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8: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萬建邦
研究生(外文):Chien-pang Wan
論文名稱:部份工時者與多份工作者:他們為何與常人不同
論文名稱(外文):Part-time work and Multiple job holders:what makes them different form regular workers?
指導教授:何金銘何金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ming H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知識經濟彈性工時非典型工作多份工作者部份工時
外文關鍵詞:Part-time workKnowledge Economy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Multiple job holdersflexibility wor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9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二十世紀末期全球經濟呈現不景氣狀態,台灣在此波經濟不景氣的潮流中亦遭受影響,另外又面對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與產業結構變遷,因此台灣的產業結構也跟著改變,此時非典型工作的僱用形態乃應運而生。而其中勞動派遣、電傳勞工、部份工時、多份工作等,是這幾年新興的工作方式。
過去部分工時的研究大多針對部分工時者的特性及影響女性部分工時者就業和企業為何僱用部分工時者的原因進行探討,對於部分工時者與一般工作者的差異性比較相關研究卻非常少。又行政院主計處於民國八十六年開始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資料當中,多了多分工作者(即有兩種以上工作身分)的調查與報告說明,其內容簡約敘述說明多分工作者在變項上的分佈情形,但對於與一般工作者的差異性比較則未有相關的說明及文獻探討。另外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加速發展,知識經濟結構及勞動需求結構不相適配,部分工時及多分工作的增加是否意味著在日後的勞動市場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它們在教育程度、職業、行業與工作收入方面又與一般全職的工作者有何相異?部分工時者及多分工作者與一般全職的工作者比較之後何者有利?這些問題是此次探討的目的。
本文使用次級資料以行政院主計處八十年五月及九十二年五月所做的台灣地區人力資源運用調查統計資料,將勞動者區分為三類,以工作時間及所得水準作為標準,找出三者間的特性及差異。透過研究結果,提出改善建議,以作為政府人力資源供需的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
部份工時者
(一)教育程度高的部分工時者是幸福的,因為它的工作時數不多,但是薪資相對較高。而教育程度低的部分工時者,則比較不幸福。
(二)高層勞動市場的部分工時勞動者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工作時數少但工作收入相對比例來說是比較高的。
(三)部分工時者在工業及服務業是比較幸福的,而農林漁牧業及製造業是比較差的。
(四)服務業的勞動人口增加,農林漁牧業的勞動人口減少最多,製造業及工業的人數減少不多。以工作收入來看工業最高服務業次之,若以水平來看則是製造業最多工業最少。
多份工作者
(一)多分工作者它是最不幸福的一群。因為它的工作時數最高,但薪資水平卻跟一般工作者差不多。
(二)多分工作者不論在何種職業皆是辛苦的,因為他的工作時數比一般工作者高,但是工作收入卻比一般工作者低,所以是不幸福的一群。
(三)多分工作者不論在何種行業皆是不幸福的,因為工作時數多,薪資水平
比一般工作者低。
(四)服務業的勞動人口增加,農林漁牧業的勞動人口減少最多,製造業及工業的人數減少不多。以工作收入來看製造業最高工業次之,若以水平來看則是製造業最多服務業最少。
Nearing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have gradually been going into depression, without exception, this effect has also influenced Taiwan. Moreover, with the coming of ag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hange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the 21st century, thus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 Taiwan has also gone through some changes, adding many new non-typical jobs into the job market. Some examples include Leased Employess, Telex of Labor, part-time work, multiple job holders.

Previous study on part-time work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time workers and the influence on female part-time workers’ employment and the reasons why companies use part-time work. Less research has been made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art-time workers and regular workers. In the Human Resources of Managenment survey made by the Minster of Affairs in1997, the content regarding multiple job holders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multiple job holders. Moreover, with the fast growth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re exists a non-equivalency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eed of such a structure. Does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rt-time workers and multiple job holders mean that the labor market will take on a more important rol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s, industry and income of these workers and regular workers? After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which gains more profit?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in this research.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used in this research is secondary information from Directorate 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R.O.C regarding the Taiwan region Human Resources of Managenment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which divides labor into three groups, using work time and income level as a basis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se three groups. Some implications made from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has been made for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the following:
Part-time work
1、Highly educated part-time work are more better off than low educated part-time work because they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ay for lesser work.
2、The part-time workers of the higher level labor market are better off than the those from the agricultural, forest, fish and pasture and manufacturing.
3、There is an increase of the laborers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a decrease of those from the agricultural, forest, fish and pasture sector, not much chang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y sector.
4、From a comparison of the income of these sectors, those in industry have the highest income, and those in services are second ranking, from the level manufacturing gains the most and industry the least.

Multiple job workers
1、These are the least luckiest of the group because they have the highest work hours, but have the same income level as normal workers
2、No matter which profession, multiple job workers are the most laborious because they have more work hours than normal workers but less income than normal workers.
3、No matter which industry, multiple job workers are the most laborious because they have more work hours than normal workers but less income than normal workers.
4、There is an increase of the laborers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a decrease of those from the agricultural, forest, fish and pasture sector, not much chang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y sector. From a comparison of the income of these sectors, those in manufacturing have the highest income, and those in industry are second ranking, from the level manufacturing gains the most and services the least.
目 錄
頁次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Ⅷ

第 一 章 緒 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三節、研究方法……………………………………….3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知識經濟……………………………………….4
第二節、非典型僱用…………………………………….8
第三節、彈性工時………………………………………13
第四節、部份工時相關研究(含多份工作)…………16
第五節、勞動市場彈性化的發展………………………25

第 三 章 研究方法…………………………………….28
第一節、資料來源與研究對象…………………………28
第二節、研究架構………………………………………29
第三節、分析方法………………………………………30
第四節、變項操作形定義………………………………31
第五節、樣本描述分析…………………………………34

第 四 章 實證分析(知識經濟發展前後台灣勞動市場結構變遷分析).55
第一節、1991、2003年工作身分各變項百分比變遷之比較分析…55
第二節、1991、2003年一般工作者百分比變遷之比較分析………61
第三節、1991、2003年部份工時者百分比變遷之比較分析………67
第四節、1991、2003年多份工作者百分比變遷之比較分析………74
第五節、1991年及2003年變異數分析………………………………80

第 五 章 政府應有的因應措施(代結論)……………………….86
第一節、實證分析結果摘要…………………………………………86
第二節、對政府政策的建議…………………………………………88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90

參考文獻………………………………………………………………91
附錄一 Tseng之雙元與三元勞動市場職業分類……………………95
附錄二 1996至2000年參酌Tseng勞動市場職業分類後主觀分類情 形……………99
附錄三 樣本及母體抽樣方法………………………………………101
文獻參考
中文文獻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訓練,16 卷6期:3-11。
成之約、1998.6,「縮短工時與工時彈性化的規劃與實踐」,勞工行政,第126期:
8-19。
成之約、1999,「淺論非典型僱用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139期:10-18。
成之約、2000.11,「部分時間工作發展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及其政策意涵」,勞工行
政,第143期:13-22。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1991.5,「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八十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1.5,「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九十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2.5,「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九十一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3.5,「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九十二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統計處,2001.11.13,「部分工時勞工綜合實況調查新聞稿」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6,「台灣地區民營事業單位雇用中高齡勞工及派遣人力調查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編印,2003.1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2003年第10期。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編印,2003.6,「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2003年第5期。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編印,2002.9,「專題研究特刊第五號」
何金銘,2001.11「統計法輯要」,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李誠、1994,「工資彈性化勞資都是贏家-再論勞基法的修正方向」,勞工行政,第104 期:23-26
李誠、辛炳隆與成之約、2000.7,「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行政院勞工
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行政院勞委會編印。
周昌湘、2000,「工時變革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管理雜誌,第312期:32-35。
林三貴、1990.6,「部份時間工作勞工適用勞動基準法之研究-台北市速食餐飲業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子斌、1984.6,「工時問題之新趨勢-彈性工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美和、2001.12,「知識經濟時代婦女的生涯發展與再學習省思」,社教論壇,社教雙月刊4-5。
林大侯、2002.4,「台灣就業水準提升策略之研究」,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2卷,第4期,頁29-141。
張天開、1990,「部份時間工作」,台北:文化大學。
盛惠煌、1996,「我國與工業化國家縮短工時之比較研究」,勞工之友。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用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12卷12期:6-15。
陳正良、1997,「有效運用婦女及高齡人力資源從事部份工時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台灣勞工,第39期:8-12。
陳正良、1997.6,「每週工作五天制、彈性工時制及部分工時制之可行性研究」,
勞工研究,第97期:65-122。
陳正良、1998,「有效運用婦女及高齡人力資源從事部份工時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下)」,台灣勞工,第41期:7-12。
陳正良、1998,「有效運用婦女及高齡人力資源從事部份工時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台灣勞工,第40期:10-14。
陳信宏、劉孟俊、2002.7,「知識經濟與台灣的經濟結構及政策變革」,經法社制論叢,第30期:1-9。
陳柏欽、2000,「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機構的新角色」,人事月刊,第34卷第1期:50-54。
陳若寧、2002.6,「台灣、中國及香港之知識經濟發展與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玲、1993.11,「變形工時制度之探討」,勞工行政,第67期:14-16。
就業安全辭典(Dictionary of Employment Security),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編印,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修訂版
曾碧淵、1999,「OECD 國家就業政策及其效益之探討」,勞工之友,第588期:12-16。
黃良志、1998,「女性部份工時人力運用」,勞工行政,第123 期:13-20。
黃茂源、1995.6,「台灣地區受僱者時間配置之探討」,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家雅、1992.6,「彈性工時制度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曜生、1998.6,「彈性工時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梅君、2003.7,「知識經濟下的雇主夣靨或工人魔咒-兼論競業禁止條款」,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政大勞工學報》第十四期:41-66。
鄭玉瑞、1996.6,「部分時間工作之研究---以日本法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玉瑞、1997.7,「週休二日與彈性工時是世界潮流」,中國勞工,第967 期:6-9。
羅奉文、2001.6,「勞動市場彈性化之研究— 以部分工時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文獻
Axel, H.、1995:Contingent employment. HR Executive Review, 3(2):2-14.
Belous, R. S.、1989: How human resources systems adjust to the shift toward contingent workers. Monthly Labor Review, 112 (3):7-12.
Carony, M., Castells, M., & Benner, C.、1997: Labour markets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in the age of flexibility:A case study of Silicon Valley.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136(1):27-48.
DeGrip et.al、(1997):「Atypical Employ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36,No.1,49-72.
Gale,S.F、(2001):「Formalized Flexitime :The Perk that Brings
Prouductivity」,Workforce,Vol.80,No.2,39-42.
Kalleberg, A. L.、2000: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gy,26:341-365
Ozaki, M、(1999):Negotiating Flexibility:The Role of the Social Partners and the State(Geneva:ILO)
OECD(2000a)﹐Employment Outlook﹐June﹒
Polivka, A. E.、1996:Contingent and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defined. Monthly Labor Review, 119(10):3-9.
Quah﹐ D﹒T﹒(2001)﹐“The Weightless Econom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ductivity﹐and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edited by M﹒Pohjola﹐Principal Academic Office﹐WIDER﹐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Apri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