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1.96.43) 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7 17:0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周璟慧
論文名稱:
外省客家人的認同與文化:以廣東省五華縣籍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Identity and Culture of Hakka Mainlanders:A case study on the Immigrants of Wu Hua County, Guandong Province
指導教授:
吳中杰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客家文化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客家人
、
外省人
、
外省客
、
族群
、
認同
、
文化
外文關鍵詞:
Hakka mainlanders Hakka mainlanders Ethnicity Identity Cultur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3107
評分:
下載:209
書目收藏:2
本論文以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員為研究對象,他們是1949年前後跟隨國府來台的移民,他們的原鄉是廣東省五華縣,也是台灣「四縣」客家人的原鄉之一。行政院客委會在調查全國客家人口時,卻顯示出以目前來說,這群「客家移民」並不能算是台灣客家人,因為他們是民國38年,隨著國民黨湧入台灣的「外省人」。
建立在台灣主體論述下的客家論述,談論的是「新个客家人」而非「中原客家」;「新个客家人」強調的是,三百多年前來台的客家人,已從「中原客家」分支出來,擁有不同的情境故事與發展脈絡。
雖說「外省客」不被列入客家族群,但「外省客」的在地適應及文化表現上,卻有族群相近文化的選擇。而代表移民文化象徵的同鄉會,以來自客家祖地的家族記憶來強化原鄉精神,與原鄉保有臍帶關係;只是,以台灣主體意識為前提下,「外省客」的政治移民身份其「政治界線」與「文化界線」沒有重疊,雖其主觀認同為「客家人」,卻仍被視作「外省人」,希望本文可以外省客的多元認同做為跨界客家族群研究的參考。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3
一、研究動機3
二、研究目的與章節安排6
三、研究貢獻7
第二節 研究範圍8
一、採樣策略 8
二、研究限制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11
一、深度訪談11
二、問卷調查11
三、文獻參考12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思考 13
一、外省與客家研究相關文獻回顧13
二、族群理論15
三、離散理論18
四、理論思考20
第二章 族群建構的圖像22
第一節 外省人的形塑23
一、流亡的歷史記憶-從中國到台灣25
二、新的身份--我是「外省人」28
第二節 來自原鄉的客家人32
一、我的家鄉在五華32
二、中原客家的論述34
三、五華阿哥最硬頸37
第三節 「外省客」的成因與認同40
一、「外省」中的客家40
二、新个台灣客家:台灣客家族群的想像41
三、「外省客」與「新个客家人」的差異42
四、「外省客」的認同43
小 結48
第三章 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50
第一節 移民的生活適應50
一、配偶的選擇50
二、居住地的選擇56
三、移民、苦力--移民精神?客家精神?58
第二節 與在地的互動經驗63
一、因職業接觸類型63
二、個人興趣接觸類型68
三、堅持不過家類型70
第三節 個體對原鄉文化的保留與變異73
一、客家菜73
二、五華客語的保留與變異75
三、即興娛樂唱山歌86
四、宗教信仰與禮俗87
小 結94
第四章 外省客家的集體記憶與移民文化95
第一節 移民互助組織—同鄉會95
一、成立背景95
二、社團組織及其功能96
三、移民文化的儀式再現101
第二節 祭祀與墓葬事務之興辦103
一、五華墓園介紹103
二、墓園內涵104
第三節 鄉愁的集體書寫106
一、懷念家鄉的必然──同鄉會刊106
二、文史工作者的使命──文獻編撰108
三、作為客家認同的論述──山歌作品110
小 結113
第五章 結論114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4
第二節 省思與願景115
一、承認差異116
二、異同並存、發展差異117
三、多元文化之省思118
學位論文
1.彭芊琪,2005年,《外省客家人的本土化:以廣東陸豐莊氏宗親會為例》。新竹: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唐於華,2003年,《台南市水交社眷村居民的文化與族群身份變遷》。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3.吳中杰,1999年,《台灣福佬客分佈及其語言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邱仲森,2005年,《台灣苗栗與廣東興寧客家話比較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張永安,2002,《第一代外省男性的家庭意涵、家庭互動及家庭教養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6.林丘湟,2005,《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7.陳啟民,2000,《國民黨對外省族群的統治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林瑞珍,2006,《遠嫁似曾相識的他鄉-廣東梅州客家女子於台灣南部客家庄的生活》。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9.孟智慧,2003,《從嶔岑與石濤農場人群的研究看離散人群的認同》。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10.彭尉榕,2006,《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江俊龍,1995,《台中東勢客話方言詞彙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邱湘雲,《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3.吳國弘,2002,《中國大陸客家文化特質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錢弘捷,2005,《戰後台灣小說中老兵書寫的離散思維》。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黃琦君,2002,《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施諭靜,2004,《此客非彼客?從詔安客家的認同行動談起》,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7.劉秀美,2000,《日治時期六堆客家祠堂建築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8.葉日嘉,2005,《兩岸客家研究與客家社團之政治分析-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中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專文
19.吳中杰,2007,<屏東市林仔內的揭揚河婆客家話>,頁28-43。收錄於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編「2007客家社會與文化及教學資源整合」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20.利亮時、周璟慧,2007,<客家團體的比較研究:以台北五華同鄉會和新加坡應和會館為例>,頁44-63。收錄於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編「2007客家社會與文化及教學資源整合」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21.《台北市五華同鄉會21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台北市五華同鄉會,1976。
22.《台北市五華同鄉會30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台北市五華同鄉會,1984。
23.《台北市五華同鄉會50週年暨新會所落成紀念特刊》,台北:台北市五華同鄉會,2004。
24.《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第一期至第十六期。台北:台北市五華同鄉會。
網站
25. 宋國誠,《後殖民的文本世界》。引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1901385。
26. 吳潛誠,<喂,你是哪一國人?──解構國族‧文化認同>,原載1995.8.28民眾日報第4版。
27. 李強,<影響我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引自
http://soc.thu.edu.tw/acdamic/firework/conference2002120708/conference%20paper /Lee's%20paper.htm。
28. 楊長鎮,<民族工程學中的客家論述>, 引自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6-3.htm。
29. 張炎憲,<談國家歷史與地方文史工作的關係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引自http://www.twcenter.org.tw/a05/a05_01_06.htm。
30. 林翠真,<女性主義的離散美學閱讀-以《桑青與桃紅》為考查對象>,引自 http://www.ncu.edu.tw/~chi/news/paper/hingpaper13.htm。
31. 王幼華,<客家族群的定位與文學史撰述>,引自http://www.ethnos.nccu.edu.tw/0601PDF/8.pdf。
32. 楊偉中,<黨國權貴污名化外省族群>,引自2007年5月26日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26/today-o1.htm。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黨對外省族群的統治分析
2.
日治時期六堆客家祠堂建築之研究
3.
台中東勢客家方言詞彙研究
4.
戰後台灣小說中老兵書寫的離散思維
5.
此客非彼客?--從詔安客家的認同行動談起
6.
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化研究
7.
第一代外省男性的家庭意涵、家庭互動及家庭教養之研究
8.
遠嫁似曾相識的他鄉-廣東梅州客家女子於台灣南部客家庄的生活
9.
從嶔岑與石濤農場人群的研究看離散人群的認同
10.
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
11.
中國大陸客家文化特質之研究
12.
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
13.
兩岸客家研究與客家社團之政治分析-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中心
14.
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研究
15.
客家文化研究生之學業資訊尋求行為:資訊視域之觀點
1.
29. 張炎憲,<談國家歷史與地方文史工作的關係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引自http://www.twcenter.org.tw/a05/a05_01_06.htm。
1.
外省客家人的本土化:以廣東陸豐莊氏宗親會為例
2.
被遺忘的外省客家移民─ 戰後河婆客的集體記憶與認同之分析
3.
國民黨對外省族群的統治分析
4.
中國大陸客家文化特質之研究
5.
遠嫁似曾相識的他鄉-廣東梅州客家女子於台灣南部客家庄的生活
6.
污名、自我、與歷史: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
7.
眷村文化的形成與外省人的認同研究-以台南縣仁和村為例(1950~2007)
8.
外省族群後裔的身分認同、形成與轉變-以70年代及80年代為例
9.
重新定義「台語」-客家人對「台語」名稱的態度分析
10.
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
11.
閩客通婚家庭成員對客家族群認同之研究
12.
兩岸客家研究與客家社團之政治分析-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中心
13.
外省第三代的國家認同
14.
此客非彼客?--從詔安客家的認同行動談起
15.
第一代外省男性的家庭意涵、家庭互動及家庭教養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