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本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詩文集
王建竹:《台中詩乘》,台中,台中市政府,1976年12月。
王國璠編:《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1973年12月。
王國璠編:《癸丑端午詩集》,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73年6月。
宋紅編輯:《懷親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8月2刷。
宋紅編輯:《節令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8月2刷。
宋紅編輯:《紀游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4月。
宋紅編輯:《友誼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4月。
呂興昌:《南瀛文學家 吳新榮選集 二 》,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3月。
吳濁流:《濁流詩草》,台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73年1月。
林文龍:《掃籜山房詩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12月。
洪寶昆:《現代詩選第一集》,台北,詩文之友社,1967年元月。
張達修:《醉草園詩集》,台中,1981年7月。
張達修:《醉草園詩集》,南投,環山山房發行,1968年12月。
張達修:《醉草園詩集》,台中,醉草園發行,1949年10月。
張達旦:《篁嵐吟草》,台中,1992年5月。
張瑞和編著:《詹作舟全集》,彰化,詹作舟全集出版委員會,2001年11月。
張鐵民編:《中社詩集卷二》,台中,采玉出版社,2002年10月。
張鐵民編:《中社詩集》,台中,青峰出版社,1993年10月。
黃遵憲著‧錢仲聯箋注:《人境廬詩草箋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3年10月。
黃仲崙輯:《中興詩選》,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4月。
黃仲崙輯:《台灣正氣詩選》,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1月。
黃洪炎(可軒):《瀛海詩集》,台北,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昭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發行。(賴和紀念館藏)
黃臥松編:《鳴鼓集三集》,彰化郡,崇文社,昭和四年一月二十日發行。(賴和紀念館藏)
黃臥松編:《百期彙刊崇文社文集》,彰化郡,崇文社,昭和三年二月廿五日發行。(賴和紀念館藏,共八別冊)
連橫:《雅堂先生集外集、臺灣詩薈雜文鈔》,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連橫:《雅堂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連橫:《臺灣詩薈(下)附錄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疏影編著:《歷代梅花詩選》,台北,超藝出版公司,1976年10月。
曾今可編:《台灣詩選》,台北,中國詩壇 ,1953年10月。
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12月。
陳錫卿:《陳錫卿言論集》彰化,彰化縣政府秘書室編印,1952年5月。
盧嘉興:《台南古典文學作家論文集(中)南台灣文學(六)─台南市作家作品集》,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11月。
陶淵明著‧郭維森、包景誠譯注:《陶淵明集》,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8月。
應社社員一同著:《應社詩薈》,彰化,應社,1970年5月。
蕭統編‧李善等注:《增補六臣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9月。
二、 文學專著及文學史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10月。
王惠鈴:《台灣詩人賴惠川及其《悶紅墨屑》》,台北 ,文津出版社 ,2001年4月。
古遠清:《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出版社,1991年9月。
江寶釵:《台灣古典詩面面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年12月。
吳餘鎬:《古典詩入門》,台南 ,大孚書局 ,2000年6月。
杜少春:《明月出來的地方,是我家《唐‧鄉愁詩》》,台北,學鼎出版公司,1999年4月。
杜少春:《生命,剛釀好的美酒《唐‧飲酒詩》》,台北,學鼎出版公司,1999年4月。
杜正勝:《台灣心 台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年12月。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9月。
呂正惠:《唐詩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4月。
李瑞騰:《詩心與國魂》,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84年7月。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 ─ 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
林麗娟:《杜甫詠懷詩研究》,高雄,高雄文化出版社,1991年1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8年7月。
周鳳五:《江南江北(唐詩賞析)》,台北,長橋出版社,1978年9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一),台北,洪範書店,1984年2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 ─ 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2月。
柯慶明、林明德編:《中國文學研究叢刊 ─ 詩歌之部(一)、(二)》,台北,巨流公司,1986年10月。
徐秀榮:《邱逢甲之詩學研究》,台北,里人書局,1998年3月。
高步瀛注:《唐宋詩舉要》,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0月。
洪銘水編:《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2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7月。
張夢機:《鷗波詩話》,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84年5月。
張淑瓊主編:《杜甫》上卷,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1月。
張淑瓊主編:《李白》下卷,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1月。
張心齋著‧王名稱校:《新校本幽夢影》,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2年8月。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月。
游喚:《文學批評的實踐與反思》,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6月。
游喚:《昭明文選學術論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9月。
黃美玲:《連雅堂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2年5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6年12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9年6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6年5月。
黃永武:《抒情詩葉》,台北,九歌出版社 ,1988年4月。
黃忠慎:《詩經簡釋》,板橋,駱駝出版社,1999年9月。
黃忠慎:《概論文學》,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3月。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3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9月五版。
傅道彬、于茀:《文學是什麼》,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年12月。
趙翼:《甌北詩話》,廣文書局。(東海大學圖書館,徐復觀贈書)
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4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出版社,1985年6月。
陳滿銘:《詩詞新論》(增修版),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8月。
陳明台:《台中市文學史初編》,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6月。
蔡惠茹:《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劉勰著‧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6月。
鍾嶸著‧徐達譯注:《詩品》,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5月。
嚴羽著‧黃景進撰述:《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年12月。
蕭水順:《青紅皂白》,台北,故鄉出版社,1982年9月。
龔鵬程:《台灣文學在台灣》,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3月。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6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3年9月。
廖一瑾:《臺灣詩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華正書局編輯部:《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8月
三、 文獻史料
王萬富等:《南投縣國民中學鄉土文化藝術教材》,南投,南投縣政府,1997年8月。
田坤發:《南投縣鄉土大系叢書之一 ─ 南投史話篇》,南投,南投縣政府,1994年6月。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蓬島文化公司,1980年9月。
何培夫:《台灣碑碣的故事》,南投,臺灣省政府,2001年12月。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1年5月。
周國屏等:《南投市志》,南投,南投市公所,2002年12月。
周國屏:《彰化市志》,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年8月。
林榮宏編:《慈暉映谷》,南投,南投縣鹿谷鄉鹿谷國小暨校友會,2001年8月。
林文龍:《台灣中部的開發》,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8年5月。
林文龍:《台灣中部的人文》,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8年元月。
林文龍編著:《臺灣史蹟論叢》,台中,國彰出版社,1987年9月。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月。
封德屏:《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台北,文訊出版社,1994年3月。
南投縣政府:《南投文獻叢輯》第二十五輯,南投,南投縣政府,1979年6月。
南投縣政府:《南投文獻叢輯》二十六輯,南投,南投縣政府,1980年6月。
施添福:《台灣地名辭書》,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12月。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張志相編:《鳳凰永隆村志》,南投,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國小,2002年6月。
張瑞璣等編:《張氏大宗譜》,台中,瑞成書局,1974年4月。
張勝政編:《張達旦先生八十雙壽紀念集》,台中,1992年5月。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 一 ,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5月。
連雅堂:《台灣通史》,台北,台灣時代書局,1976年9月再版。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一輯)》,台北,國史館,1988年6月。
曹甲乙:《彰化縣志稿》卷九<文化志藝文篇>,(彰化:彰化縣政府,1976年) ※(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再版)。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2月)。(附錄<櫟社第一集><笏山詩草>)。
塗有忠編:《下崁采風錄》,南投,南投縣竹山鎮中和國小,1997年6月。
楊碧川:《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8年6月。
陳哲三等:《竹山鎮志》,南投,竹山鎮公所,2002年2月(增修版)。
陳春木:《台南地方鄉土誌》,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8年12月。
陳哲三等:《集集鎮志》,南投,集集鎮公所,1998年6月。
陳江水:《南投縣鄉土大系叢書之七 ─ 聖蹟篇》,南投,南投縣政府,1995年6月。
陳健鏘編:《南投縣鄉土大系叢書之三 ─ 文教篇》,南投,南投縣政府,1995年6月。
戴月芳、羅吉甫編:《臺灣全記錄》,台北,錦繡出版公司,1998年6月。
戴書訓等:《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文學篇>第一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12月。
鄧相揚:《霧社事件》(下冊),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8年10月。
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終戰Ⅰ,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年11月。
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終戰Ⅱ,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年12月。
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終戰Ⅲ,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1年7月。
觀山情主編:《台灣古蹟全集》第2、3、4冊,台北,戶外生活雜誌社,1980年5月。
蕭富隆:《南投縣三百年重要大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4月。
四、學位論文
王文顏:《台灣詩社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1979年6月。段致平:《稼軒詞用典研究》,台北,台灣師大國文所,1999年6月。
施懿琳:《清代台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台北,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1年5月。康育英:《陸游紀遊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所,1999年6月。徐肇誠:《邱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所,1993年年6月。許湘瑩:《韋應物的山水詩研究》,高雄,高雄師大國文所,1999年5月。
張淑玲:《台灣南投地區傳統詩研究》,台北,文化中文所,2003年5月。
楊明珠:《許南英及其詩詞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1999年六6月。廖美玉:《杜甫連章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1979年4月。
陳貞俐:《蘇軾詠花詩研究》,高雄,高雄師大國文所,2001年6月。
陳淑娟:《賴和漢詩的主題思想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中文所,1999年6 月。陳靜俐:《《詩經》草木意象》,台北,台灣師大國文所,1997年2月。
潘進福:《吳濁流詩論與詩歌》,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1999年6月。鍾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1986年6月。簡恩定:《杜甫詠物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1983年6月。蘇秀鈴:《日治時期崇文社研究》,彰化,彰師國文教育所,2001年6月。
五、期刊論文
朱雅琪:<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審美經驗>,《華岡文科學報》,24期,台北,2001年3月,93-117頁。江錦玨:<今昔法在古典詩歌的應用(上、下)>,《國文天地》,16卷9期、10期,台北,2001年2、3月,頁106-110、96-98。
江姿慧:<淺談東坡詩詞中的梅>,《中國語文》,541期,台北,2002年7月,頁81-87。李炳傑:<「月」的同義詞>,《中國語文》,546期,台北,2002年12月,頁45-52。李炳傑:<「日」的同義詞>,《中國語文》,541期,台北,2002年7月,頁91-96。林建勳:<古典詩中「翻用」典實的研究>,《文藻學報》,15期,高雄,2001年3月,73-82頁。汪如東:<漢語重疊的語法意義和修辭意義>,《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卷1期,湖北,2001年9月收稿,頁30-33。
施懿琳:<台灣古典詩的蒐集與整理>,《文訊月刊》,188期,台北,2001年6月,37-39頁。施懿琳:<台灣古典文學的蒐集、整理與研究>,《文學台灣》,40期,台北,2001年10月,28-45頁。
施懿琳:<台灣詩人陳虛谷的創作理念及其實踐>,《中正中文學術年刊》,創刊號,嘉義,1997年12月,1-22頁。
張慧美:<語言的風格作用>,《中國語文》,545期,台北,2002年11月,頁19-32。張珮娟:<宋詞中「桃花」的象徵意涵>《中國語文》,539期,台北,2002年5月。張達修:<台南縣詩社沿革集 ─ 虎溪吟社>,《南瀛文獻》,第3卷第3、4期,1956年6月,51-52頁。
游喚:<談典故>,《國文天地》,台北,1988年2月,58-63頁。
黃麗貞:<中國詩歌(五) ─ 宋以後的詩(下)>,《中國語文》,513期,台北,2000年3月。黃美玲:<賴和創作中新舊文學並存的意義>,《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9,11-18,2000年,15頁。
廖美玉:<古典詩的主題和技巧>,《國文天地》,18卷9期,台北,2003年2月,頁16-27。廖一瑾:<台灣古典詩社、詩刊現況>,《文訊月刊》,188期,台北,2000年6月,44-46頁。廖振富:<台灣中部地區的古典詩人及其作品(上、下)>,《國文天地》,188期,台北,2001年1月,62-67頁。廖振富:<反戰與反皇民化的呼聲─日據末期的林獻堂詩>,《台灣文獻》,50卷4期,南投,1999年12月,61-91頁。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嶺南學報》,新2期,香港,1990年10月,317-327頁。楚國仁:<詩詞書畫渡一生─彭醇士藝事成就>,《典藏古美術》,101期,2001年2月,78-81頁。陳文祥:<談「擬聲重疊詞」語言 ─ 以《兒女英雄傳》為例>,《中國語文》,490期,台北,1998年4月,頁80-87。賴子清:<臺灣的寫景詩>,《台灣文獻》,9卷2期,1958年8月,1273-1308頁。
賴子清:<臺灣的詠物詩>,《台灣文獻》,10卷2期,1959年6月,1875-1920頁。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一)>,《台灣文獻》,10卷3期,1959年9月,86頁。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二)>,《台灣文獻》,11卷3期,1960年9月,79頁。
鄭愁予:<典故的文學性與趣味性>,《聯合文學》,220期,台北,2003年2月,70-74頁。羅文華:<古詩十九首的時間意象>《中國語文》,550期,台北,2003年4月。四、 其他
呂俊德:<狀元落誰家 ─ 屈原宮擊缽吟會>,《聯合報》/12版/萬象/1981年6月29日。資料取自:http://www.udndata.com/library/story.
翁聖峰:<台灣古典詩的研究概況(網路版)>,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2001年7月5日上網,1-4頁。
野舟:<地名趣譚 醉草園 詩人取名>,《聯合報》/17版/鄉情/1997年10月13日。資料取自:http://www.udndata.com/library/story.
張振騰:提供了父親張達修所寫的書信、台中商業學校畢業留言手冊。(提供日期:2003年8月20日。)
張達修:<醉草園對菊>,《詩報》第167號/第二版,昭和12年12月19日。(賴和紀念館藏)
黃美娥:<清代竹塹詩人林占梅及其《潛園琴餘草》>,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1998年9月25日上網,1-24頁。
鄭旭凱、陳燦坤:<西螺大橋老來俏>,《自由時報》,2003年3月24日,18頁。
聶良知編:《東北亞─日本 南韓 北韓 》,台北,錦繡出版公司,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