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雜誌,77,36-47。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宜珍(1999)。應用網路資源於國中地理科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承斌(2000)。調和科技與人文。技藝教育雙月刊,30,17-19。王燕超(2001)。校園內的教學新夥伴:科技。台灣教育,607,44-52。
石延平、康自立、李隆盛(1995)。技學的範圍與內容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案研究計畫報告,NSC 84-2511-S019-003-TG)。
朱耀明(1998)。網路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整合。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551-557。
何榮桂、王緒溢(1998)。網際網路教學設計:一個國小之網路教學實驗。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余曉清(1997)。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科技如何豐富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3),p12~19。
吳正已(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
吳莉欽(1998)。國中小遠距教學實施教材策略初探。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42-249。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吳莉欽、溫嘉榮(2003)。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指標之探討研究,2003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
李玉芳(2000)。曾志朗(教育部長):年底前提出IT教育總藍圖。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網上學習—如何幫孩子成長向前,272-273。台北:天下雜誌社。
李玉娟(1994)。資訊科技之運用與台灣企業組織結構及其權力分配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岳修平(1999)。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燦螢(1999)。資訊素養與終生學習的點、線、面及立體發展。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35-246。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姜禮能(2002),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純協(1999)。資訊教育。台北市:五南。
徐明和、陳信章、黃錫培、劉繼文(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儲備資訊種子學校為例。2002年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
徐新逸(2001)。如何利用網路幫助孩子成為研究高手?網路專題式學習與教學創新。台灣教育,607,25-34。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2002年5月1日,取自於 http://www.scjh.tpc.edu.tw/9year/fields.htm。
張梅鳳(2003)。資訊融入生物科教學之教材製作與教學策略初探。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逢甲大學圖書館、中華資訊素養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主辦之「2003年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台北。
教育部(1998)。工業職業學校電機群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作者。
莊智鋒(1998)。資訊科技與教育。郭秋勳主編:電腦與教學。台北:正中書局。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郭鴻儀(1997)。國小教師科技與資訊素養課程目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研究所(未出版)。陳明溥、莊良寶(1999)。全球資訊網學習環境中學習活動型態與學習成效之探討。1999年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99。
陳美純(1994)。我國大型企業實施策略資訊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陳美麗(1998)。Internet 上外國語文的學習。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99~203。
陳敬衡(2002)。資訊素養在高中國文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士訪(1999)。資訊科技融入地理科教學之應用。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03,25-34。黃武元、林士甫(2002)。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以透鏡成像與光學儀器的對話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88,10-20。黃淑珠(2000)。高職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世瑩(2005)spss 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家興(2001)。網路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應用。台灣教育,607,2-9。
溫明正(199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應用之規劃。資訊與教育,68,17-20。溫明正(2000)。E世代資訊變革的校園生態,師友,400,11-17。
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54-61。劉世雄(2001)。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60-66。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戴建耘 黃國峰(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線上教導者建置模式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資訊與教育。72,頁26-40。謝佩璘(2001)。建構知識的資訊素養與網路教學,2001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
謝清俊(1996):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影響計劃。
韓善民(2001)。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第81期,頁7-12。豐佳燕(2001)。資訊素養教育融入主題探究教學之探討,2001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
顏永進、何榮桂(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7。顏榮泉(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33-41。羅玗貞(2001)。國中英語教師利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鐘樹椽(1993)。教學式電腦教學軟體設計之檢討與分析。菁莪季刊,第五卷第三期,51。陳繁興(1997)。工專電機科學生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對組合邏輯電路設計能力之影響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二、英文部份
Baker, F. B. (1992). Equating tests under the graded response model.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6(1), 87-96.
Berge, Z. L.(1998). Guilding principles in web-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72-76.
Birch, T. (1995). The teacher and the computer: A case study of the everyday issues in one primary school. School Organization, 15(1), 43-51.
Cannon, J. R. (1993). Telecommunication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 need more than ever before. International Computing and Technology : An Electronic Journal for the 21st Century, 1(4), 329-345.
Davenport, T. H. (1992). Process innovation :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exter, S. L., Anderson, R. E., & Becker, H. J.(1999). Teachers’ 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 221-239.
Dockstader, J. (1999). Teachers of the 21st century know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E Journal, 26(6), 73.
Donald, J. L. J. & Deborah, D. L. (1999c).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ternet Workshop, Internet Activity, Internet Project, and Internet Inquiry.Teaching with the Internet : Lessons from the Classroom, 115-150. Massachusetts : Christopher-Gordon.
Eileen,S. & Elaine,L.(1999).Revolutions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7), 22-27.
Frederick, L. & Joyce, P. L. (1999).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chools : What Teacher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 (3), 305-321.
G. & Kearsley, G. ( 1996).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Belmont: Wadsworth.
Houghton, M. (1997). State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ERIC NO. ED412930).
Huber G. (1990). A theory of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telligence, and decision making. Academy on Management Review, 15(1), 47-71.
Johnson, Maureen(1999), “From understanding consumer behaviour to testing category strategies”,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41(3):pp. 259-288.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Leavitt, H. J. & Whisler, T. L. (1958). Management in the 198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1-48.
Nutt, W. O. (1987). Essay Review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Feb., 134-143.
Porter, M. E. & Millar, V. E. (1985). How information give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49-160.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2nd ed). USA: Prentice-Hill.
Scott, M. S. (198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Planning Review, 28-31.
Sheryl, B. (1999). Surfing the Internet with the Younger Set.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 (5), 25-29.
Terry,G. & Thomas,M.(1999).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Holt: Rinehar 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