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2008.2.28,〈大山背的故事〉,網址:http://www.dsb88.com/story.htm
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中央研究院,2008.2.27,〈台灣綠色和平組織〉,網址:http://twstudy.sinica.edu.tw/~ngo/Members/twgp.htm
內政部,2008.1.31,〈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社會司,2008.2.10,〈社區發展〉,網址:http://sowf.moi.gov.tw/06/new06.htm
方瓊瑤,2006,《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1965-2005》,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王仕圖,2007,〈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五卷第二期,頁103-137。
王汎森,1993,〈歷史記憶與歷史〉,《當代雜誌》,第91期,頁40-49。
王志弘,2005,〈地方意象、地域意義與再現體制:1990年代以降的文山地區〉,《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8期,頁135-188。王明珂,1993,〈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雜誌》,第91期,頁6-19。丘昌泰,1998,〈以社區主義破解公害糾紛的困境〉,《臺灣環境保護》,第20期,頁9-15。丘昌泰,2007,《鄰避情結與社區治理:台灣環保抗爭的困局與出路》。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申學庸、陳其南,2000,《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交通部觀光局,2008.3.27,〈旗艦觀光:特色景點〉,網址:http://www.taiwan.net.tw/lan/cht/tourism/index.asp?type=115&sid=10
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著,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客委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臺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臺北:行政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方案(核定本)》,臺北:行政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2.9,〈台灣社區通卅社區總覽卅新竹縣橫山鄉〉,網址:http://sixstar.cca.gov.tw/newsite/community_01.php?cID=8&aID=84
行政院主計處編,1995,《臺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專題分析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簡介》。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何明星,2001,〈再造美麗新內灣--振興地方文化產業的省思〉,《新竹文獻》,第7期,頁64-73。吳月招,2004,《公私部門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九二一重建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吳秀靜,2006,《客家區域發展歷程:以高雄縣美濃鎮南隆部落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聲淼,2006,〈九讚頭客家布偶劇團--臺灣第一個客家兒童布偶劇團〉,《新竹文獻》,第24期,頁99-112。呂玉娟、吳怡銘,2002,〈形象商圈推動內灣風華再現〉,《能力雜誌》,第554期,頁64-71。李丁讚,1999,〈權利與共善:從暨大事件探討社區主義〉,載於《「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李依蒨,2006,《文化產業帶動地方發展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以台灣的地方節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宛蓉譯,2004,《信任》,頁34。臺北:立緒文化。譯自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95,《信任:社會德性與敏榮的創造》。
李素月,2003,《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九○年代以降宜蘭的空間--社會過程(1990~2002)》,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沈台訓譯,2003,《文化與發展:批判性導論》,臺北:巨流。譯自Schech Susanne & Haggis Jane. 2000.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汪明生,1998a,〈地方發展與地方政治〉,《人力發展》,第54期,頁7-9。汪明生,1998b,〈政府與地區企業性轉型與發展下的公共事務管理教育〉,《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4期,頁55-76。林永楨,2006,〈全球地方化--新竹區域發展下的中興社區與六家再造〉,《新竹文獻》,第26期,頁71-83。林信華,2002,《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臺北:揚智文化。
林政萩,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林振春,1996,〈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中等教育》,第47卷第1期,頁66-77。
林振豐,2001,《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區為觀察焦點》,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林連祥主編,陳紹鵬等編譯,1995,《新世紀英漢辭典》。臺北:黃帝。
邱明民編著,2006,《社區營造與社區協定:日本經驗》。臺北:文建會。
邱慧娟,2004,《清末橫山鄉的地緣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慧娟、葉爾建,2006,〈清末橫山地區土地墾殖的環境背景〉,《新竹文獻》,第25期,頁89-112。俞可平,1999,《社群主義》。臺北,風雲論壇。
施國隆,2002,《社區營造文化政策永續發展可能性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施添福,2001,《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竹北:新竹縣文化局。
夏鑄九,2007,〈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5期,頁227-247。
宮崎清、三橋俊雄、Tanaka Minami,1996,〈以地域開發計畫類型分類為基礎考察內發性計畫特質:有關內發性地域開發計畫之事例分析研究〉,收錄於《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南投: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宮崎清撰、翁徐得卅黃淑芬譯,1995,〈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收錄於《「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頁8-15。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
徐震,1997,〈社區營造:臺灣社區工作的新程式〉,《社會建設》,第97期,頁1-15。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2008.2.4,〈走讀臺灣〉,網址:http://readtw.ncl.edu.tw/readtw/index.jsp
張峻嘉,2006,《南庄地方產業再發展與區域特性形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張景森,2004,〈『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規劃與執行〉,《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2期,頁135-163。張維倫等譯,2003,《文化經濟學》。臺北:典藏藝術。譯自David Throsby.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曹俊漢,2001,〈價值衝突與政策議題建構的困境〉,《社會文化學報(中大)》,第12期,頁1-14。莊英華譯,1991,《社會的演化》。臺北:遠流。譯自T. Parsons. 1977. The Evolution of Societies. Prentice - Hall.
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新竹:建都文化。
許寶強、汪暉選編,1999,《發展的迷思》。香港:牛津大學。
郭昱瑩,2002,〈地方發展之困境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26卷第3期,頁57-65。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載於《「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頁4-7。
陳其南,1996,〈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理論與政策》,第10卷第2期,頁109-116。陳其南,1998,《縣市層級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手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陳建寧,1998,《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183-215。彭懷恩,1995,《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
揭陽,2006,《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台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臺北:文建會。
曾梓峰,2001,〈就業希望工程與地方區域發展〉,《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5卷第1期,頁23-37。游千慧,2005,《商圈營造對地方發展之影響:以內灣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旺成主修,1983a,〈卷三土地志〉,《新竹縣志》。臺北:成文。
黃旺成主修,1983b,〈卷六經濟志〉,《新竹縣志》。臺北:成文。
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調查,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臺北:遠流。
黃維憲,1999,〈社區精神倫理建設與社區總體營造的比較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87期,頁170-183。新竹縣文化局,2008.2.2,〈地方文化館〉,網址:http://203.71.213.25/culture/index.htm
新竹縣政府、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規劃,2000,《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主計室,1998,《新竹縣統計要覽(民國40-85)》。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橫山鄉公所,2008.2.28,〈認識橫山〉,網址:http://www.hchst.gov.tw/
新竹縣橫山鄉公所,2008.3.1,〈大山背休閒農業〉,網址:http://www.hchst.gov.tw/%A4j%A4s%ADI%A5%F0%B6%A2%B9A%B7~/index.html
新竹縣橫山鄉公所,2008.3.1,〈內灣采風〉,網址:http://www.hchst.gov.tw/
廖石,2003,〈從「地方治理」的思潮變遷探討「社區賦權」在鄉村發展政策中的定位與課題〉,《都市與設計學報》,第15卅16期,頁93-115。
臺灣鐵路管理局,2008.2.11,〈運務段及車站專區〉,網址:http://service.tra.gov.tw/tw/stations/stations.aspx
慕思勉,1996,〈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第47期,頁4-8。蔡佳璋,1998,《地方發展推動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縣立鶯歌傳統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榮光,2008,《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評估》,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諸葛正,1996a,〈外力(專家)團體參與社區(地域)發展模式之解析〉,《臺灣手工業》,第59期,頁78-86。諸葛正,1996b,〈社區總體營造-一種社區發展過程之省思〉,《臺灣手工業》,第58期,頁40-41。鄭玉惠,1999,《集體行動與地域性的再建構: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桂玫、徐欽祥,2005,〈淺談運動觀光與觀光資源之結合:以新竹縣橫山鄉木頭山飛行傘場為例〉,《大專體育》,第78期,頁65-71。蕭新煌編,1985,《低度發展與發展》。臺北:巨流。
賴祥蔚,2004,〈公共關係學想像:社群主義觀點〉,《新聞學研究》,第80期,頁127-158。錢運財,2006,《傳統聚落發展觀光之遊憩衝突研究:以新竹縣內灣地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謝劍、郭冠廷研究主持,2002,《各國族群政策之比較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謝慶達,1995,《戰後臺灣社區發展運動之歷史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羅秀芝譯,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臺北:五觀藝術管理。譯自Bin Dixon-Ward and Carol Atwell, 〈Arts and cultural policy〉, Ruth Rentschler. 2002. Shaping Culture/ Arts & entertainment management.
Allan Pred,1983,〈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許坤榮譯,載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頁81-103。臺北:明文。
Immanuel Wallerstein,1991,〈發展,是指路明燈還是幻象?〉,黃燕堃譯,載於許寶強、汪暉選編,《發展的迷思》,頁1-19。香港:牛津大學。
貳、西文部份
Culbertson Hugh M. and Ni Chen. 1997. “Communitarianism: A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mmetry,”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Vol. 42, No. 2, Summer 1997, pp.36-41.
Etzioni, Amitai. 1993. The Spirit of Community: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Communitarian Agenda.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Evans, Graeme. 2001. Cultural Planning: An Urban Renaissance? London: Routledge.
Flower, Joe. 1994. “The spirit of community,” The Healthcare Forum Journal, Vol. 37, No. 6, Nov/Dec 1994, pp. 62-66.
Illeris, Sven. 1993. “An Inductive Theo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Vol. 72, No.2.
Mattson, G. A. 1997. “Redefining the American small town: community governanc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Vol. 13, No. 1, pp. 121-130.
Portes, Alejandro. 1976. “On the Sociolog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Issu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82, pp. 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