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王健全,「產業特性對研發策略聯盟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 卷第5 期,民國81 年5 月
2.司途達賢,「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暨評論,第2 卷第3 期,民國85 年11 月
3.司徙達賢,2005年四月份天下雜誌,PP.42
4.吳青松,「產業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型態與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 卷第5 期,民國81 年5 月,pp.23-27
5.林茂山,「中小企業合作經營的特質與發展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 卷第5 期,民國81 年5 月,pp.48-50
6.田蔚城主編,生物產業與製藥產業,九州圖書, 1998年(民87)。
7. 李田樹譯,〝建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世界經理文摘,第50 期,26-56頁, 1990年7月1日出版。
8. 李明軒、邱如美譯,競爭優勢,波特(Michael E.Porter) 箸,天下遠見出版,1999 年。
9. 巫文玲,製藥產業現況與趨勢專題研究,財團法人生物科技開發中心,1996年。
10.邱柏松,「國際策略聯盟—在國內的現況與績效」,經濟情勢暨評論,第2 卷第3 期,民國85 年11 月11.周旭華譯,競爭策略,波特(Michael E.Porter)箸,天下遠見出版。
12.周映湘,「美國生物技術產業與歐洲策略聯盟之回顧」,生物技術醫藥產業透析,第2 卷第1 期,民國82 年3 月,pp.37-4313.高新發,台灣本土藥廠技術策略建構與經營策略之探討-以生達製藥公司為例,2000年5月。
14.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技術產業現況與展望專題研究 1996年。
15.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台灣製藥產業(1996-1997年) 經濟部技術處 1997年7月。
16.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台灣製藥產業(1998-1999年) 初版經濟部技術處 1999年7月。
8.黃營杉,策略管理,PP.95~136, 初版,華泰文化事業,臺北,1996 年(民85) 。
17.黃俊英,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 初版,華泰文化事業,臺北,2000年(民89 年)。
18.黃孝寬,「推動企業策略聯盟擴大開發國際市場」,華商經貿,第317 期,民國82 年1 月,pp.12-15
19.黃河川、企業工作委外程度之影響因素分析-以國內生物科技廠商為例,2001年。
20.連戰,「連戰與生技CEO高峰論壇-為台灣發展生技業尋找一條寬廣路」Vol. 23 September, 2003
21.許士軍,管理學,十版,東華書局,民79年。
22.許正昇,我國製藥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研所,2000年(民89年)。9.產業技術白皮書第四篇生技製藥技術,1998年。
10.陳渼臻,策略聯盟之探討--生物技術產業之應用,2001年。
11.經濟部工業局,我國製藥產業未來發展目標,1998。
12.衛生署,新藥流程開發與上市圖,2004年
13.劉常勇,中小企業技術策略與技術資源管理之探討--以建準電機為研究對象,1999 年。
14.蔡正揚,「打拼的路上流行聯盟」,華商經貿,第317 期,第317 期,民國82 年1 月,pp.16-20
15.榮泰生,策略管理學,PP.242~285 ,華泰文化事業,臺北,1997 年(民86) 。
16.蔡明田,成大企研所企業策略教材1998年。
17.鄭秋桂,台灣生技製藥業之經營策略研究,2003年8月
18.詹英哲,臺灣地區多媒體光碟業異業合作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19.劉菊梅,「企業全球策略聯盟的管理與評估」,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 卷第1 期,民國89 年6 月二、英文部份:
1.Artz, K.W. and Brush, T.H.,“Asset specificity, uncertainty and relational normal norms : an examination if coordination costs in collaborativ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41, 2000, pp.337-362
2.Henry. A. Mint berg, Strategy Process, PP.614~725,3rd, edition(1996), Prentice Hall Inc.,U.S.A..
3.Killing, F.P., “Understanding Alliance: The Role of Task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xington, 1988, pp.55-67
4.Kogut, B., “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anal, 1988,pp.319-332
5.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6.Morin J. and P.J. Rafferty, “The Six Key Functions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Management, ”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Ⅱ , Khalil & Bayraktar (des.),1989, pp.621-627.
7.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New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 & Technology.
8.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1990.
9.Nalebuff, B.J. and A.M. Brandenburg, Co-opetition, Harper Colins Publishers, 1996.
10.P.Kotter,S.Ang, S.Leong and C.Tan,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2nded.(Singapore:Prentice Hall,1999).
11.Porter, M.E. and Fuller, R.,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86
12.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2003,pp.565-599
13.Teece, D.J.,“Profiting for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 Research Policy,15,1986,pp.285-305.
14.Yoshino, M. and Rangan R., “Strategic Alliances: 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