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2004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民93年2月20日)。台北市: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民93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twnic.net/NEWS/745.html
林宗鴻(譯)(民92)。人格心理學第二版。台北市:揚智出版社。
方武昌(民92)。國小學童資訊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澎湖地
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王正利(民92)。家庭因素對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高
雄縣旗美地區為例。資訊與教育,95,35-41。
王全世(民89)。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克先(民85)。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王豐勝(民90)。網路教學中分組滿意度之達成。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含數位台灣計畫)。台北市:行政院。民國93年10月11日,取自:
http://www.gov.tw/e_govermnent/honor1.htm
朱延平、林明賢、李淑華、楊新芳、古淑美(民88)。資訊科技融入
數學科實地教學實驗計畫-彰化縣大竹國小。民國93年10月22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new/result1.htm
朱韻婷、計惠卿(民90)。科技融入鄉土教育。資訊與教育,78,67-74。何宗穎(民90)。無線網路與情境捕捉在情境學習活動的應用—以認
識校園植物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何榮桂(民90)。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亞太地區(臺、港、新、日、
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81,1-6。
何榮桂(民9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88,
1-2。
余善真、鄭鳳生(民84)。全球資訊網教學環境。載於第四屆國際電
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S4-24~S4-30頁)。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吳明隆(民84)。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
研究資訊,11,71-86。
吳明隆(民87)。資訊革命與教育革新。公教資訊,2(2),18-32。吳明隆(民92)。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
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知賢(民78)。國小高年級兒童之人格特質、媒體偏好、科目興趣
與其認知型態的關係。台南師院學報,22,29-54。
吳新華(民85)。兒童適應問題。台北市:五南書局。
李世忠、康靜文(民93)。網路教學視訊討論系統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25,65-73。
李玉禾(民90)。韓國中小學資訊教育的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44-54。李坤崇(民83)。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7,75-94。
李金泉(民89)。非同步式網路輔助教學之研究─以技職校院工業安
全課程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沈中偉(民87)。即時群播遠距教學之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探討。遠
距教育,7,13-19。
沈中偉(民87)。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月刊,71,52-58。
周倩、楊台恩(民87)。電腦網路的特質及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
刊,84,17-20。
季永明(民91)。資訊科技融入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生問題解
決能力及態度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岡本敏雄(民90)。日本的資訊教育與學校課程。資訊與教育,81,68-77。
岳修平、劉伊霖、胡秋帆(民93)。數位學習中的性別差異。婦研縱
橫,71,35-43。
林甘敏、陳年興、張青桃(民92)。E-learning Factors on Achievement
---Learner Characteristic, Satisfaction, and Devotion 。載於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編),第十四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網際網路新世紀:組織、市場及社會之挑戰與機會論文集(Ⅱ)(1499-1506頁)。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林甘敏、陳年興(民90)。網路大學學習問題探討。載於第五屆全球
華人學習科技研討會論文集(1143-1150頁)。中壢:國立中央大學。
林甘敏、賴娟秀、蔡宜君(民92)。從個別差異看非同步網路輔助學
習系統之學習滿意度。發表於第九屆資訊管理暨實務研討會。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全方為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出版社。
林妙冠(民93)。網路學習者之電腦自我效能於數位學習滿意度與使
用意願關聯性研究 - 以神迷經驗為中介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林岑(民92)。以數位學習系統施行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岑(民92)。從CAI演進歷程談網路數位學習新樂園 e-learning。
公教資訊,7(1),35-42。
林幸華、連麗真(民91)。導入線上學習的第e 步。台北市:漢智電
子商務出版社公司。
林忠信(民90)。網路學習應有的體認與作法 。南投文教,15,91- 93。林紀慧(民90)。學習者特質與電腦超媒體學習環境研究。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
林偉人(民84)。從非智力因素分析個別差異在電腦輔助教學上的功
效。國教學報,7,87-109。
林達森(民90)。合作學習與認知風格對科學學習之效應。高師大教
育學刊,17,255-279。
邱美子(民91)。國中電化學電腦動畫輔助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邱皓政(民9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瓊慧(民91)。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
施美朱(民89)。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施香如(民88)。中學生父母對子女電腦網路使用之態度與行為調查。
發表於科技整合下的專業諮商工作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
大學。(NSC-87-2511-S-009-015-N)
施榮龍。歐洲聯盟的資訊社會政策—eEurope 2002、2005行動計畫發
展簡述。民國93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2/32-08.htm
洪榮昭、劉明洲(民86)。影響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任之因素之探討。
教育研究資訊,5(4),119-125。
洪麗珍(民92)。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孫春在(民89)。網路學習趨勢與原理。載於 UTWL 2000 第一屆「大
學教學方法與網路課程研討會」論文集(14-19頁)。新竹:
交通大學。
夏念慈(民國91年6月6日)。最快3年後,教學全面數位化。中國時報。民93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ncu.edu.tw/~ncu7006/cnormal/ncu_report/910606_2.html
徐新逸(民92)。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翁淑緣(民89)。影響國中學生電腦學習意願之個人特性探討。教育
與心理研究,23,147-172。
區榮基(民90)。香港中小學資訊教育的現況及前瞻。資訊與教育,81,13-26。張彥宇(民91)。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
華書局。
張國恩(民93)。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兼論 e-learning跨領域之
整合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25,126-132。
張詠盛(民92)。影響繼續教育學生使用網路教學意願因子之調查研
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63-88。
張雅芳(民92)。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6,41-49。
張新仁(民71)。國中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新仁、簡茂發(民7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
測驗年刊,30,75-92。
教育部(民90)。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梁佳玲(民91)。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梁佳玲、李裕勇、蔡玉娟(民92)。非同步網路教學之學習成效影響
因素研究。黃埔學報,44,335-355。
莊雅茹(民89)。不同學習者特質在多媒體環境中學習成效之比較。
輔仁學誌,31,97-116。
郭達沂(民92)。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失業勞工對公共職業訓練採用
線上學習的使用意願。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
大學。
陳年興(民91)。影響線上學習成效因素。發表於IEEE先進學習科
技國際研討會。蘇聯:Kazan。
陳年興、楊子青、賴宏仁(民86)。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學習環境。
電腦學刊,9(2),16-32 。
陳志昌(民91)。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習成效之研究—網大教學與網大
輔助傳統教學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
大學。
陳育民(民92)。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
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陳明琪(民92)。多媒體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比較—以
商業類科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63,49-64。
陳冠名(民93)。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建州(民89)。家庭社經地位高低與學業成就差異的因果關係。教
育社會學通訊,26,20-23。
陳炳男(民90)。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衍華。同步與非同步學習模式之探討。資策會教育訓練處。
民國93年11月5日,取自: http://www.iii.org.tw
陳美娥(民85)。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
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市
立師範學院。
陳麗玉(民89)。場地獨立性在超媒體學習環境下之考量。視聽教育
雙月刊,42(5),13-21。
陳麗紅(民92)。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藹彥(民91)。新加坡運用資訊通信技術(ICT)學習與教學新趨
勢。資訊與教育,87,9-13。
國科會 (民91年8月20日)。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書。台北:行政院科學教育發展處。民國93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sc.gov.tw/sci/index_elearn.html
國語文能力退化的原因 (民92年10月15日)。國語日報—「日日談」。民92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asp
麥孟生(民89)。個人心理類型、自我效能及態度對電腦學習成效之
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縣:國立中央大學。
曾國雄、陳佳君(民92)。學生上網自我學習影響擴展能力及學習表
現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編),2003年中華
民國科技管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Ⅰ)(377-397頁)。新竹
市:國立交通大學。
游忠錦(民88)。企業發展網路化訓練系統應用模式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
游寶達、劉明宗(民91)。電子化學習之發展趨勢探討與分析。資訊
與教育,89,3-9。
黃仁竑(民91)。數位學習管理系統之功能與標準。資訊與教育,89,21-22。
黃天助(民91)。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玉玲(民93)。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探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黃秀慧、許文楷(民92)。影響電腦課程教學效果之情境因素探討。
教育與心理研究,26,595-613。
黃奕禎(民92)。IT導入教學的電子化程度與學習風格對學習成就之
影響—以國民小學自然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黃淑玲(民88)。網際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習互動型態與認知風格
對學習效果之影響--以二次函數之教學為例。未出版博士論
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黃淑敏(民90)。電腦網路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黃經智(民88)。企業網路化訓練架構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黃曉婷(民89)。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楊亨利、尤松文(民92)。非同步線上討論機制輔助傳統教學的效果。
管理與資訊學報,8,219-256。
溫明正(民91)。E世代數位落差的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47,47-48。
經濟部(民94)。2004數位學習白皮書。台北市:經濟部。
葉淑瑜(民92)。不同性別國中生的理化學習動機、學習方法與其學
業成就關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
葛品宏(民92)。資訊科技融入國中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鄒景平(民91)。數位學習概論。載於資策會教育訓練處講師群著,
數位學習最佳指引(1-20頁)。台北市:資策會教育處。
廖宜瑤(民89)。國小四年級學生運用電腦網路科技進行主題式學習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廖致凱。數位學習觀點。民國93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elearn.org.tw/elnp/eNews/eL_Insight_002.htm
數位落差 (民91年3月)。EC研究報告。民93年12月28日,取自:
http://www.nii.org.tw/cnt/info/Report/20020305_2.htm
網上學習。天下雜誌。民93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2002edu/article05.asp
劉得煒(民90)。電子化同儕評量表的理論與實務—用MicroSoft Excel
2000製作並以E-mail方式實行同儕評量。資訊與教育,80,
100-111。
潘致強(民88)。網路資源融入高中基礎生物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志禮(民90)。新加坡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資訊與教育,81,88-92。
鄭志成(民90)。網路科技融入國中二年級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鄭明偉(民88)。隔空教育探析。視聽教育,41(3),20-35 。
鄭欽文(民92)。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鄭綺兒(民91)。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私立文化大學。
閻中軍(民92)。應用網路資源於高中基礎地球科學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薛世杰(民91)。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
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鍾宜智(民90)。推展與落實網路學習之探討。文教新潮,6(2),24- 27。
韓佩凌(民89)。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
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
簡妙娟(民92)。合作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編),學
習與教學新趨勢(403-463頁)。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民75)。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研所
集刊,28,1-90。
簡茂發、洪寶蓮(民79)。國中學生個人及環境因素與其學習行為的
關係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7,181-194。
簡茂發、蔡玉瑟(民84)。國小資優生的認知型態、內外控信念與學
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
81-112。
藍月蓮(民92)。一個數位教學架構的模式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
顏妙純(民92)。國中生使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顏春煌(民90)。營造網路世界裡的學習環境。管理與資訊學報,6,213-224。
顏榮泉(民85)。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之建構模式--以生活科技
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魏麗敏(民90)。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
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5,61-99。
魏麗敏、黃德祥(民90)。國中與高中生家庭環境、學習投入狀況與
自我調節學習及成就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63-118。
羅瑞玉(民87)。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
師院學報,11,105-140。
嚴增虹(民90)。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蘇宗立(民91)。多媒體討論區應用於高層次問題討論之研究--- 以
九年一貫課程之主題討論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貳、英文部份
Alavi, M., George, M. M., & Yoo, Y.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stribu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learning outcome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4), 404- 417.
Andrew, T. (2002). E-learning goes to school. Education Week, 21, 13-17.
Arthur, E. (2003). Expanding the 5E model. The Science Teacher, 70(6),
56-60.
ASTD(2001).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Converting Classroom Courses to E-Learning. Retrieved September 30,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fundamentals.html
Bryant, K., Campbell, J., & Kerr, D. (2003). Impact of web based flexible
learn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14(1), 41-50.
Chen, Y. J., & Willits, F. K. (1999). Dimensions of educational
transactions in a video conferenc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3 (1), 45-59.
Cjeda, B. D., Rewey, K. L., & Kaylor, A. J. (1998). The effect of academic factors on transfer student persistence and graduation: A community college to liberal arts college case study.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22, 675–686.
Cisco.(2003).e-learning. Retrieved October 25,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isco.com/warp/public/10/wwtraining/elearning/educate/
David Murphy, & Jessie C K Yum. (1998). Understanding Hong Kong
distance learners. Distance Education, 19, 64-81.
Deloughry, T. J. (1995). Mandatory computers. The Chronicle of Higer
Education, 41(34), 37-39.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0), 10-13.
Dongsong Zhang, & Lina Zhou. (2003). Enhancing E-learning with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16(4), 1-13.
eEurope 2005 website. (2002). 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 Retrieved September 30,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europa.eu.int/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2005/index_en.htm
Hedberg John G., & Lim Cher Ping (2004). Charting Trends for E-Learning in Asia. Media Asia, 31(2), 82-89.
Heinssen, R. K., Glass, C. R., & Knight, L. A. (1987). Assessing computer anxiet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mputer anxiety scal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 49-59.
Hiltz, S. R. (Ed.) (1994). The Virtual Classroom: Lear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s. New York: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James, G., & Tim, L. W. (2004). The Adoption of e-learning Across
Professional Group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17, 66-86.
Jonassen, D. H. (1991). Hypertext as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8(3), 83-92.
Kaplan-Leiserson, Eva. Ed. Learning circuit: glossary. Retrieved October 10,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html#E
Kekkonen, M. S. & Moneta, G. B. (2002). E-learning in Hong Kong:
Comparing learning outcomes in online multimedia and lecture
versions of an introductory computing cours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4), 423-433.
Kumar, A.(1999).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 in Indian distance
education. Open learning, 14(3), 52-58.
Laura Helena Porras-Hernandez (2000). Student variables in the
evaluation of medi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Distance Education, 21, 385-404.
Lim, C. K. (2001). Computer self-efficacy,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other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and future participation of adult
distance learners.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5(2),
41–51.
Lin, C. H., &Gayle, D. (1996). Effects of linking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style on students’performance and attitude in a computer-based
hypertext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5(4), 317-329.
Mary Graham, & Helen Scarborough (2001). Enhanc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Distance Education, 22, 232-245.
Michael, S. (2001). New roles for design teachers. Education Today ,
49(1), 25-51.
Minoru Nakayama, & Rowena Santiago. (2004). Two Categories of
E-Learning in Jap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100-112.
Moore, M. G., Cookson, P., & Donaldson, J. (1990). Contemporary issues
in American distance education. New York: Pregamom Press.
Motiwalla, L. F. (2000). Distanc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An
Exploratory Study.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4),253-264.
Muse, H. E. (2003). The Web-based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that lead to success and risk.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6, 241–261.
Myung-Geun Lee (2001). Profiling students' adaptation styles in
Web-based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36, 121-132.
Nelson, C. S., & Watson, J. A. (1991). The computer gender gap :
children's attitudes, performace and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19(4), 345-353.
Neumann, P. G. (1998). Risks of e-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1(10), 136-137 .
Piccoli, G., Ahmad, R., & Lves, B. (2001). Web-bas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4), 401-425.
Ponzurick, T. G., Frace, R. F., & Logar, C. M. ( 2000). Delivering
graduate marketing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face-to-face versus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22(3), 180-187.
Rosenberg, Marc J.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McGraw-Hill.
Russ, S. (2003). 10 Reasons E-Learning Is a Successful Training Tool.
Multi - Housing News,38,24.
Shashaani, L. (1997).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ter attitudes and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6(1), 37-51.
Shashaani, L. (1993). Gender-Based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Computer Education, 20(2), 169-181.
Slavi, S., & Paul, K. (2004). Expert Concept Mapping Method for
Def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ive E-Learning: ALFANET
Project Cas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2(2), 41-57.
Suler, J. (1996). 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 Networks as "mind" and "self". Retrieved November 21,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rider.edu/~suler/psycyber/psycyber.html
Susan, M. (2002). Virtual learning. Technology & Learning, 22, 24-32.
Svensson, L. (2004). Challenges for work-integrated e-learning: The cas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of County Aministrations.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16, 492-503.
Tasi, C. J. (1988). Hypertext: Technology,applications,and research issu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17(1), 3-14.
Temple, L., & Lips, H. M. (1989).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
215-226.
Thompson, G. (1984). The cognitive style of field dependence as an
explanatory construct in distance education drop-out. Distance
Education, 5(2), 286-29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ebsite(2004). 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 Retrieved November 12,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d.gov/
Wade, S., & Hammick, M. (1999). Action Learning Circles: Action
Learn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4(2), 163-178.
Webster, J. & Hackley, P. (1997).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6), 1282-1309.
Ying Liu, Fuzong Lin, & Xue Wang. ( 2003). Education practice and
analysing behaviour of students in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China.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7(2), 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