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王鶴松(2001),「加入WTO 對兩岸銀行業經營的影響」,台灣 金融財務季刊。 2. 王都富(2002),「論我國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之構造」,WTO 與 中國銀行業-入世過渡期內的操作策略研討會獲獎文集,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年1 月,頁100。 3. 谷書堂、常修澤(1990),「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論綱」,北京:, 經濟研究,1990 年6 月,頁7。 4. 李炳生(1992),「馬克思貨幣理論與中國金融」,長春:吉林 大學出版社,1992 年,頁311-315、頁15-17。 5. 李榮謙(1997),「貨幣銀行學」,5 版, 台北市:智勝文化,1997 年8 月,頁142~149。 6. 貝政新(1998),「大陸金融制度改革的透視與展望」,1998 年海 峽兩岸財經與商學研討會論文集(下),1998 年5 月,頁177-185。 7. 林志遠(2000),「中國金融改革的理論和實踐─銀行改革與資本 市場」,1 版,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年11 月,頁6。 8. 林祖嘉(2001),「大陸加入WTO 後市場開放所面臨的競爭與挑 戰」,國政研究報告,民90 年12 月21 日。 9. 尚明(2000),「新中國金融五十年」,1 版,上海:中國財政 經濟出版社, 2000 年1 月,頁87。 10. 易綱(1996),「中國的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1984~1993」, 1 版,上海:三聯書店, 1996 年6 月,第22 頁。 11. 胡海鷗、吳國祥(2000),「中國金融改革的理論與實踐」,1 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年4 月,頁107。 12. 夏德仁(1998),「金融縱論─中國經濟轉軌時期金融理論與實 踐的探索」,1 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1998 年2 月, 頁300~302。 13. 高尚全(1998),「中國市場經濟縱論」,1 版,香港:三聯書 店, 1998 年5 月,頁84~92。 14. 陳志標(1995),「走向21 世紀:中國經濟的現狀、問題與前 景」,1 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年,頁131。 15. 張軍(1998),「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分析」,1 版,山西: 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8 年12 月,頁23。 16. 陳伯志(1987),「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金融制度之演變及現狀」, 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87 年,頁41-43。 17. 陸世敏、戴國強(2002),「2002 年中國金融發展報告」,上 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年4 月,頁58。 18. 黃建森(1992),合作經濟學說之研究,台北:華泰書局,1992 年8 月。 19. 黃建森(1997),「大陸金融制度之研究」,信用合作,民國86 年 1 月,頁37-44。 20. 黃建森、嚴宗銘(1997),「大陸商業銀行法之基本內涵」,信用 合作,民國86 年10 月,頁7-12。 21. 黃建森、周欣宜(2000),「大陸金融發展與金融改革之研究-兼 述二岸金融制度之異同」,信用合作,民國89 年7 月,頁30-43。 22. 黃建森、黃泉興(2003),銀行法,台北:華泰書局,2003 年, 181 頁。 23. 黃建森、林恆毅、嚴宗銘(2003),「大陸銀行立法與銀行管理之 研究」,信用合作,民國92 年1 月,頁19-38。 24. 黃建森、蔣麃、陳鴻基(2005),「大陸經改政策與成效評估」, 信用合作,民國94 年4 月,頁54-71。 25. 黃建森、蔣麃(2005),「大陸經改與臺商西進問題研究」,信用 26. 黃建平(2001),「商業銀行的企業化經營-中國銀行再造有多 險」,1 版,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1 年8 月,頁160~164。 27. 楊雅惠(1997),「大陸金融改革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 中華經濟研究院,1997 年7 月,頁62。 28. 楊雅惠、龍嘯天(1999),「大陸金融改革與開放之研究」,1 版, 台北:金融研訓中心,民國88 年7 月,頁33~34。 29. 蔡梅雀(2002),「大陸商業銀行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 系碩士論文,2002 年6 月,頁67~77。 30. 蔡宗�琚]200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分析 及金融互動問題之研究」,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民國92 年1 月,頁40。 31. 廖麗珠(2001),「大陸金融改革之研究(1978~2002 年)--金融 安全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頁117。 32. 鄭微、彭惠、趙蓉(1999),「21 世紀金融大趨勢:中國金融 走向」,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年,頁11。 33. 劉逖(2000),「中國銀行業:外資的衝擊」,1 版,上海:遠 東出版社, 2000 年8 月,頁76~85。 34. 館龍-郎、掘內昭義(1989),「中國金融制度的現狀及其評價」, 收錄於:吳家駿、汪海睦,中國金融宏觀經濟管理,北京:經濟管 理出版社,1989 年5 月,頁191-216。 35. 韓克勇(199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金融體制改革」,經濟 問題,1993 年第3 期,頁32。 36. 蕭灼基(1992),「中國經濟概論」,1 版,北京:經濟日報出 版社, 1992 年3 月,頁610。 37. 中國人民銀行2003 年年報,「中國金融業改革-金融監管體制改 革」,2004 年7 月23 日。 38. 金融制度改革,2001 年中國金融年鑑,總16 卷,第1 版,北 京:中國金融學會, 2001 年11 月,頁10。 39. 「中國人民銀行」資訊中心 http://www.gov.cn/news/zhinengjieshao/renhang.htm. 二、英文文獻 1. Bencivenga Valerie R. and Bruce D. Smith,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les, Vol. 58 (1991), PP. 195-209. 2. Galbis, V.,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 theoret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Jan 1977), PP.58-72. 3. Greenwood, J. and B. 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8 (1990), PP.1076-1107. 4. Gurely, J. G. and E S. shaw, 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60). 5. Partick, Hugh T. and Yung Chul Park,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 Growth, Repression, and Liberallar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4) 6. Sanit- Paul, G., “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 36 (19925), PP.763-781. 7. Wu, Jinglian, “China's economic and reform",in Financial Reform in Chino, edited by On Kit tam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55), PP.83-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