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1] 哲學雜誌編委會,2002,文化發展與文化產業,業強出版社,台北縣新店市。
[2]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全世界最快速致富產業的經營KNOW-HOW,帝國文化公司出版,台北市。
[3]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1996,創藝之國-澳大利亞文化政策,范國生譯,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 陳學明,1998,文化工業,揚智文化,台北市。
[5] 日下公人,1994,無摩擦的輸出:文化產業的國際化之路,倪心一譯,錦繡,台北市。
[6] Ruth Rentscher,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羅秀芝譯,五觀藝術管理,台北市。
[7]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揚智文化,台北市。
[8] David Hesmondhalgh,2002,The Cultural Industries,SAGE Publications Ltd,London。
期刊報章論文
[9] 黃光男,”改變中的文化概念:澳洲博物館發展的文化脈絡”,博物館簡訊,第20期,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出版,6月。
[10] 范婷,2000,“從「波麗路」到「星巴克」-台灣咖啡文化的歷史分析”,傳播文化,第8期。[11] 葉智魁,2002,“發展的迷思與危機-文化產業與契機“,哲學雜誌,第38期,業強出版社,5月。[12] 沈清松,2002,“歷史性、文化空間與文化產業“,哲學雜誌,第38期,業強出版社,5月。[13] 陳勝利,2001,“認識文化工業的另一種視角”,中國文化報,第3版,7月28日。
[14] 劉維公,2003,“文化產業概念釋義“,典藏雜誌,5月。
[15] 劉新圓,2001,“政府應積極振興文化產業”,中央日報,3月12日。
[16] 周黎明,2003,“美國:無法複制的優勢“,環球財經雜誌社,第10期。
[17] 劉 鋒,2003,“文化產業推動美國經濟“,學習時報,第186期,6月9日。
[18] 魏佳卉,2002,“嘉年華之島,台灣-365天歡樂走透透”,數位時代雙週,第39期,8月1日。[19] 陳延昇,2003,“向宜蘭學經營-揭露宜蘭觀光向前衝的秘方”,數位時代雙週,第62期,7月15日。
會議論文集
[20]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0月26日。
[21] 吳思華,2003,“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推動文化產業的契機與個案實踐國際論壇,台北,10月30日-11月1日,台北市文化局。
[22] James Chapman,2003,“文化商圈重建都會新經濟-曼徹斯特的舊運河文化再生經驗”,推動文化產業的契機與個案實踐國際論壇,台北,10月30日-11月1日,台北市文化局。
[23] 李松根,2003,“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文工程觀點”,92年度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地方巡迴論壇,。
[24] 洪富峰,2003,“都會社區營造與區域產業振興“,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台北,8月26日,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5] 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90年度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年會論文集。
[26]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85年度文建會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究會論文集。
[27] 楊敏芝、辛晚教,1998,“全球化經濟趨勢下台灣文化產業發展策略研究”,都市計劃學會87年度年會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城鄉發展、文化與生活。[28] 林曼麗、孫華翔、吳漢中等,2003,“文化創意產業策進與產業育成初探”,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台北,8月26日,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全球思考.臺灣行動,台北,3月26-28,文建會。
[30] Massey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sign , Fine Arts and Music,2002,“An appraisal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New Zealand design profession/industry”,NZTE,5月。
學位論文
[31] 蘇明如,2001,九0年代台灣文化產業生態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32] 郭進宗,1999,臺灣都市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國立中與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33] 洪登欽,2002,傳統文化觀光與文化產業發展之探討-以高雄市愛河流域下游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學位。[34] 楊敏芝,2001,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學位。
[35] 陳一夫,2002,博物館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影響-以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學位。[36] 梁賢文,2001,英國文化政策與行政作為我國學習對象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學位。[37] 劉玉平,1998,台灣工業化過程中客家族群空間形式的演化-六堆內埔之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其他
[38]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210.71.187.82/case/home.asp,4月。(瀏覽日期:2003.05.07)。
[39]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系統服務規劃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4月。(瀏覽日期:2003.08.30)。
[40]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12月。(瀏覽日期:2003.12.01)。
[41] 夏學理,2003,”各國文化創意產業之政策面比較分析“,文建會網路學院,http://210.71.187.82/case/home.asp。(瀏覽日期:2003.10.22)。
[42] 劉維公,2003,“文化與經濟的結合:當代文化經濟研究觀點之介紹“,文建會網路學院,http://210.71.187.82/case/home.asp。(瀏覽日期:2003.09.26)。
[43] 李芳仁,2003,“創意產業的高成長潛力”,文建會網路學院,http://210.71.187.82/case/home.asp。(瀏覽日期:2003.09.26)。
[44] 郭宣靆,“出版與文化產業:出版產業的文化特性與產業定位”,http://www.nhu.edu.tw/~appsoc/e-j/28/28-28.htm。(瀏覽日期:2003.08.29)。
[45] 劉大和,2002,“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思考“,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2080601.htm#_ftnref1,7月30日。(瀏覽日期:2003.10.05)。
[46] ---,2003,“從文化產業的特質思考何謂產業“,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3012401.htm,1月24日。(瀏覽日期:2003.10.03)。
[47] ---,2003,“文化產業特質之初步探討”,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2112402.htm,1月8日。(瀏覽日期:2003.10.03)。
[48] ---,2003,“文化創意產業的社會經濟意義”,
http://210.71.187.82/case/home.asp。(瀏覽日期:2003.11.28)。
[49] ---,2003,“文化創意產業之界定之探討”,
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3020704.htm,1月28日。(瀏覽日期:2003.10.03)。
[50] 劉悅笛,2003,“美國文化產業何以雄霸全球(一)-(五)”。(瀏覽日期:2003.12.01)。
[51] 劉大和、許琇媛、陳家苓,2001,“發展文化產業-從芬蘭的文化產業報告談起”,http://home.kimo.com.tw/liutaho/A139.htm,9月4日。(瀏覽日期:2003.08.29)。
[52] 雷文,2003,“美國文化如何打遍天下“,世界新聞報,11月6日。(瀏覽日期:2004.02.07)。
[53] 臺灣地區經建會部門處,2003,“歐亞主要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http://www.taiwan.ingo.com/creative.html,1月3日。(瀏覽日期:2004.05.03)。
[5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白皮書“,http://cca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瀏覽日期:2004.06.14)。
[55]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ttp://www.ncaf.org.tw/index.asp
[56]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ccaweb.cca.gov.tw/
[57] UNESCO,http://portal.unesco.org/
[58] COMEDIA,http://www.comedia.org.uk/
[59] Statistics New Zealand,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Dwellings,http://www.stats.govt.nz/domino/external/web/prod_serv.nsf/htmldocs/1996+Census+of+Population+and+Dwellings
[60]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Collection,http://www.gu.edu.au/ins/lils/coll/colldev/abs.htm
[61] NAICS (North Amer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http://www.census.gov/epcd/naics02/naicod02.htm
[62] NZTE (New Zealand Trade & Enterprise),
http://www.nzte.govt.nz/article/0,1973,SectionID%253D11756,00.html
[63] NZTE,http://www.nzte.govt.nz/
[64] Creative New Zealand,http://www.creativenz.govt.nz/
[65] DCMS (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http://www.culture.gov.uk/default.htm
[66] IFACCA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ts Councils and Culture Agencies),http://www.ifacca.org/
[67] Center For Arts & Culture,http://www.culturalpolic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