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一)圖書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合著;徐宗國譯。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臺北市:巨流,1997年。
Michael Quinn Patton 著;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臺北縣:桂冠,1995。
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編。中和庄寫真集。臺北縣: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2002年。
文化環境工作室編。縣市層級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手冊。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
心,1998年。
王振寰、章英華。「亂序之間:都市化與區域發展」。在凝聚臺灣生命力,王振寰、章英華編,頁101-121。臺北市:巨流,2005年。
江韶瑩。「企劃書撰寫的方法與步驟」。在八十四年度全國文藝季活動計劃作業研習營專刊,朱宗慶,頁4-13。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李順仁。新店生態文史一百點。臺北縣:拳山堡文史工作室,2001年。
林文鎮。「這條歡喜的路:澎湖采風文化學會的蛻變與成長」。在在地的花朵:臺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會議報告季會議記錄,展顏文化事業工房編,頁36-46。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
洪德仁,「溫泉鄉之愛:鄉土文史研究與社區互動的實務經驗」,在在地的花朵:臺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會議報告季會議記錄,展顏文化事業工房編, 頁124-135。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
胡幼慧、姚美華,「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實例,胡幼慧編,頁141-157。臺北市:巨流,1996年。
倪曉健。「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在地方文獻學術研討會議論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頁1-7。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
孫華翔。「人與地的對話:從地圖演變看社區地圖」。在閱讀社區:臺灣24個社區營造故事賴國洲主編,頁181-183。臺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1998年。
展顏文化事業工房編。在地的花朵:臺灣文史工作者普查。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徐惠隆。「蘭陽文史工作者與政府互動的關係」。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117-207。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康原。「地方文史工作者與社區居民終身學習教育」。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90-104。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2002年。
陳其南。「文史工作與臺灣本土化」。在在地的花朵:臺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會議報告季會議記錄,展顏文化事業工房編,頁10-15。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陳板。「地方文史工作與社區營造:從『大家來寫村史計畫』出發的文史搜索運動」。在協助社群認同發展的口述歷史實踐-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操作手冊,梁妃儀、洪德仁、與蔡篤堅合編,頁17-68。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3年。
陳板。「從文史工作切入社區營造」。在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智庫.PART.1社區總體營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case網路學院,頁24-32。臺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曾旭正。「從社區營造看現階段社區文史工作者的課題與政策建議」。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241-247。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程良田。「公共圖書館與社區資源結合:以臺南縣文化局圖書館為例」,在2002海峽兩岸公共圖書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林昕宜等執行編輯,頁23-30。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
黃世輝、洪嘉穗。「文史工作者與行政部門的共生與制衡」。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127-134。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黃寧秋。打照文化新市鎮:戀戀舊鐵路夢幻新故鄉。臺北縣:板橋市板新社區發展協會,2003年。
楊若雲主編。圖書館學辭典。臺北市:五洲出版社,1988年。
楊蓮福。戀戀蘆洲情:鄧麗君在蘆洲的歲月。臺北縣:博楊,2001年。
廖嘉展。「讓在地的花朵綻放並談臺灣在地文史工作者發展的困境與可能」。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76-89。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廖嘉展。「讓在地的花朵綻放並談臺灣在地文史工作者發展的困境與可能」。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鄭水萍等,頁76-89。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臺灣省政府文化處「臺灣省公共圖書館資訊網路輔導諮詢委員會」地方文獻數位化模式及相關標準研究小組。地方文獻數位化模式及相關研究報告。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趙國璋、潘樹廣編。文獻學辭典。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劉還月。地方文史工作室現況初探。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
蔡筱君編著。閱讀安邦新村:一路行來的眷村巷弄生命記事。臺北縣:竹籬笆工作室, 2002年。
蕭百興、施長安合著。石碇鄉志。臺北縣:石碇鄉公所,2001年。
鍾永豐。「與社區運動脈動扣合的出版策略」。在在地的花朵:臺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會議報告季會議記錄,展顏文化事業工房編,頁62-66。南投市:臺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簡耀東。「地方文獻採訪實務:以國家圖書館為例」。在臺灣文化紀錄:地方志暨縣市文化局出版目錄,宋建成主編,頁19-25。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2年。
(二)博碩士論文
陳仲彥。「公共圖書館推展地方文獻服務之研究:以臺灣地區縣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邱子恆。「圖書資訊服務業知識資源組織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三)期刊
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從中和庄的經驗出發:談文史工作室的永續經營」。北縣文化 64期(2000年3月),頁113-116。
王鴻佑。「貼近泥土脈動的草根:滬尾文史工作室與李志仁」。新觀念 89期(1996年3月),頁103-110。李川信。「地方文史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北縣成教21期(2002年8月),頁68。李順仁。「尋根探源談鄉土教育 新店文史工作室的期望」。臺灣月刊 200期(1999年8 月),頁 16-18。林凌。「在地作家全都錄 鄉土文獻重鎮」。書香遠傳:地方文獻系列23期(2005年4月),頁13-14,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1247(檢索日期2006/06/19)
林麗如。「記錄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專訪林柏燕先生」。文訊月刊 204期(2002年10月),頁79-82。
洪馨蘭。「一場起於反水庫卻永無止境的社區運動 美濃在地的培力團隊:美濃愛鄉協進會」。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4期(2001年12月),頁186-191。書目季刊。「臺灣文獻叢刊簡介 一」。書目季刊2卷(1968年 6月),頁61-67。張建隆。「淡水史研究初探」。漢學研究通訊19卷2期(2000年5月),頁178-187,http://ccs.ncl.edu.tw/paper.html(檢索日期2006/06/19)。
張琬琳。「文史工作者心事誰人知?」。新新聞 700期(2000.08.03-08.09),頁210-212。戚實一。「地方文獻 聚沙成塔」。書香遠傳:地方文獻系列23期(2005年4月),頁12,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1246(檢索日期2006/06/19)許雪姬。「臺灣鄉土志書出版現況、困境及未來發展:修志事業是全民事業」。文化視窗 14期(1999年11月),頁6-13。陳仲彥。「公共圖書館與地方文獻資料服務」。圖書館與資訊科學24卷1期(1998年4月),頁94-109。
陳板。「村史參與的推動」。文化視窗 9期(1999年3月),頁31-38。陳家詡。「以人民為體 建構歷史記憶」。書香遠傳:地方文獻系列23期(2005年4月),頁15-16,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1248(檢索日期2006/06/19)陳雅莉。「地方文獻數位化 臺灣記憶不漏網」。書香遠傳:地方文獻系列23期(2005年4月),頁23-24,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1250 (檢索日期 2006/06/19)陳景威。「為故鄉搭建一道跨越疏離的長虹:地方文史工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終身學習36期(2002年8月),頁25-32。
陳德愉。「文史工作室煉金有牌,派系樁腳先借先贏!」。新新聞 694期(2000.06.22-06.28),頁109-110。黃沛榮。「古籍文獻資訊化之現況與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1997年1期(1997年6月),頁71-93。葉怡君。「『地方文獻』之意義與範圍」。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 17卷2期(1999年12月),頁1-11。鄒華享。「關於地方文獻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圖書館學報 25卷119期(1999年1月),頁60-61。
潘耕吉。「社區總體營造與全國文藝季」。社會教育年刊50期(2002年4月),頁45-51。賴苑玲。「公共圖書館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 21卷1期(2003年9月),頁1-8。蘇文魁。「對草根運動的堅持:滬尾文史工作室」。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卷3期(1993年3月),頁108-109。(四)未刊稿
張建隆,新編淡水鎮志,未刊稿。
(五)網路資源
九份工作室。「九份工作室簡介」。九份工作室。http://www.goto9.idv.tw/studio.htm 九份工作室簡介。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首頁」。三角湧文化協進會。http://www.sanchiaoyung.org.tw/index.html(檢索日期2006/06/19)。
水返腳藝文中心。「簡介」。水返腳藝文中心。http://www.sinica.edu.tw/~tlkao/all.html(檢索日期2006/06/19)。
全球客家文化經貿平臺。「臺灣客家工作室」。客家社團。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50&Part= city207group013(檢索日期2006/06/19)。
全球客家文化經貿平臺。「臺灣常民文化田野工作室」。客家社團。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50&Part=team0021(檢索日期2006/06/19)。
國家圖書館。「計畫說明」。臺灣地區地方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readopac.ncl.edu.tw/ndap/loc/ndap-loc-int-00.htm(檢索日期 2006/6/12)。
國家臺灣文學館。「文學性機構/地方性文學團體」。2004臺灣文學年鑑。http://www.chinese.pu.edu.tw/2004/nlli/nllilist.asp?SID=2(檢索日期2006/06/19)。
採茶文化工作室。「成立經過」。採茶文化工作室。http://www.sinica.edu.tw/~pingpu/workroom/tsai-cha/main.html(檢索日期2006/06/19)。
淡水鄉土研究會。「簡介」。淡水鄉土研究會。http://tamsui.pbwiki.com/TLCRF(檢索日期2006/06/19)。
新莊文史工作會。「文史工作會簡介」。新莊文史工作會。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hcchorg/aboutus.htm(檢索日期2006/06/19)。
新莊文史讀書會.興直堡文史工作室。「組織概況」。新莊文史讀書會.興直堡文史工作室。http://www.taconet.com.tw/myhc/(檢索日期2006/06/19)。
滬尾文史工作室。「滬尾文史工作室簡介」。滬尾文史工作室。http://chwk.huwei.com.tw/p5/p5002.htm (檢索日期2006/06/19)。
滬尾部落群。「滬尾文史工作室」。滬尾部落群。http://www.tamsui.org/huwei (檢索日期2006/06/19)。
綠色旅行基金會。「山河文史工作室」。圖書館。
http://www.greentravel.org.tw/b/point.asp?id=24(檢索日期2006/06/19)。
綠色旅行基金會。「南島文史工作室」。圖書館。http://www.greentravel.org.tw/b/point.asp?id=13(檢索日期2006/06/19)。
臺北縣政府。「各鄉鎮市」。臺北縣資訊服務站。http://www.tpc.gov.tw/web66/_file/2890/cache/web/SELFPAGE/19938/nullnullnull_zh_TW.html (檢索日期2006/06/19)。
臺北縣雙溪國小哈啦隊。「吟詩文風」。緣遠流長話雙溪。http://design92-4.town-all.org.tw/view363/html/history.html(檢索日期2006/06/19)。
鶯歌鎮公所。「鶯歌文史工作室」。便民服務。http://www.yingge.tpc.gov.tw/accessibility/service_4.html (檢索日期2006/06/19)。
二、英文書目
(一)書籍
Keenan, Stella.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nd ed.
London: Bowker-Saur, 2000.
Prytherch, Raymond John. , comp. Harrod's Librarians' Glossary and Reference Book:
A Directory of Over 10,200 Terms, Organizations, Projects and Acronyms in the Area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Science, Publishing and Archive Management. 10th ed. England: Ashgate, 2005.
Puacz, Jeanne Holba. “Local History on the Internet.” in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 Miriam A. Drake, 2nd ed., vol. 2, pp1688-1699.
New York : Marcel Dekker, 2003.
Reitz, Joan M. Dictiona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estport, Conn. : Libraries Unlimited, 2004.
Winterbotham, Diana. “Local Studies Collections.”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eds. John Feather and Paul Sturges, pp 282-283.London : Routledge, 1997.
(二)期刊
Dewe, Michael. “ Gifts Guidelines and Gigabytes : Local Studies Past and Future.”
The Local Studies Librarian. vol.22 no.2(Winter 2003)pp2-7.
Fidel, Raya. “Qualitative method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5 (Summer 1993) pp21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