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王健全(1993),「政府研究發展租稅獎勵工具與業者反應之探討:以台灣電子零組件廠商為例」,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
2.王健全、陳厚銘(1995),「「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有關研究發展投資抵減之獎勵效果評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
3.王健全(2000),「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有關重要策略性產業獎勵修法方向之檢討與建議」,經濟前瞻,68:42-46。4.王健全(2001),「「產升條例」修正對國內產業發展之影響及思考」,實用稅務,316:18-24。5.王健全(2005a),「我國產業之租稅金融政策研究」,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
6.王健全(2005b),「推動企業營運總部計畫:「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及相關措施之研擬」,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
7.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8.行政院主計處(2004),《台灣地區多因素生產力趨勢分析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9.行政院主計處(2004),《2001-2004年台灣地區產業關聯表及編製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0.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1.行政院主計處(2007),《物價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2.行政院主計處(2007),《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3.行政院主計處(2007),《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4.李金桐、朱澤民(1980),「獎勵投資條例中五(四)年免稅經濟效益評估」,財稅研究,22(1):81-95。15.李秉正(2002),「增加政府固定投資的經濟影響:投入產出模型與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較」,農業與經濟,28:71-95。16.李建興、周建新、黃國芬(2005),「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租稅優惠之研究」,財稅研究,37(5):107-125。17.吳再益(1985),「資源限制下產業結構與資源需求之最適化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8.吳惠林(2002),「免稅並非促進投資良方」,實用月刊,330:21-24。19.林師模、許書銘(1996),「研發補助政策效果之一般均衡模擬分析」,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996年,頁9-48。
20.林師模、許書銘(1997),「租稅獎勵對新興科技產業影響之一般均衡分析」,科技管理學刊,2(1):33-56。21.林國榮(2000),「台灣人力需求預測動態CGE模型的建立與應用」,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2.林芳一、劉筱慧(2002),「民國100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經濟研究,2:169-183。23.林裕盛(2004),「企業選擇五年免稅與股東投資抵減租稅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4.胡子仁(1999),「我國租稅獎勵措施對營利事業有效稅率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25.胡貝蒂(2004),「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6.財政部網站:http://www.mof.gov.tw/mp.asp?mp=1
27.財政部統計處(2005),《中華民國賦稅統計年報》,台北:財政部統計處。
28.徐世勳、林國榮、蘇漢邦、林桓聖、李篤華(2006),「台灣產業結構變動之動態一般均衡預測」,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6(2):1-46。
29.孫智陸、尤原輝(1982),「台灣經濟結構變動之實證研究及估計預測」,台灣經濟金融月刊,18(5):30-68。
30.孫克難(1993),「台灣產業租稅獎勵措施的沿革、成效及啟示」,產業發展與政策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137-175。
31.孫克難、王健全(1997),「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減免獎勵措施之全面評估」,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
32.孫克難、劉涵秦(2004),「台灣邊際有效稅率、租稅減免與投資行為」,財稅研究,36(3):60-78。33.許松根、陳玉瓏(1989),「獎勵投資條例與固定資本形成」,經濟論文叢刊,17(1):77-120。34.許書銘(1995),「研發補及租稅獎勵政策對產業結構及主要高科技產業發展之影響分析」,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5.陳明進(2003),「我國租稅優惠對營利事業租稅負擔之影響」,管理評論,22(1):127-151。36.張翔菘(2001),「台灣投資獎勵措施經濟效果之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37.黃仁德、胡貝蒂(2004),「租稅獎勵的國際規範與各國運用趨勢」,財稅研究,36(6):121-153。38.楊仁政(1992),「投資抵減與企業資本投資決策之探討:以民營製造業廠房設備或技術投資為例」。
39.楊子菡、蘇漢邦(2002),「綠色租稅改革的租稅福利成本與結構效果」,農業與經濟,29:29-54。40.楊奕農(2006),「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與財務上之應用」,雙葉書廊。
41.楊子菡、林怡暄、蘇漢邦(2006),「銷售稅制改革之一般均衡分析:調高營業稅稅率暨取消部分貨物稅芻議之評估」,中華財政學會2006年會研討會。
42.楊子菡、劉筱慧(2007),「台灣產業結構轉變對經濟成長與就業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第11屆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當前人力資源與經濟成長問題探討。
43.劉一郎(1994),「獎勵投資條例對產業賦稅分配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4.劉瑞文(1998),「我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ROCGEM之建立與應用」,行政院主計處專題研究報告。
45.劉裕文(2005),「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民國九十二年修正案之相關研究」,私立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46.謝耀智、蘇麗雀(2006),「我國公司規模與有效稅率關係之研究」,財稅研究,38(4):65-109。
47.藍科正、王健全、黃宗煌、蔡坤宏(1992),「政府獎勵研究與發展、污染防治和自動化生產之效果評析」,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
英文部分:
1.Adams, F.G. and I.Park,(1995)“A CGE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Development Ladder,”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6(2):177-199.
2.Box, G.E.P. and G.M.Jenkins,(1976),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N.J.:Prentice Hall.
3.Bovenberg, A.L. and L.H.Goulder,(1993)“Promoting Investment under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An Intertempor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95(2):133-156.
4.Dixon, P.B.,B.R.Parmenter, J.Sutton, and D.P.Vincent,(1982)“ORANI:A Multisectoral Model of the Australian Economy.”Amsterdam:North Holland.
5.Dixon, P. B. and M.T.Rimmer,(2002)“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for Forecasting and Policy:A Practical Guide and Documentation of MONASH” Amsterdam:North Holland.
6.Fullerton, D. and Y.K.Henderson,(1987)“The Impact of Fundamental Tax Reform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Effects of Taxation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401-443.
7.Feltenstein, A. and A.Shah,(1995)“General Equilibrium Effects of
Investment Incentives in Mexico,”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6:253-269.
8.Fedderke, J.W., P.Perkins, and J.M.Luiz,(2006)“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South Africa 1875-2001,”World Development,34(6):1037-1059.
9.Goulder, L.H. and L.H.Summer,(1989)“Tax Policy, Asset Prices, and Growth: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38:265-296.
10.Johansen, L.(1960)“A Multisectoral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Amsterdam:North Holland.
11.Kwon, J.K. and H.Paik,(1995)“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Growth :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7:664-676.
12.Kim, K. and S.W.Moon,(2001)“Foreign Reserve Crisis and the Korean Industrial Structure—A CGE Approach,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 33:577-596.
13.Leon, B.(1998)“Investment-Promoting Polici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6(20):715-740.
14.Mamuneas, T.P. and M.I.Nadiri,(1996)“Public R&D and cost behavior of the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63:57-81.
15.Pereira, A.M.(1993)“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orporate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5(1):63-89.
16.Pereira, A.M.(1994)“On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Tax Credits o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Growth,”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54:437-461.
17.Qin, D., M.A.Cagas, P.Quising, and X.H.He,(2006)“How much does investment driv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8:75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