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王英州(2003)。教學媒體融入教學面臨的阻礙。資訊與教育雜誌,95,75-79。朱建正(1998)。立體圖形的教材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184-193。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江巧如(1995)。從二度空間平面訊息建構三度攻堅立體模型之聯對歷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明昇(1999)。國中與國小學生體積概念之診斷與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健誼(2002)。直觀法則對K-6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學習上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榮桂(2002a)。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雜誌,88,1-2。
何榮桂(2002b)。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32。何榮桂、吳正已、賴錦緣、藍玉如(1999)。各國資訊教育課程實施概況及其對九年一貫資訊課程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刋,2(4),43-60。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5,15-21吳明郁(2004)。國小四年級學童空間能力學習的研究:以立體幾何展開圖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文瑞(譯)(1995)。Heinich, R., Molenda, M., & Russell, J. D. (1982),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惠貞(譯)(1981)。兒童的面積與體積概念。國教園地,2,12-16。
李琛玫(1996)。資優生空間能力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季刊,59,21-24。
杜聲鋒(1997)。皮亞傑及其思想。台北:遠流。
沈佑霖(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筱亭、黃敏晃主編(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體積和角度。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林芳姬(2005)。國小六年級「體積」補充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裡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慈容(2001)。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及體積概念。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佳蓉(2004)。國小二年級學童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錚(1999)。知型態對國小學生在資訊擷取能力、空間能力影響之探索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10。南一書局(2003)。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一至十二冊教師手冊。台南:南一書局。
洪志盈、鍾瑞國(2003)。國小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1-2516-S018-008。
徐存姮(2003)。診斷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體積直觀迷思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式寬(2006)。教師利用資訊融入教學程度之探討-以台北縣市中小學教師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2-2511-S-002-016
康軒(2005)。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一至十二冊教師手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7-25。張新仁(1990)。從資訊處理談有效的學習策略。教育學刊,9,47-66。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勇能(2000)。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愣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研究所數學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許志賢(2005)。建構主義應用在國小資訊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高年級建置個人美術館網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建安(2002)。國小三年級學生運用電腦教學軟體學習「分數和小數」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映君(譯)(2002)。中川正樹,Introducting IT into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n Japan: Policies, Practices and Problems。資訊與教育雜誌,87,49-56。彭君智(2000)。展開圖二三事。科學教育月刊,234,11-18。程柏豪、陳桂霞(2006a)。電腦3D多媒體融入國小體積與表面積教學。2006數位內容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5-1 - B5-13。
程柏豪、陳桂霞、鄭裕篤(2006b)。電腦3D多媒體應用於國小體積與表面積教學之研究。第二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80-187。
黃雅萍、吳芷婷(2005)。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4,123-143詹勳國、李震甌、莊蕙元、戴政吉、侯美玲(譯)(2004)。Nickson, M.(2000),數學的學習與教學:六歲到十八歲。臺北:心理。
劉好(1998)。「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194-213。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再興(2004)。國小六年級幾何教學對空間能力提昇之研究:以柱體與錐體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俊祥(2000)。機械製圖科學生的空間能力與立體圖成就表現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家唐(1995)。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向度分析暨數學-語文資優生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差異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術論文。未出版。
鄭婉敏(1999)。認知的學習理論的教學意涵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臺中師院學報,13,57-72。戴文雄(1998)。不同正增強回饋形式電腦輔助學習系統對不同認知型態與空間能力高工學生機械製圖學習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6-2516-S-018-010-TG。
戴文雄(2003)。國中學生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CS91-2516-S-018-009。
謝琇玲、陳碧姬、郭閩然(2002)。由教師資訊素養談資訊融入教學之道。資訊與教育雜誌,87,87-96。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0,32-40。魏春蓮(2005)。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立體展開圖學習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羅綸新(1994)。多媒體設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譚寧君(1996)。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27-37。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報,12,407-436。
二、英文文獻:
Bishop, A. J. (1989). Review of research on visualiz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cus on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11(1), 7-16.
Clark, R. and Mayer, R.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Proven Guidelines for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lements, D. H., & Battista, M. T. (1992). Geometry and spatial reasoning.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420-464. New York: MacMillan.
Cohen, N. (2003). Curved solids nets. In N. A. Pateman, B. J. Dougherty, & J. T. Zilliox (Eds.),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229-236.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21.
Donald, L. J. & Deborah, D. L.(1999). Science: Using the internet to support scientific thinking. Teaching with the internet: Lessons form the classroom, 201-204.
Jonassoen, D. H.(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cclurg, P., Lee, J., Shavalier, M., & Jacobsen, K. (1997). Exploring Children's Spatial Visual Thinking in an HyperGami Environ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976)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New York:Basic Book.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2nd ed). USA: Prentice-Hill.
Stanic, G. M. A., & Owens, D. T. (1990). Research into practice: spatial ability. Arithmetic Teacher, 37(6), 48-51
van Hiele, P. M. (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a.: Academic Press.
Wheatley, G. H. (1990). Spatial sens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Arithmetic Teacher, 37(6),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