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7: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秀玫
研究生(外文):Hsiu-Mei Chang
論文名稱:臺灣地區民眾社會整合狀況、親密關係支持與心理衛生關係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intimacy support on mental health in a Taiwanese sample
指導教授:蔡明璋蔡明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Chang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中文關鍵詞:臺灣社會整合親密關係社會支持心理衛生
外文關鍵詞:Taiwansocial integrationintimate relationshipsocial supportmental healt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5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利用2001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四期第二次家庭組問卷資料進行分析,探討社會整合狀況(social integration)和親密關係支持(intimacy support )對臺灣地區民眾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的影響,並比較這兩種重要變項間的差異情形,據以檢視社會整合理論和親密關係理論。
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之後,OLS迴歸分析發現社會整合狀況中僅以就業狀況的影響力最穩定,婚姻狀況和居住模式之同住人數及同住已婚人數則因不同心理衛生層面而定,至於宗教信仰和居住模式中同住有工作收入人數及同住成年人數在本研究中則不顯著。親密關係支持中,除了家人關心偶有不顯著之外,其餘的親密關係(親戚和朋友關心)支持都與個人心理衛生各層面呈現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結論為:親密關係支持對個人心理衛生的影響大於社會整合狀況。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進行歸納,對理論意涵加以回應,並對未來研究方向給予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how social integration and intimacy support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Taiwanese people. The data used is the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family module of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4th wave collected in the year of 2001). After having controlled the variations of personal background、the findings from OLS regression estim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trong influences of employment、which supports the social integration hypothesis. The effect of marital status and models of living vary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Numbers of the family with income and numbers of adult are insignificant in this study. Upon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intimacy support、we found that personal mental healt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ost intimacy support variables (particularly of kin and friends). The result of this paper implies: The influence of intimacy support exerts strong influence while social integration shows less effect on personal mental health. The concluding section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this study.
目 錄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社會整合理論與實證研究探討 7
第二節 親密關係理論與實證研究探討 1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19
第四節 研究架構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3
第一節 資料來源 23
第二節 概念定義與變項測量 23
第三節 分析方法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35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描述 35
第二節 社會整合狀況與個人心理衛生關係 39
第三節 親密關係支持與個人心理衛生關係 47
第四節 社會整合狀況、親密關係支持與個人心理衛生關係之比較 4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未來建議 5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7
第二節 未來建議 59
附 錄 61
參考書目 63
表 次
表4-1 個人背景資料統計表 36
表4-2 社會整合狀況統計表 37
表4-3 親密關係支持統計表 38
表4-4 個人心理衛生狀況統計表 39
表4-5 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民眾社會整合狀況與心理衛生多元迴歸分析 46
表4-6 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民眾親密關係支持與心理衛生多元迴歸分析(一) 53
表4-7 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民眾親密關係支持與心理衛生多元迴歸分析(二) 54
表4-8 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民眾親密關係支持與心理衛生多元迴歸分析(三) 55
表4-9 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民眾親密關係支持與心理衛生多元迴歸分析(四) 56
圖 次
圖 2-1 研究架構圖 22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於德林,2005,〈台灣民眾對外來配偶移民政策的態度〉。《台灣社會學刊》10:95-148。
朱明若、李姣姿,2001,〈全球化之下工作壓力對職工身心健康之影響及整合性的對策〉。《台灣衛誌》20(6):413-422。
吳明隆,2006,三版,《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惠玲,2004,《失業者的尋職過程與工作期待》。台北: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宏 明,2004,〈佛教在香港社會整合中的角色及其作用〉。《香港佛教》524:10-13。
李 強,2006,〈職業共同體:今日中國社會整合之基礎—論」杜爾克姆主義」的相關理論〉。《學術界》3。
李盈慧,2006 ,《女性心理健康之初探》。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精神衛生護理組碩士論文。
李美玲,1994,〈二十世紀以來台灣人口婚姻狀況的變遷〉。《人口學刊》16:1-16。
林松齡,1997,〈家庭經濟資源的多寡與穩定對婚姻品質的影響:以臺中地區為例〉。《臺灣銀行季刊》48(2):347-363。
周皓、章寧,2003,〈流動兒童與社會的整合〉。《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
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1998,〈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援與老人身心健康〉。頁227-265,收錄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徐國慶,2000,〈塗爾幹論職業團體與市民社會〉。《教育社會學通訊》24:11-24。
郭景萍,2006,〈塗爾幹:整合社會的集體感情研究〉。《學術論壇》3。社會學人類學中國網www.sachina.edu.cn
章英華,1997,〈都市化、階層化與生活型態〉。頁229-263,收錄於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O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章英華、傅仰止,2002,《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四期第二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陳美吟,2004,《國營事業中年員工生命轉折:面臨民營化組織變革的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雯,2004,《不同年齡組未婚單身女性的心理健康:驗證此問題柯氏心理衛生程式之可用性?》。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樹仁,2002,〈臺灣都市化程度析疑〉。《台灣社會學刊》27:163-205。
黃仁峰,2004,《老榮民鄰里社區網路支援、社區意識與台灣地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董智慧 趙淑珠,1998,〈單身類型、社會支援與心理健康之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6:267-304。
傅仰止,1997,〈夜間活動人口的型態與特質〉。頁311-357,收錄於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O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趙幼蘭,2004,《台灣失業勞工的生活困境與社會排斥之探討》。台北: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淑珠,2003,〈未婚單身女性生活經驗之研究:婚姻意義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報》34(2):221-246。
鄒浮安,1997,《著名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英玲,2005,〈台灣的家務分工:經濟依賴及性別的影響〉。《台灣社會學刊》34:115-145。
廖成敏,1999,〈台灣民眾個人背景變項、道德觀念與心理健康之關連性探討〉。《台灣教育》587:51-59。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璋,2004,〈台灣夫妻的家務工作時間:親密關係的影響〉。《台灣社會學刊》8:99-131。
蔡文輝,1990,《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謝淑萍,2004,《當代台灣女性外遇發展之社會學研究》。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文慎、張新儀、石曜堂、溫啟邦,2003,〈國人自覺心理健康:200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台灣衛誌》22(6):465-473。
戴維.賈裡、朱莉婭.賈裡原著、周業謙、周光淦譯,2005,二版,《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羅凱南,2000,《社會支援、人格特質、個人屬性對老年人心理幸福滿足感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靜利,2004,〈同居的生育意涵與台灣同居人數估計〉。《台灣社會學刊》32:189-213。
英文文獻
Arling、Greg ,1976,「The Elderly Widow and Her Family、Neighbors and Friend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4):757-768.
Aronson,Elliot、Timothy D. Wilson and Robin M. Akert著、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Blau、Peter M.,1960、「A Theory of Sociqal Integ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5(6):545-556.
Calhoun、Craig、Donald Light and Suzanne Keller著、林瑞穗譯,2002,《社會學》。台北:麥格羅希爾。
Cohen、Philip N.,2001、「 Review :The Ties That Bind: Perspectives on 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by Linda J. Waite; Christine Bachrach; Michelle Hindin; Elizabeth Thomson; Arland Thornto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30(3):241-242.
Cuff、E.C.、W.W. Sharrock and D.W.Francis著、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 譯,2003,《最新社會學的理論觀點》。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Durkheim、Emile原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Durkheim、Emile原著、黃丘隆譯,1989,《自殺論》。台北市:結構出版群發行。
Durkheim、Emile原著、渠 東譯,2006,《社會分工論》。台北市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
Felmlee、D. and Sprecher,S.,2000,「Close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tersections and Future Path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3(4):365-376.
Hughes、Michael and Walter R.Gove ,1981、「Living Alone、Social Integration、and Mental Health.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7(1):48-74.
Jamieson、Lynn著、蔡明璋譯,2002,《親密關係 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台北:群學出版社。
Lee、Yean-Ju、William L. Parish and Robert J.Willis,1994、「Sons、Daughters、and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in Taiw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9(4):1010-1041.
Simmel、Georg著、曹衛東、王志敏、刁承俊譯,2005,《現代性、現代人與宗教》。台北:商周出版社。
Smelser、Neil原著、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1,《社會學》台北:桂冠。
Tigges、Leann M.、Irene Browne and Gary Green,1998、「Social Isolation of the Urban Poor: Race、Class、and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Social Resources. 」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9: 53-77.
Tsai、Ming-Chang,2006、「Sociable Resources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Intimate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Taiwan. 」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3(1):151-169.
Wade、Terrance J. and David J. Pevalin 、2004、「Marital Transitions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5(2):155-170.
Waite、Linda J.,1995,「 Does Marriage Matter?」 Demography 32(4):483-5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