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1982)。漢語音韻學。北京市:中華書局。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王克芬、蘇祖謙(1996)。中國舞蹈史。臺北市:南天書局。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
張中煖(1997)。人與舞蹈。載於平珩(主編),舞蹈欣賞(頁2)。臺北市:三民出版社。
石奕龍(2006)。物質文化。載於陳國強(主編),文化人類辭典(頁139)。臺北市:恩楷股份有限公司。
江日新(1977)。舞蹈的語言性格。鵝湖月刊,3(6),30-31。江運貴(1996)。客家與台灣。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李天民(1988)。舞蹈藝術論。臺北市:正中書局。
楊鶴書(1996)。試論客家文化的源頭。1996汀江與客家人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頁24)。北京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林恩睦(2006)。富興村的福德祠。載於吳兆王與彭宏源(主編),尋找先民的守護神(頁79)。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
尚新建、杜麗燕(1992)。梅洛龐蒂-現象學與結構主義之間。臺北市:桂冠圖書。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陳運棟(1993)。客家人。臺北市:東門出版社。
黃秋芳(1993)。台灣生活客家紀事。臺北市:臺源出版。
陳貽寶譯(1996)。文化研究。臺北市:立緒文化。
張志遠(2007)。文化探險全紀錄。苗栗縣:張志遠文化工作室。
楊國鑫(1993)。臺灣客家。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
劉還月(1999)。臺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市:常民文化。
賴珆縝(2005)。台灣客家舞蹈創作研究-以朗格符號論學為基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