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教育信念與網路融入教學間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9-2413-H024-031)。未出版。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毓雅(2002)。如何進行幼兒音樂教學-由幼兒音樂概念發展觀之。國教之聲,34,(2)。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台灣數位學習科技學習與知識管理系統PowerCam http://ezlms.cs.nthu.edu.tw/download/powercam4.exe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學習與知識管理系統管理系http://ezlms.cs.nthu.edu.tw/download/xms3.exe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3-14。朱則剛(1994):教育工學的發展與派典演化。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1995)。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取自:
http://www.nici.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nici/generalb/guest-cnt-browse.phpordinal=100200210011&cnt_id=79
吳正己、林凱胤(1996)。電腦網路通訊與教師專業成長。視聽教育雙月刊,37,(6),1-10。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16-26。吳美玲(2001)。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分析與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吳清山、林天佑(1999)。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月刊,99,148。
李世忠(1999)。教學科技/評鑑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圖書出版公司。
岳修平(1999)。網路教學與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林奇賢(2000)。虛擬學校之建置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7,34-50。
林淑安(1992)。多媒體&教育訓練。資訊人通訊,1。
林維倩、岳修平(2005)。視聽雙月刊教育,46,(4),41-47。
林麗娟(1994)。互動式教學環境與科學性知識的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16, 3-13。邱世宗(1999)。網路教學系統之功能分析與設計。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瓊慧(1998)。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第五版)。台北:師大書苑。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教育部(2004)。「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計畫主持人:徐新逸。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暨研究所。取自http://addie.et.tku.edu.tw/
孫春在、袁賢明(1999)。網路合作設計科學活動之環境、學習與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NSC88-2511-S-009-004)。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3-22。徐新逸、施郁芬(2004)。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流程參考手冊(專業版)。教育部出版 、教育部電算中心發行。
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徐麗紗(1994)。淺談傳統兒歌中之遊戲歌及其在幼兒早期音樂教學之應用。幼兒教育年刊,7,167-182。張玉玲 (1995) 。 邁向多媒體的外語教學示範,高師大學報,5,261-286。
張吉威(1996)。新世紀高職教師應有的體認。 http://www.lungteng.com.tw/ newpage/index。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宵亭、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 2-9。張基成(1998)。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的建立。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文集,130-140。台北:淡江大學。
張淑萍(2000)。新世代教師如何利用網路學習社群進行e-learning
研習資訊,17,(6)。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8,137-164。
教育部(2000)。「挑戰2008-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報告取自
http://140.111.1.192/secretary/e2008/2008-e.htm。
教育部(2004)。「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圖書出版公司。
梁朝雲(1997)。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遠距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34,28-41
郭靜晃、陳正乾(譯)(1999)。Spodek B.&Saracho O.N.著。幼兒教育:適合3~8歲幼兒的教學方法。台北:楊智圖書出版公司。
陳木金(1995)。教與學的另一種原理-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雙月刊,45。46-53。黃武元、王錦裕、楊岱霖(2001)。適性化學習系統。取自:
http://140.127.47.14/html/paper/90/dailin/F084-Hwang.doc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圖書出版公司。
楊昭儀、徐新逸(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39,(3),15-27。
楊昭儀、徐新逸(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雙月刊,39(3),15-27。溫嘉榮、吳明隆編著(2001)。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圖書出版公司。
經濟部工業局(2004)。「九十五年度行動台灣應用計畫」。取自:
http://www.pwlan.org.tw/mp.asp?mp=2
鄒景平(2005)。數位學習新視界-上網教與學。台北:鼎茂出版社。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85-294。劉金花(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歐展嘉、Shally編(2005)。Moodle 線上教學平台。台北:文魁資訊。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奧福教育出版社。
鄭晉昌(1993)。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個學科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12,3-14。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至。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1),55-66。盧美貴、陳勤妹、方慧琴(2000)。卓越.前瞻.團隊-臺北市立師院實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3,(3),1-11。賴阿福(1999):二十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
貳、英文部分
Collins (1994). Goal-based Scenarios and the Problem of Situated Learning: A Commentary on Andersen Consulting’s Design of Goal-based Scenario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9),30-32.
Collins, A., Brown, J.S., & Newman, S. E. (1987).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Resnick, L.B.(ed.):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pp453-493).
Collins, B. (1999).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sin Education :An Overview. 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37, 82-86.
COVIS (The Learning Through Collaborative Visualization). (1997). URL: http://www.covis.nwu.edu/.
Farivar, S.H. (1985). Develop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 Elementary Classroom: Comparative Study of Innovative and Tradition Midd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Angeles.
George (2000). Play and Exploration in Children and Animals. Log Angeles: L. Erlbaum Associates.
Gordon E. E. (2001). The Music Curriculum: Reference Handbook for Using Learning Seguence Activities. Chicago: GIA Publications.
Hiltz, S.R. (1995). The Virtual Classroom: Learning Limits via Computerneworks. Greenwich CT 06831:Ablex Publish Corporation.
KIDLINK. (1997). URL: http://www.kidlink.org/.
Maclellan (1997). Reading to lear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pp277-28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Perkins, D. N. (1992). What Constructivism Demands of the Learner. In Hillsdale(ed.),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pp. 161-166).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erry (2001). Outdoor Play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Spodek, B. & Saracho, O.N. (1999). Right From the Start :Teaching Children Ages Three through Eight. Allyn & Bacon Publish Corporation.
Spodek, Bernard (1998).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New York Press.
Williams, D.M. (2000). Internet Access in Public Schools and Classrooms: 1994-99(NCES000-086).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