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誌。台北;臺灣銀行
王東(1996)客家學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6)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篇,平埔篇,第九冊。台北,眾文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3)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台原
江運貴(1999)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
伊能嘉矩(1991)台灣文化誌,漢譯本下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連橫(1962)台灣通史。台北:台灣銀行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周振鶴、游汝杰(1986)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郁永河(1989)裨海遊記。臺北市 : 新文豐, 臺一版
曾秀氣(1977)六堆英華。六堆忠義祠稻谷基金會:美和出版社
曾彩金等(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曾喜城 (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楊國鑫(1993)台灣客家。台北:唐山書局
黃美英(1990)台灣文化斷層。台北:稻鄉出版社
黃叔璥(1983)臺海使槎錄八卷。臺北市 : 成文, 臺一版
陳浩洋著 江秋玲譯 台灣四百年庶民史。台北:自立晚報社
陳衍(1993)台灣通紀。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
陳運棟(1979) 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
陳運棟(1989) 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
陳支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台北;台原
陳寅恪(1989)唐代政治史論稿。上海市 : 上海書店
鄧榮坤, 李勝良(1997)臺灣新客家人 : 客家人在台灣三百年的生活史 。台北;客家文化推廣中心
鄧迅之(1982)客家源流研究 。台北;天明出版社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0)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省文獻會
謝國興(1993)清代台灣三大民變─官逼民反。台北:自立出版社
謝重光(1999)客家源流新探。台北;武陵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
鍾孝上等編著(1991)客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高雄:客家編輯委員會
藍鼎元(1985)平臺紀略。
戴炎輝(1997)清代台灣之鄉治。台灣:聯經出版社
簡炯仁(1995)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出版社
羅香林(1955)客家源流考。香港;香港崇正總會
羅香林(1975)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古亭書屋
羅香林(1992)客家史料匯篇。台北;南天書局
二、期刊
丁光玲(1991 )清代台灣義民之興起及其在平亂中所扮演的角色。復興崗學報,46尹章義(1990 )台灣移民開發史上與客家人相關的幾個問題。輔仁大學歷史學報,2
石萬壽(1986 )乾隆以前台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台灣文獻,37(4)
林玫君(1994)大武山下的小奧運─六堆運動會。體育學報,18,57~68
林玫君(1995)從六堆運動會談地方體育活動之推展。國民體育季刊,12,46~55
林偉盛(1989)分類械鬥蔓延全台的分析。台灣風物,38,3
林正慧(1997)清代客家人之拓殖屏東平原與六堆客庄之演變。台灣大學歷史碩士論文
林松生(2001)六堆青年愛鄉運動。六堆風雲,89,32~34
林玉龍(2000)淺談舞獅。北縣國教輔導,4,26-31
高華君(2002)中國舞獅活動起源與歷史發展過程之探析。成大體育研究集刊,7 ,31-44
黃鈺釗 陳美豪(2000)客家民间习俗略述。廣東省嘉應大學客家研究所 客家研究輯刊 ,2,76~78
陳仲柏(1997)清康熙時期台灣南部客家組織:「六堆形成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報,34~61
陳祥雲(2002)清代台灣南部的移墾社會─以荖濃溪中游客家聚落為中心。客家文化研究論文集,2002,57~91
鍾肇文(2001)談清朝時代的六堆義勇軍團。六堆風雲,92,34~37
國民體育季刊(1972)運動會的理想。復刊號第三卷第三期社論,p1~2
羅德順(1993)六堆之現況與風俗民情。國立屏東商專學報,49~76
三、網路資料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 http://liouduai.tacocity.com.tw/
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2900177/history.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哈客網 http://www.ihakka.net/
客家世界網 http://www.hakkaworld.com.tw/
屏東縣客家事務局 http://hakka.pthg.gov.tw/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http://hakkacenter.nctu.edu.tw/
四、期刊書報
六堆風雲
六堆雜誌
美濃月光山雜誌
五、秩序冊
各屆的秩序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