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丁文峰(2003)。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C620007。
天下雜誌(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244,94-102。
王全世(2000)。資訊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395009。王誌毅(2004)。台中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校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7055。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王秋錳(2003)。台北市高及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TIT00677006。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HCT1464016。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雜誌,79,13-19。尹玫君(2001)。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193-209,臺南:翰林出版社。
孔令文(2003)。九年一貫課程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問題之調查—以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FJU00396032。白慧如(2003)。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TCTC576005。朱國聖(2005)。國民小學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評估與其應用障礙程度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YU1576024。何榮桂、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3-27。
何榮桂、陳麗如(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與教育雜誌,85,22-28。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85,5-14。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7。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0NTNU2331030。李鴻亮(2000)。數位媒體與教材教法的結合(上)。教學科技與媒體,50,37-41。李鴻亮(2000)。數位媒體與教材教法的結合(下)。教學科技與媒體,51,27-29。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CTC576010。李志鵬(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師教學之策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TTC576038。李豐展(2005)。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U05464006。江秋玫(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6NCYTC576007。汪寶明(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成效之研究。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1),36-56。
吳明隆(1998)。國小網路應用教學的瓶頸與發展方向。資訊與教育,66,40-46。吳明隆(1998)。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的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10,33-49。吳正己、陳美靜(1998)。職前教師電腦基本能力的培育。台灣教育,572,20-27。
吳沂木(1999)。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1)。47-52。吳清山(200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與發展,185-206。台北:台灣書局。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CCU0332048。吳瑞仁(2003)。國小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7096。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3NCCU0332003。林進材(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5NTNU6331101。林怡秀(2000)。國中小教師教育態度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CKU0331004。林惠敏(2002)。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233019。林正彬(2003)。有效提昇國小教師參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研習資訊,20(1),65-75。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KNU0395001。林佳蓉(2006)。以HPT模式及認知動機因素探討台灣資訊種子小學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1),117~148。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KNU0036012。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 479,1-8。
洪燕竹(1999)。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2006年5月15日,取自於
http://www.hase.cy.edu.tw/ cy-sa/pro/pro/p1/page1.htm
洪正裕(2005)。影響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037071。周新富(1991)。國小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79NKNU2331005。周永記(2004)。教師教學使用資訊科技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395015。莊鳴鳳(1998)。國中學生美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6NTNU0233003。莊世明(2006)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工業職業學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UE5037054。陳青青(1972)。師資態度量表之編制。台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學報,41,153-188。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5NCCU6331103。陳立祥(2002)。我國資訊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2006年5月15日,取自於http://www.nsysu.edu.tw/TANET99/DownLoad/TANET028/TANET028.DOC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2NCCU4331001。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4NKNU0332002。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7NKNU0332019。郭閔然(2001)。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與大高雄地區為例。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ISU00392027。郭吉模(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變革關注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HCT5626031。許惠子(1994)。教學態度與師生互動。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2NTCT4646001。黃雅君(1999)。台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能及其相關設備利用情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TNU0205003。黃秀慧(2004,11)。影響技職院校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之因素探討。載於國立交通大學主辦之ELTA 2004 「網路學習理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5-82),新竹。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2006年5月15日,取自於http://rs.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198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http://www.networklab.csie.ncu.edu.tw/moeplan/network。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2006年5月10 日,取自於http://teach.eje.edu.tw。
教育部(2001)。「中小學教育資訊總藍圖」。2006年5月10日,取自於
http://master 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 total.shtml
教育部(2006)。「九十五年度教育部統合視導地方事務報告-資訊教育」。台北:教育部電子計算中心。
教育部(2006)。95資訊總子學校名單。2007年5月20日,取自於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6673001/ie/eteaching/91-95seed.xls
桃園縣教育局(2006)。桃園縣推動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三年計畫。桃園:桃園縣教育局。
桃園縣教育局(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授課節數實施要點。2007年5月20日,取自於http://web.tajh.tyc.edu.tw/upload/lo200612121122500
.doc
桃園縣教育局(2007)。95桃縣學校名冊。2007年3月20日,取自於http://www.tyc.edu.tw/boe/download.htm
桃園縣縣網中心(2007)。推動學校資訊教育,建置數位化學習環境。2007年8月27日,取自於http://www.tyc.edu.tw/boe/status_enc.htm
張芬芬(1984)。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教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73NTNU2331003。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5NDHU0577001。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6NCCU0332026。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張建邦(2000)。應用網路資源於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TNU0037029。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宏明(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實施企圖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036019。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張金鐘(200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與學生接受數位化教材的態度。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SYS5396073。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以南投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KNU0036058。彭富源(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政策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CCU0332046。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馮雯(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PTT1576015。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332002。
資策會FIND(2006)。經濟部技術處「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TPTC576032。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備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KNU0036009。蔡淑燕(2003)。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C576001。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60-66。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KNU0036019。廖遠光(1999)。國小教師對教學科技使用效果的態度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5,32-39。鄧富源(2005)。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高職教師之資訊素養對教學策略與教學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037075。韓善民(2000)。資訊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雜誌,77,3-7。韓善民(2001)。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雜誌,81,7-12。戴建耘、黃國峰(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線上教導者建置模式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資訊與教育,72,26-40。簡玉琴(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576028。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576066。簡炳輝(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分析-以臺北市國中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NU5231010。顏龍源(2000)。主題式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雜誌,80,32-39。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142010。蕭美杏(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之資訊融入教學態度、教學信念、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SYS5331037。貳、英文部分
Ashton, P. T., Webb, R. 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ce of effic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1 834)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ophy, J., & Poters A. C. (1988).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good eaching:Insights from the work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te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8), 74-82.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21.
Dede,C. (2000).Emerging influen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school curriculum.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2(2), 281-303.
Guskey, T. R., & Passaro, P. D. (1994). Teacher efficacy: 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1(3), 627-643.
Levine, J. (1998). Planning strategically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Sara .Mcneil, Jerry D. Price, Stephanie Boger-MeHall, Bernard Robon & Jerry Willis(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1998, 293-295.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LoTi):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2.
Mehlinger, H. D. (1996). School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hi Delta Kappan, 77(6), 400-407.
Moneys,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Humber Coll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Canada Ontario: Geographic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56)
Newman, F.M.Rutter, R.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4), 221-238.
Spitzer, D. R. (1998). 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context of dista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2), 52-56.
Sprague, D., & Dede, C. (1999). If I t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1), 6-9, 16-17.
Willis, S.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shows staying power. ASCD Update , 34(2), 1-2.
Wegrif, R., & L. Dawes (2004). Thinking and learning with ICT: Raising achievement in primary. London: RoutledgeFal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