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2, 23-30。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 25-30。王耀宜(2002)。在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中國中學生資訊素養之表現。 台灣師大物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文堂(2003)。團隊動能。2003/10/28擷取自http://www.asia-l earning.com/team02/article/128224306/
何榮桂(2001)。資訊教育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85。1-4。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初探》。論文 發表於「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 灣師大,台北市,9月21日。
吳正己、吳秀宜(2002)。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 科為例。2002/11/10取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2.htm
吳清山、林天佑(2000)。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1。
呂瑞香(2002)。變革之舞---團隊學習在Klapay國小的實踐與省 思。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新竹市。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 育政策論壇2(2),158~203。
李俊湖 (無日期)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發展策略。2003/09/13擷取 自http://140.111.1.12/primary/society/ks_ck/nine/n5.htm
李錫津(2002)。課程的教學與創新。課程與通訊教學,6。
李麗霞、陳惠邦(2001)。行行重行行。台北:師大書苑。
林文生(1999)。如何以行動研究來改變教師的課程地圖。刊載於國立 教育資料館主辦中小學行動研究系列研討會:原理與實踐。
林志成(2003a)。批判省思、專業對話的理念與做法。學校行政雙月 刊,23,3-14。林志成(2003b)。教育行政實踐智慧的教學省思。載於陳伯璋、歐用 生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468-484。高雄:復文。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南師 院編印。1-46。
林明地(1998)。以學校行政協助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學習的行動方案。 發表於教育科技與研究:教學專業研討會暨工作坊。中正大學教 育學程中心主辦。
林海清(2001)。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台北:元照。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 88 ,3-9。林燕珍(無日期)。教育部「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簡介 2003/09/10擷取自
http://140.111.1.22/moecc/art/8705/8705a1.htm
孫本初(2000)。團隊建立的途徑與步驟。游於藝雙月刊。20。20-
25。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雙月 刊,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張德銳(1998)。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Retrieved July 10, 2001 from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九十二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無日期):
2003/6/20擷取自
http://www.eje.edu.tw/ejedata/kying/2003315117/920314.htm
梁雲霞(2002)。看見想像的學校。台北:遠流書局。
陳伯璋(1998)。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刊載於中華民國教 材研究發展學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課程系列研討會。
陳燕秋(2001)。我國中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初探與 評估---從八位老師的訪評結果談起。2002/11/10取自
http://www.epa.ncnu.edu.tw/proposal5.html
黃旭廷(2002)。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所需要的資訊科技。翰林文教雜 誌,29。
葉連祺(2001)。中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策略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 35,10-15。甄曉蘭(2001)。行動研究成果的評估與呈現。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 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改革》
趙廣林(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劉世雄(2002)。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 刊。6(35),24-31。劉美慧(2003)。多元文化課程改革。2003/9/10擷取自
http://www.nhltc.edu.tw/~gimewww/teachers/lium/lium01.htm
蔡淑敏、魏秀珊(2003)。「國民小學推行知識管理促動要素、應用現 況與困難因素之研究」調查問卷。
魯先華(1994)。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速農(2001)。課程統整的實踐與省思。課程與教學通訊,6。
賴苑玲(2001)。如何將Big Six 技能融入國小課程。書苑季刊,48, 25-38。韓善民(2001)。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2003/11/2擷取自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a7.shtml
魏惠娟(198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創刊 號,1(1),135-171。羅豪章(無日期)。鷹架理論在電腦輔助教學上之應用鷹架理論在電腦 輔助教學上之應用。2003/9/8擷取自
http://140.122.87.110/42404.htm
顧瑜君(2000)。以行動研究進行鄉土教學活動與課程發展:兩個東岸 的例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
版。
顧瑜君(2001)。教育革新與實踐-教師專業自主與課程發展。新世紀 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11月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學校本位經 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USA: Routledge。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Eisenberg, M. & Lee, H. L. (1999).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big six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398-409.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1990).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kills. Norwood, N. J.: Ablex publishing Corp.
Hyeon-Suk, K. (2001). Totally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6(2), 105-114.
McEwan,E.K.(1998).Seven step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lnc.
Ross, P. (1995). Relevant tele-computing activities. The Computing Teacher, 22(5),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