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籍(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
(一) 經
《十三經注疏本‧詩經》,﹝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本‧論語》,﹝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本‧禮記》,﹝西漢﹞戴聖輯,﹝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本‧左傳》,﹝東周﹞左丘明傳,﹝東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二) 史
《史記》,﹝西漢﹞司馬遷,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4月
《漢書》,﹝東漢﹞班固撰、﹝唐﹞嚴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1月
《戰國策》,﹝西漢﹞劉向編,﹝東漢﹞高誘注,台北:廣文出版社,1972年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3月
《史通》,﹝唐﹞劉知幾,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2月
《舊唐書》,﹝後晉﹞劉昫,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香港:中華書局,1976年9月
(三) 子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2月
《淮南子》,﹝西漢﹞劉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
《晏子春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1月
《抱朴子》,﹝東晉﹞葛洪,《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四) 集
《王褒集考譯》,﹝西漢﹞王褒著,王洪林考譯,巴蜀書社,1998年
《楚辭章句》,﹝東漢﹞王逸,台北:五洲出版社,1970年10月
《搜神記》,﹝東晉﹞甘寶,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1月
《世說新語校箋》,﹝南朝宋﹞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7月
《水經注疏》,﹝後魏﹞驪道元注,﹝清﹞楊守敬、熊會貞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
《文心雕龍》,﹝梁﹞劉勰,台南:暨南出版社,2002年6月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等編,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法苑珠林校注》,﹝唐﹞釋道世撰,周叔迦、蘇晉仁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
《開天傳信記》,﹝唐﹞鄭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封氏聞見記》,﹝唐﹞封演,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6月
《膳夫經手錄》,﹝唐﹞楊曄,明朱絲欄鈔本
《膳夫經》,﹝唐﹞楊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隋唐嘉話》,﹝唐﹞劉餗,《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朝野僉載》,﹝唐﹞張鷟,《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本事詩》,﹝唐﹞孟棨,《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女論語》,﹝唐﹞宋若華,《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女孝經》,﹝唐﹞陳邈妻鄭氏,《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唐會要》,﹝宋﹞王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
《世本》,﹝宋﹞宋衷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東齋記事》,﹝宋﹞范鎮,《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唐才子傳校箋》,﹝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文章辨體》,﹝明﹞吳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91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全唐詩》,﹝清﹞清聖祖御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
《全唐文》,﹝清﹞董誥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校輯,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6月
《藝概》,﹝清﹞劉熙載,台北:廣文書局,1964年3月
《校讎通義》,﹝清﹞章學誠,《叢書集成新編》第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二、專書(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列,同年代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 敦煌學
《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羅宗濤,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10月
《敦煌俗字譜》,潘重規,台北:石門圖書公司,1978年8月
《敦煌古籍敘錄》,王重民,台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4月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蔣禮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
《敦煌變文論文錄》,周紹良、白化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
《敦煌變文集》,王重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8月
《敦煌掇瑣》,劉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4月
《敦煌寶藏》,黃永武,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8月
《敦煌歌辭總編》,任半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敦煌講唱文學作品選注》,張鴻勳,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
《敦煌學概要》,蘇瑩輝,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12月
《敦煌話本、詞文、俗賦導論》,張鴻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2月
《敦煌文獻與文學》,鄭阿財,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7月
《敦煌說唱文學概論》,張鴻勳,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10月
《敦煌賦校注》,伏俊璉,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年
《敦煌民間文學》,高國藩,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4月
《敦煌賦彙》,張錫厚,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5月
《俗情雅韻─敦煌賦選析》,伏俊璉,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評》,張鴻勳,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西陲文學遺珍─敦煌文學通俗談》,顏廷亮,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
《敦煌俗文學研究》,張鴻勳,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敦煌文學文獻叢稿》,伏俊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
(二) 賦學
《賦學》,張正體、張婷婷,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8月
《漢魏六朝辭賦》,曹道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辭賦通論》,葉幼明,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
《漢賦史論》,簡宗梧,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5月
《中國歷代賦選──魏晉南北朝卷》,畢萬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
《漢賦攬勝》,程章燦,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95年
《辭賦新探》,畢庶春,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辭賦大辭典》,霍松林,南京:江蘇古藉出版社,1996年5月
《中國辭賦發展史》,郭維森、許結,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辭賦流變史》,李曰剛,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7月
《賦史》,馬積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
《賦學概論》,曹明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
《賦與駢文》,簡宗梧,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習賦椎輪記》,朱曉海,台北:學生書局 ,1999年2月
《漢唐賦淺說》,俞紀東,上海:東方出版社,1999年12月
《辭賦論叢》,洪順隆,台北:文津 出版社,2000年9月
《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許結,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三) 其他
《元白詩箋證稿》,陳寅恪,台北:中華書局,1959年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徐復觀,台北:商務印書館,1969年
《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莊一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話本小說概論》,胡士瑩,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5月
《中國俗文學史》,鄭振鐸,上海:上海書局,1984年6月
《中國古代寓言史》,陳蒲清,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彈詞研究》,趙景深,台北:東方文化,1987年
《中國評書(評話)研究》,譚達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
《中國曲藝史》,倪鍾之,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
《彈詞考證》,趙景深,上海:上海書局,1991年
《訓詁學》,陳新雄,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中國笑話大觀》,王貞、王利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1月
《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劉軍,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唐代婦女地位研究》,段塔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5月
《修辭學》,黃慶萱,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10月
三、期刊論文(依刊登年代先後排列,同年代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 敦煌俗賦
〈敦煌文學中的韓朋賦〉,王利器,《文學遺產增刊》第1期,1955年
〈敦煌寫卷燕子賦的成立時代〉,羅宗濤,《書目季刊》第9卷第3期,1975年
〈敦煌賦校錄〉,潘重規,《華岡文科學報》第11期,1978年1月〈羽毛如利劍、精誠化鴛鴦─敦煌寫本韓朋賦淺析〉,張錫厚,《名作欣賞》,1983年第3期
〈敦煌本燕子賦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簡濤,《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1期
〈敦煌漢文卷子茶酒論與藏文茶酒仙女的比較〉,朗吉,《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1期
〈論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高國藩,《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第1、2期
〈敦煌本燕子賦體制考辨〉,簡濤,《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2期
〈敦煌本燕子賦考論〉,簡濤,《敦煌研究》,1986年第3期
〈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淺談〉,朱鳳玉,《中國文學》第21期,1986年5月
〈敦煌《高興歌》及其文化意蘊〉,王小盾,《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
〈敦煌寫本茶酒論與唐人的飲茶飲酒〉,徐淳,《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3期
〈敦煌燕子賦甲本研究〉,張鴻勳,《敦煌語言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敦煌俗賦的淵源及其與變文的關係〉,程毅中,《文學遺產》,1989年第1期
〈敦煌本孔子項託相問書研究〉,盧善煥,《文學遺產增刊》第18輯,1989年
〈敦煌本韓朋賦創作時代考〉,李純良,《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敦煌故事賦茶酒論與爭奇型小說〉,張鴻勳,《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敦煌抄卷百鳥名研究〉,劉瑞明,《敦煌學輯刊》,1989年第2期
〈論敦煌民間文學與明清小說〉,高國藩,《明清小說研究》,1989年第3期
〈唐代的一個俳優戲劇本─敦煌石窟發現茶酒論考述〉,趙逵夫,《中國文化》,1990年第3期
〈唐代茶文化的階段性─敦煌寫本茶酒論研究之二〉,暨遠志,《敦煌研究》, 1991年第2期
〈敦煌寫本四獸因緣、茶酒論與佛經故事的關係〉,張瑞芬,《興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3年1月〈茶文化‧酒文化‧中國文化─讀敦煌文獻茶酒論〉,王建,《農業考古》, 1994年第1期
〈敦煌遺書茶酒論中的茶酒爭勝〉,李龍德,《農業考古》,1994年第1期
〈影響與反影響─孔子項託相問書及相關文獻析論〉,周慶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1995年7月〈俗賦與講經變文關係之考察〉,簡宗梧,《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試談敦煌俗賦的體制和審美價值─兼談俗賦的起源〉,伏俊璉,《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敦煌賦校錄〉,潘重規,《華岡文科學報》第十一卷,1998年〈茶酒論與唐代的三教講論〉,張清泉,《國文學誌》第2期,1998年6月〈唐代詩歌與中國的酒文化〉,李柳芳,《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9卷第4期,1998年12月
〈漢唐俗賦淺說〉,翟翠霞,《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10月
〈析論敦煌本「韓朋賦」的民間文學特徵〉,王琅,《文理通識學術論壇》第4期,2000年8月〈從敦煌茶酒論談茶文化與中晚唐佛教的關係〉,林珍瑩,《中國文化月刊》第246期,2000年9月〈敦煌變文燕子賦研究〉(上)、(下),高婉瑜,《大陸雜誌》第五、六期,2001年3、6月〈敦煌寫本茶酒論與唐代三教融合思想〉,劉惠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5期,2001年6月〈敦煌本醜婦賦與醜婦文學〉,伏俊璉,《敦煌研究》,2001年第2期
〈敦煌俗賦的文學史意義〉,伏俊璉,《中州學刊》,2002年3月第2期
〈敦煌文獻中的俗賦研究〉,胡立華、楊國學,《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5期
〈漢書藝文志雜賦臆說〉,伏俊璉,《文學遺產》,2002年第6期
〈尹灣漢簡神烏賦與敦煌燕子賦甲篇之比較研究〉,劉淑娟,《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2年6月〈說俗賦〉,伏俊璉,《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第1期
〈敦煌賦及其作者、寫本諸問題〉,伏俊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6 月第2期
〈破譯或附會─韓朋賦深層底蘊的探險記〉,洪素萱,《雲漢學刊》第10期,2003年6月〈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初探〉,伏俊璉,《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4期,2003年7月
〈從敦煌變文看唐代訴訟制度─以燕子賦為中心〉,陳登武,《興大人文學報》第33期,2003年6月〈民間型態?文人風采?─試從民間敘事學探析韓朋賦〉,蔡蕙如,《南臺科技大學學報》第28期,2003年12月〈由敦煌寫本齖䶗新婦文論唐代悍婦與婚姻異象〉,葉懿慧,《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1期,2004年3月(二) 辭賦與其他
〈試談變文的生和影響〉,王慶菽,《新建設》,1957年3月
〈關於變文的幾點探索〉,程毅中,《文學遺》增刊第10輯,1963年7月
〈論敦煌本史傳變文與中國俗文學〉,蘇瑩輝,《東海大學圖書館學報》第6期,1964年7月
〈寓言故事三則─茶和酒〉,黃利國、迅河,《民間文學》,1983年第7期
〈賦的溯源〉,劉斯翰,《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8年第1期
〈催化與緩解:酒在中國文人生活中的作用〉,高漸新,《文科教學》,1994年
〈談漢代的小賦〉,王運熙,《新亞學術集刊‧賦學專輯》第13期,1994年〈論魏晉南北朝悲士不遇賦〉,池萬興,《運城高專學報》,1995年第1期
〈從西漢士不遇賦看西漢文士的不遇現象〉,池萬興,《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
〈論魏晉南北朝俗賦〉,池萬興,《咸陽師專學報》,1995年第2期
〈逸周書中的一篇戰國古賦〉,劉光明,《文史知識》,1996年第6期
〈寓言與賦之關係研究〉,歐天發,《嘉南學報》第22期,1996年11月〈論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及時行樂主題〉,陳斌,《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由文心雕龍‧諧讔篇論俗賦的義涵〉,歐天發,《嘉南學報》第25期,1999年11月〈成相雜辭考〉,姚小鷗,《文藝研究》,2000年1月
〈永恆的愛情─韓憑夫婦故事蠡探〉,林淑珍,《語文教育通訊》第21期, 2000年12月〈從貴族走向平民─試論束皙辭賦的鄙俗及影響〉,馬麗婭,《語文學刊》,2002年第6期
〈不以賦為題名之賦體形態舉述〉,歐天發,《嘉南學報》第29期,2003年12月
〈中國說唱文學之祖新探─荀子成相篇在中國說唱文學史的價值和地位〉,黎傳緒,《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3月
〈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簡宗梧,《逢甲人文學報》第8期,2004年5月
四、學位論文(依發表年代先後排列,同年代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敦煌賦研究》,陳世福,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6月《敦煌俗文學研究》,林聰明,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6月《韓憑故事研究》,陳麗卿,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1月《敦煌賦篇考探》,李蓉,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5月《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高桂惠,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6月《尹灣漢簡神烏賦研究》,臧正一,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研究》,吳儀鳳,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俗賦研究》,伏俊璉,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4月
《西晉辭賦研究》,王秋傑,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俗賦淵源與演化》,陳耔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之研究─以講唱文學與文化義蘊為中心》,鄭名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