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千倖(1996)。電腦與教學。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1),37-39。王千倖(1998)。落實資訊教育-從教育學程中的資訊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著手。視聽教育雙月刊,39(4),14-19。王曉璿(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8(4),13-19。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77,36-47。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網路的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79,13-22。方郁琳(2001)。幼兒電腦教學論點觀。社會科學學報,9,45-59。
朱麗麗(1993)。使用電腦教學時教師的角色。台灣教育,512,21-23。
呂仁禮(2000)。國小教師電腦基本能力需求調查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明書、陳建州(1998)。多媒體系統在課程軟體上的發展與應用。台灣教育,572,46-55。
何榮桂、郭再興(1996)。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在網路上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55,25-31。何榮桂(1998)。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遠景。資訊與教育,68,2-13。何榮桂(2001)。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5。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85,5-14。何榮桂、陳麗如(200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教育,85,22-28。
何榮桂、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2-28。
吳正己 陳美靜(2001)。國中教師應具備的電腦基本能力。中等教育,52(1),16-27。
吳鐵雄(1987)。電腦輔助教學之我思。教師天地,31,16-20。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劃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吳明隆(1998)。資訊社會中應有的體認及做法。研習資訊,15(2),33-42。
吳明隆(1999)。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中心簡訊,10,33-49。
吳莉欽(2002)。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探討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貴發(1987)。如何塑造國民中小學電腦輔助教學環境。教師天地,31,21-24
邱貴發(1992)。電腦素養教學的主要課題-找尋持久性的電腦素養知識與技能。台灣教育,495,36-41。
邱貴發(1994)。電腦輔助學習的理念與發展方向。教學科技與媒體,2,15-22。邱貴發(1995)。從知識學習的周邊問題看資訊科技在教學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7(3),1-6。邱瓊慧(2001)。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林永吉(1990)。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系統CAITOOL。台北:松崗圖書公司。
林慧芬(1998)。從幼教老師電腦網路使用現況與需求探討幼教老師專業成長管
道。幼兒教育年刊,10,91-106。
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華欣、施郁芬(1998)。未來教師應具備的「電腦與教學」相關知能。視聽教育雙月刊 ,39(4),20-32。洪若和(1989)。淺析電腦輔助教學。國教之聲,22(3),39-49。洪榮昭(1992)。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院。
高豫(1996)。迎接電腦遊戲時代 新新人類 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9,4-8。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p2-9。張霄亭校閱、李文瑞等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
張雅玲(2000)。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郭嘉琪(2001)。國中電腦課程實施現況調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鴻儀(1996)。國小教師科技與資訊素養課程目標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忠志 (1996) 。電腦輔助教學設計模式。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506,27-33。
陳麗如(2001)。NETS.S對中小學學生資訊基本能力發展的啟示。資訊與教育雜誌,85,29-44。陳麗如、楊曉芳(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高雄市鼓山國小柴山分校的推動經驗為例。資訊與教育,88,28-38。陳昭雄(1988)。技術職業教育教學法。台北:三民。
陳怡君(2002)。國民小學職前教師電腦融入教學素養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慶洋(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必備能力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美紀(1996)。中小學教師電腦能力芻議。資訊與教育,52,23-25。陳美靜(1998)。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東鴻(2002)。國民小學教師電腦素養專業成長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溥(1993)。電腦輔助教學之剖析。台灣教育,506,19-22。
莊奇勳(1992)。我國小學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80-0111-S023-001)。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梁珀華(1998)。幼兒與電腦-淺談電腦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幼教資訊,97,47-49。
梁珀華(2001)。幼稚園電腦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324-008)。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雅君(1999)。臺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能及其相關設備利用情形之
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線上檢索日期:2003年6月29日。網址: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作者。
溫明正(2000)。教室電腦教學環境的應用。資訊與教育,77,8-14。溫嘉榮(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75-81。溫嘉榮(1986)。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程式設計實務。台北:松崗。
葉家睿(2002)。花蓮縣國民中學教師利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行為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曾錦達(2001)。電腦融入各科教學與師資培訓。國民教育,42(1),27-31。楊仁興(2001)。國民小學教師科技與資訊素養基本能力之研究。花蓮師院學
報,75-105。
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劉金合(1997)。國中資訊教育推動之現況與展望。載於資訊與教育雜誌社主辦國中電腦教學問題與對策座談會北區會議手冊,15-35。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7。蔣靜靜(1996)。幼兒電腦學些什麼。學前教育,7,38-42。蔡玲玲(2003)。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鍾樹椽、沈添鉦、王曉璿(2000)。小組電腦輔助教學在引導輕度智障兒童看圖畫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所學報,6,225-238。
盧秀琴、姚乃丹(2001)。資訊教育融入國小課程的應用與省思。國民教育,42(6),19-24。蕭惠君、邱貴發(1998)。歐亞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之概況。台灣教育,572,37-45。
顏龍源(2000)。主題化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0,32-39。顏永進、何榮桂(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領域。教師天地,112,71-77。謝依珊(2002)。國中生活科技教師運用電腦之教學策略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韓善民(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加速篇。資訊與教育,68,14-16。韓善民(1997)。我國資訊教育之現況與展望。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主辦1997亞太地區中小學教育研討會手冊,45-70。
韓善民(2000)。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7-12。羅秀芬(1985)。電腦輔助教學CAI。台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Dias,L.B.(1999).Inter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oow Learning&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10-13,21.
Davis,B..&Shade,D.D.(1994).Intergrate,do not Isolate!Computer in the Early Children Curriculum.Dec.,ED 376991.
Elissa H.Gerzog and Susan W.Haugland(1999).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Vol.27.No.2,109-114.
Fisher,M.M(1997).The Voice of Experience: Inservice Teacher Technology Competency .Recommendation Programs .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5(2/3),139-147.
Franklin,S.&Strudler,N(1989).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 Inservive Notebook.Elementary Schoo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ve NO.ED325105)
Jonassen,D.H(1996).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Gay L.R&Peter Airasian(2000).Education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Inc.
Haugland.s.w.&Shade,D.D.(1988).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software for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43,37-43.
Leininger,M.M(1994).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ritiqu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In J.M.MORSE(Ed).Critical issu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pp.95-115)
Thousand Oaks:Sage.
Moersch,C.(1995).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L o Ti):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Learning with Trachnology,23(3),40-42。
Morton,C(1996).The modern land of Laputa.Phi Delta Kappan,77(6),416-419.
NAEYC(1996)NAEYC position statement :technology and young children-ages three through eight.Young children ,(51)6,11-16.
Overbaugh,R.C.(1993).Critical Elements of Computer Literacy for Teachers.(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5022)
Ross,S.M.&Campbell,L.(1983).Computer-based education in the Montessori classroom :A compatibell mixture ? Technologic Horizons in Education,10(6),105-109.
Sipple,C.J.&Sipple,R.J.(1980).Computer Dictionary. Howard W.Sams&Co.Inc.
Stephen M.A.&Stanley R.T.(1991).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Methods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Hall,Inc.
Papert,S.(1980).Mindstorms:children,computer ,and powerful ideas. New York,Basic book.
Taylor,R(1980).The computer in the school ,Tutor, tool,tutee.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Wang,C.s.&Li,C.C.(2000).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 In ,S.S. Young,J.Greer, H. Maurer,&Y.S.Chee(Eds.),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2000(pp.443-450).Hsinchu,Taiwa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