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23-31。古金蓮(1998)。台北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石再添(1971)。鄉土。載於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一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石慶得、聞祝達(2002)。網路地圖的特性與其在地理教學中之應用。地圖,12,99-106。石慶得、聞祝達、陳慧芳(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地圖能力分析與學習能力指標擬定之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四)。地圖,14,1-20。江淑萍(1997)。國小一年級級任老師處理教學活動中非主題事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北。何猷賓、廖葆禎(2000)。現代網路數位地圖的使用與教學。載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編,2000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30-144)。台北:國立清華大學。何猷賓、薛家圓(2000)。網際網路在地理教育上的應用。載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編,2000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87-202)。台北:國立清華大學。
余政賢(2004)。臺北縣「鄉土地圖融入教學」設計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44(6),23-31。李淑慧(1995)。國小一年級兒童教室生活紀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北。杜玥潾(1998)。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阮光勛(1999)。國民小學課程實施之研究~以桃園縣鄉土教學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周天穎(2001)。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儒林。
周雅容(1996)。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5-98)。台北:巨流。
林生傳(199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紀慧(1999)。電腦超媒體學習環境與國小學科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44,2-12。林清江(198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淑玲(1996)。教師教學行為與幼兒行為問題之關係。嘉義師院學報,10,635-655。林傑斌、劉明德(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理論與實務。台北:文魁。
林瑞榮(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邱小萍(2001)。以鄉土教學活動為核心之統整教學方案。教育研究資訊,9(5),57-76。
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1-8。
邱貴發(1994)。電腦輔助學習的理念與發展方向。教學科技與媒體,13,15-22。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8,1-2。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孫敏芝(1985)。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徐聖謨、姜道章、吳信政(2002)。地圖學通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耿志華(1979)。怎樣輔導兒童閱讀地圖和描繪地圖。台灣教育,339,46-48。
高忠增(1998)。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張春蘭(2003)。台灣地區1990 - 2002地圖期刊論文之分析。地圖,13,1-12。張春蘭(2004)。我國博碩士論文於地圖研究發展之趨勢。地圖,14,63-70。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靜文(1997)。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台北:教育部。
梁朝雲(1997)。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遠距學習環境─簡介LEAD前導計畫的研發現況。教學科技與媒體,34,28-41。許秀桃(2004)。網路電子地圖與傳統地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空間認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台北。許惠子(1994)。教學態度與師生互動─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級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所,台中。郭生玉(1985)。教師的間接與直接影響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業成績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8,57-84。郭明堂(1989)。佛蘭德斯。高市文教,37,34-36。
郭禎祥(1994)。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陳奎熹(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福利(2001)。以鄉土為主題的社會學習領域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實施─從宜蘭縣壯圍鄉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花蓮。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施實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政傑(1977)。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黃政傑(1995)。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9-12。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宜芬 (1997)。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葛品宏(2002)。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提昇教學成效。載於新竹師範學院主編,2002年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193-198)。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嘉義市政府(2003)。嘉義市國民小學六年級鄉土教學活動學習手冊。嘉義:嘉義市政府。
廖孟慧(1998)。鄉土教材之內容分析與教材發展過程之研究--以花蓮縣鄉土教材第一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廖家興(1998)。國小英語教室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高雄。
廖葆禎(2004)。網路數位地圖的使用與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台北。
管志明(1996)。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及觀念。載於台南師範學院主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3-242)。台南:台南師範學院。
聞祝達、石慶得(1999)。資訊時代的地圖學教育。地圖,10,1-14。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8,60-66。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歐用生(199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1)─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座談會資料(頁7-17)。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潘正德(1994)。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學生輔導通訊,25,25-35。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敏玲(1996)。眾聲喧嘩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19。鄭振志(2003)。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網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鄧天德(199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15,27-34。
鄧天德、陳源在、徐榮崇(1996)。國小學生地圖應用能力之調查與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7-43。
賴進貴(1997)。我國地圖教育發展之探討研究。地圖,8,85-96。賴進貴(1999)。中小學地理資訊教育之探討。載於台灣師範大學主編,1999 跨世紀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2-105)。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賴進貴、邱顯晉(2002,12月)。GIS 在中小學教育體系的發展。論文發表於ESRI 用戶會議暨成果應用發表研討會,台北。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8)。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7(1),57-80。
顏永進、何榮桂(2001a)。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7。顏永進、何榮桂(2001b)。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頁197-215)。台北:師大書苑。
顏素霞(1999)。國小學童識圖能力對社會統整教學的啟示。載於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5-150)。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外文部分
Adams, D. M., & Hamm, M.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 Springfield: Charles Thomas.
Alibrandi, M. (2003). GI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social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97)。美國地理學會出版手冊(李薰楓、黃朝恩譯)。台北:教育部。(原著出版於1994)。
Audet, R. H., & Joshua, P. (1997). GIS implementation model for schools: Assessing the critical concerns. Journal of Geography, 96(6), 293-300.
Baker, T. R., & Case, S. B. (2000). Let GIS be you guide. The Science Teacher, 67(7), 24-26.
Baker, T. R. (2005). Internet-based GIS mapping in support of K-12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57(1), 44-50.
Banks, O. (1990)。教育社會學(林清江譯)。高雄:復文。(原著出版於1985)。
Bednarz, S. W., & Richard, H. A. (1999). The status of GIS technology in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Geography, 98, 60-67.
Bogdan, R. C., & Biklen, S. K. (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主譯)。嘉義:濤石。(原著出版於1998)。
Broda, H. W., & Baxter, R. (2002). Using GIS and GPS technology as an instructional tool. The Social Studies, 46(1), 49-52.
Carlson, R. E. (1970). Enriching the school curriculum by using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In D. R. Hammerman & W. M. Hammerman (Eds.), Outdoor education: A book for readings (pp. 172-176). Minneapolis: Burgess Pub.
Dias, L. B. (1999).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Donaldson, D. P. (2001).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our friends: Implemen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K-12 schools. Social Education, 65(3), 147-150.
Heinich, R. (1989). Instructional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McPartland, M. (2001). Geography, citizenship and the local community. Teaching Geography, 25, 61-66.
Meyer, J. W., Butterick, J., Olkin, M., & Zack, G. (1999). GIS in the K-12 curriculum: A cautionary not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51(4), 571-578.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9.
Montello, D. R. (2002). Cognitive Map-Design research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es.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29(3), 283-304.
Patton, M. Q. (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5)。
Sui, D. Z., & Goodhild, M. F. (2001). GIS as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15(5), 3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