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penter T.P.(1981). Initial instruction i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 target of opportunity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irector’s meeting . Washington D.C.
Cordes, C, & Miller, E.(2001)。Fool’s Gold:A Critical LOOK AT Computers in Childhood.Retrieved Feb 20 , 2005,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llianceforchildhood.net/projects/computers/computers_reports_fools_gold_contents.htm
Haugland, S.W.(2000)。Early Children Classrooms in the 21st Century: Using computers to Maximize Learning. Young children ;55(1),12-18.
Mintzes, J.J., Wandersee, J.H. & Novak, J.D. (2001). Assessing understandingin b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35(3), 118-124.
Novak J. D.(1984). Application of advances in learning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hemistry teaching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 61 (7), 607-612.
Outhred & Sardelich(2005).”A Problem Is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Have” Problem Solving by Kindergartners .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12 (3).146-154.
Stice,C. F. & Alvarez M. C.(1986).Hierarchical concept mapping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how to lear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4946)
Wiesner , Peter K (2001). E Learning in 2001 .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01).
丁偉宬(2004)。以概念構圖評量方式探討運用改良式概念圖之學習成效-會計學存貨單元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王千倖(1997〉。合作學習。師友,364 ,34~38。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0。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 ,53~71。田耐青、洪明洲(1998)。電腦中介溝通與合作學習。台北師院學報,11 , 1~22
何榮桂(2000)。量身定製的測驗—適性測驗。測驗與輔導雙月刊,157,3288~3293。何榮桂(2001)。資訊教育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85,1~4。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23。余民寧、陳嘉成、潘雅芳(1996)。概念構圖法在測驗教學上的應用。測驗年刊,43 ,195~212。余民寕(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
利玉芳(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長度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元良(1997)。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成就上比較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1,163~200。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 , 15~21吳明隆、蘇耕役〈1995〉。國民小學學生控制信念、重要他人態度知覺與數學焦慮、數學態度及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 , 181~210。
吳昭容、黃一蘋(2003)。怎樣「簡化」數學文字題?。國民教育,43(3),29~32。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瑞仁(2003)。國小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裕聖(2001)。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志鵬(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師教學之策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默英(1983)。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冠男(2003)。國三學生改善數學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林文昌(2003)。融合網路多媒體在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筱雯(2002)。 運用概念構圖為後設認知工具於國小二年級自然科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喚文(2001)。利用概念圖探究國中三年級學生「酸與鹼」的概念學習。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97,1~8。
邱貴發、蕭惠君〈1998〉。歐亞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之概況。台灣教育,572,37~45。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姚如芬(1992)。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姚如芬(1992)。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正軒(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花燈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燕竹〈2004〉。網路教學—新一代教學輔助模式。教師之友,45(5) , 8~13。翁錦瑛(2002)。數學概念構圖教學與診斷效益。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數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耿筱曾(1997) 。 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9,76~79。
張秀鳳(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概念構圖融入數學教學活動的解題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國恩(2004)。適合數學解題之電腦輔助學習系統,教育研究,125,51~64。張萬居(2004)。國小學童酸鹼概念改變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2005.12.1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曹雅玲(2004)。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國教新知,51 (1),33~39。莊一凡(2004)。基於模糊理論及傳統統計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實行資訊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之情形與困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莊苑芬(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許自由(2001)。澎湖地區國二學生對壓力的認知概念架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英和(2005)。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數學能力指標達成度之研究-以英特爾e教師計劃模式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許峻雄(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教師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宗永(2003)。電腦輔助教具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時間概念」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振榮(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雅華(2003)。英特爾e教師計畫在台灣地區實施成效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教學之成就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1 , 107~128。陳榮清(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實現。教育資料與研究,25 ,47~55。曾安如(2000)。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寫作活動、 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振富(2000)。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惠禪(2003)。國小一年級學童數學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萬居(1993)。國小學生的概念構圖和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 ,47~66。
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 , 54~61壽大衛(2001)。建構資訊、教學創新之理念與行動。教師天地,112,14~22。劉晏企(2004)。動態幾何GSP融入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三角形與角度單元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懷桐(2003)。資訊科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探討。國立台中師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天民(2002)。概念構圖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概念改變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文標(2002)。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及直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文標、許天威、蕭金土(2003)。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1~37。蔡佳芳(2003)。以概念構圖評量方式探討運用改良式概念圖之學習成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錢正之(2005)。心象模型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45 (6),34~40。謝靜慧(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電腦因應策略與電腦素養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魏麗敏(1996)。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133~155。羅綸新(1995)。電子書與傳播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1,13~16。饒世妙(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