〉2002年,第三期,頁2-4。
簡宗梧:〈先秦兩漢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收入《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5月,頁271-286。
簡宗梧:〈先秦兩漢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收入《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5月,頁271-286。
伏俊璉:〈《漢書•藝文志》「雜賦」臆說〉收入《文學遺產》,2002年,第六期,頁9-16。
簡宗梧:〈賦體的基因與突變〉逢甲大學中文雅集發表論文,2003年,10月,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