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1fb:e713:2b67:6e7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6: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俊志
研究生(外文):Chun-Chih Chou
論文名稱:自動交易系統與策略評價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utomatic Trading System and Analysisof Strategies
指導教授:呂育道呂育道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8
中文關鍵詞:指數期貨系統策略
外文關鍵詞:index futuressystemstrate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7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此篇論文中,我們實作了一個自動交易系統,結合交易策略評價的概念,可根據盤中即時資料自動進行模擬或實務操作。系統可擷取券商報價,自動進行以市場現況為準的模擬交易,代替人工的看盤及下單買賣動作,可做為期貨1999-2007年每日交易資料以及美國道瓊指數期貨1996-2007年之每日交易資料為模擬市場交易研究之技術平台。在策略評價部分,主要從獲利性方面探討,選擇台灣加權指數研究標的,依此進行數據分析。全球性股市脈動往往有其高度連動性,而其中美國道瓊指數又可說為最具指標特性。以此資料針對市場上數種知名指標進行獲利性研究,如MA、KD、RSI、MACD、William %R等。進而產生實務可行的交易策略,並依此交易法則建立自動化交易系統。
In this thesis, we implement an automatic trading system and evaluate some trading strategies. Simulated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can be executed automatically by real-time intraday data. System can capture transaction data provided by the market.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search platform.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strategies, we mainly focus on the profitability aspects and use the daily transaction data of Taiwan''s Weighted Index futures from 1999 to 2007 and the Dow Jones index futures from 1996 to 2007. By back-testing of these data, we analyze several well-known tr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MA, KD, RSI, MACD, William %R, and so on.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方法2
1.3 論文架構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期貨市場 .4
2.2 基本投資類型6
2.3 系統交易7
2.4 理想買賣點概論.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14
3.1 概述.14
3.2 自動交易系統設計 15
3.3 交易策略建構 19
3.4 策略評價設定.24
第四章 實驗結果.27
4.1 交易策略實驗結果.27
4.2 策略績效分析比較.40
4.3 自動交易系統.42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46
5.1 結論. .46
5.2 未來展望 46
[1] Appel, G. and W. F. Hitschler, 1979, “Stock Market Trading System.” South Carolina: Traders Press.
[2] Dahlquist, J. R., 1998, “Technical Market Indicators: Analysis & Performance.” New Jersey: John Wiley and Sons.
[3] Khandani, A. E. and A. W. Lo, 2007, “What Happened to the Quants in August 2007?” Working Pape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 Lo, A. W., 2001, “Risk Management for Hedge Funds: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57, pp. 16-33.
[5] Miles, R. P., 2003, “Warren Buffett: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Methods Used by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Chicago: Nightingale Conant.
[6] Prechter, R. R., 1998, “Elliott Wave Principle: Key to Market Behavior.” Georgia: 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 Inc.
[7] Soros, G., 1995, “The Alchemy of Finance :Reading the Mind of the Market.” Taipei: Linking Publishing Company.
[8] Tier, M., 2005, “The winning Investment Habits of Warren Buffett & George Soros.” Taipei: Linking Publishing Company.
[9] Wilder, J. W., 1978, “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 North Carolina: Trend Research Greensboro.
[10] Williams, L., 1979, “How I Made One Million Dollars.” New York: Windsor Books.
[11] Watsham,T. J., 1998, “Futures and Options in Risk Management.”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2] 林昌義,1995,“期貨交易之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13] 林清茂,2003,“擺盪指標精論”,台北,六景彩印。
[14] 林慶茂,2004,“順勢交易策略應用於台灣加權指數期貨之實證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楊士賢,2003,“應用馬可夫決策過程進行台股期貨日內交易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日盛證券網站,2007,“股價指數期貨策略運用之探討”,www.jihsunfutures.com.tw。
[17] 台灣期貨交易所網站,2007,www.taifex.com.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邦雄:〈從修養功夫論莊子「道」的性格〉,《鵝湖月刊》,第21卷第6期,1995年。
2.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鵝湖月刊》,7卷第7期,1982年1月。
3. 毛忠民:〈老子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第25期,1991年。
4. 丁原植:〈老莊哲學中「有」「無」概念之辯證開展〉,《哲學論集》,第15期,1982年。
5. 朱榮智:〈莊子的自由精神〉,《鵝湖月刊》,第17卷第1期,1991年。
6.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第14卷第6期,1987年6月。
7. 鄔昆如:〈道家「無為無不為」的倫理思想〉,《哲學論集》,第29期,1996年。
8. 張家焌:〈莊子內篇思想新探〉,《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7卷第2期,1990年2月。
9. 張家焌:〈莊子內篇思想新探(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7卷第3期,1990年3月。
10. 張家焌:〈道德經思想釋疑〉,《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6卷第9期,1989年9月。
11. 張家焌:〈道德經思想釋疑(中)〉,《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6卷第10期,1989年10月。
12. 張家焌:〈道德經思想釋疑(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6卷第11期,1989年11月。
13. 傅佩榮:〈莊子人觀的基本結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5卷第1期,1988年。
14. 嚴靈峰:〈老莊的認識論〉,《哲學論集》,第17期,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