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吳幼妃,1982。父母與同儕對國中學生教育抱負影響之研究。教育學刊,第1期,89-124。2. 吳孟錞,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擾、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3. 吳國淳譯,1996。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五南出版社。
4. 吳淑禎,1991。早期家庭經驗對大學生的社會興趣與生活方式之影響ㄧ阿德勒觀念的探討。國立彰化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5. 吳燕和,1998。華人父母的權威觀念與行為:海內外華人家庭教育之比較研究。高雄:麗文。
6. 李鴻章,1999。台灣地區背景因素對子女教育的影響之變遷—以民國73年和民國86年做比較。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2期,251-266。7. 周新富,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301-326。
8. 周裕欽、廖品蘭,199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對子女教育期望之關連性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0期,313-330。9. 周曉華,2006。遺失資料之多重填補方法。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研討會。
10.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1. 林淑娥,2003。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參與學校教育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2. 林義男,1989。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第11期,95-141,復文書局。13. 邱靜娟,1993。國中生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4.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5. 姚若芹,1986。母親就業、家庭社經地位與父母態度對國中生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6. 洪毓景,2002。子女知覺父母親參與子女學習量表之發展。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論文發表。
17.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期刊,第19期,93-125。
18. 張世平,1984。高中生的教師期望、父母期望、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教育研究集刊,第26期,115-122。
19. 張春興,1981。高中生的自我知覺與對父母期待知覺間的差距與其學業成績的關係。教育心裡學報,第14期,31-40。
20. 張苙雲,2003。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第一波(2001)資料使用手冊、題項對照表【2004.12.31版】及第一波(2001)高中職、五專學生、家長問卷。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管理、釋出單位】。21. 張苙雲,2003。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第一波(2001)高中職、五專學生、家長之公共使用版電子檔。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管理、釋出單位】。22. 莊昌憲,2001。仁愛多達‧魯古塔雅部落家長對於學區國小學校經營期望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3. 莊啟文,2001。都市原住民家長教育價值觀與其對其子女教育期望之研究:以四個排灣族家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4. 陳建州,2004。教育期望的性別差異:高中、高職的比較。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廿六期,43-57。
25. 曾建章,1996。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之他人期望與壓力感受及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6. 黃淑惠,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親教養方式、教育期望與親子關係之模式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7. 黃菁瑩,1999。台灣地區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之差異—性別角色觀和學校功能觀的仲介影響。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8. 黃毅志,1999。社會階層、社會網絡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巨流出版社。
29. 楊景堯,1993。高雄地區不同公立高中父母教育程度、父母感情與教育期望差異之調查研究—下。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第43卷第5期,2-10。
30. 楊瑩,1988。台灣地區教育擴展過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差異機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31. 劉玉燕,1981。教師期望與社經地位對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2. 蕭惠蘭,2003。高中女生性別意識、教育期望、科學成就對升大學選擇科系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3. 謝小岑,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第9期,205-231。
34.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巨流圖書公司。
35. 簡伊淇,2002。國小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對教師、父母期望之決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6. 蘇慧玲,2005。東南亞籍母親教育價值觀及對子女教育期望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 Agresti, A. (2002).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Hoboken.
2. Davis, M. & Kandel, D. B. (1981). Parental and peer influences adolescents’educational plans: Some further evi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7(2), 363-387.
3. Duke, D. G. (1993). Parental expec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chievement in algebra I.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to the 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Memphis State University. UMI Disseration Services.
4. Helling, M. K. ( 1993 ). School-based information to parents and parents’educational /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2327.
5. Kaplan, D. S., Liu, X., & Kaplan, H. B. (2001). Influence of parents’self-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on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6), 360-369.
6. Richman, E. R. (1990). Parentalachievement expectations and parental warmth: Their relationship to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CD ROM). Abstrav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9032032.
7. Rubin, D. B. (1987). Multiple Imputation for Nonresponse in Survey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8. Schafer, J.L. (2002). Analysis of Incomplete Multivariate Data. Chapman & Hall, UK.
9. Seginer, R. (1983). Parents’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9(1), 1-23.
10. Sewell, W. H., Haller, A. O. & Portes, A. (1969). The educational and early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proc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2(1), 82-89.
11. Sewell, W. H., Haller, A. O. & Straus, M. A. (1957). Social status and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aspir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2(1), 66-73.
12. Shulman, B. H., & Mosak, H. H. (1988). Manual for life style assessment.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
13. Spenner, K. I. & D.L. Featherman (1978). Achievement Ambi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 373-420.
14. Xie, Q., & Hultgren, F. (1994). Urban Chinese parents’perceptions of their strengths and needs in resring only sons and daughters.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2(3), 34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