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五南,台北。
2.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雄獅圖書,台北。
3.吳芝儀, 1999,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台北。
4.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遠流,台北。
5.國立教育資料館編,2002,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與師資培育,教育資料館,台北。
6.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台北:教育部。
7.教育部,2005,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取自http://www.edu.tw/dm,國教司
8.陳朝平,黃壬來,2002,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五南,台北。
9.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漢文,台北。
10.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台北。
11.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五南,台北。
12.王世樵,2003,“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變革”,美育,132期,頁58-64。
13.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期,頁23-31。14.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期,頁22-48。15.吳沂木,1999,“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卷,1期,頁9-13。16.村田昭冶,1994,“從日本經驗看題高適應性、教育可能性的技術教育課程開發”,呂清夫譯,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7卷,6期,頁23-34。
17.吳怡靜,2000,“網上學習---如何幫忙孩子成長向前”,網上學習啟動,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18.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期,頁16-26。19.李堅萍,1998,“電腦科技與美術教育的結合—影像處理”,教師之友,39卷,42期,頁4-7。20.李堅萍,1998,“美術教育教學運用電腦教學媒體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42期,頁32-37。21.林曼麗,2000,“初探二十一世紀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國民教育,35卷,5期,頁36-41。22.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期,頁3-9。23.徐新逸,2001,“如何利用網路幫忙孩子成為研究高手?網路專題式學習與教學創意”,台灣教育,607期,頁25-34。
24.徐新逸,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實施的策略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64,頁68-84,25.袁汝儀,2000,“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現代教育論壇,頁23-33,教育資料館,台北。
26.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頁2-9。27.郭禎祥,1999,“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期,頁1-9。28.陳忠志,1999,“電腦融入各科教學”,資訊與教育,72期,頁21-26。
29.陳裕隆,2000,“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7期,頁9-14。30.黃壬來,1999,“藝術教育的三C策略”,美育,10期,頁6-16。31.黃武元、林世甫,2002,“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生活與科技”,資訊與教育,88期,頁10-14。
32.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期,頁54-61。33.葉登超,2003,“從教師資訊能力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困境及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95期,頁69-74。
34.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期,頁60-66。35.蔡清田,1997,“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教育專業與師資培育,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大書苑,台北。
36.謝誘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由教師資訊素養談資訊融入教學之道”,資訊與教育,92期,頁87-95。
37.簡瑞榮,2003,“電腦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學的應用”,教師之友,44卷,3期,頁25-32。38.顏龍源,2000,“主體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 0期,頁32-40。39.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85期,頁5-14。40.羅陸慧英,2000,“資訊科技與教學法共譜課堂樂章:誰在彈奏主旋律?”,中華民國第14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手冊,頁87-94。
41.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學習基礎研究”,視聽教育,36期,頁12-25。
42.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期,3卷,頁1-14,中華民國與課程教學協會。43.楊佩芬,1999,“從建構主義理論學習理論探討超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資訊與網路教學應用,頁42-63,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44.何榮桂,2001,“如何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之資訊教育”,現代教育論壇-電腦融入教學,頁2-6,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5.曾振富,2002,國民小學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室教學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研究論文。
46.王文玲,2002,國小教師資訊融入視覺藝術網路進修需求調查~以台中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7.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桃園縣資訊種子國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8.吳俊傑,2003,國小視覺藝術課程統整設計之初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49.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0.林秀芬,2000,多元智能應用於國小藝術教育課程之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51.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教育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2.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3.孫家妏,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54.梁雪萍,2004,電腦影像處理科技輔助視覺藝術概論教學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影響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5.郭詩萍,2003,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6.郭禎祥,2000,“教育改革下的藝術教育新藍圖”,亞太區美術教育會議論文集,香港教育學院,香港。
57.陳杉吉,2002,國小學童愛往幾網路專題導向式學習環境中行為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8.陳秀萍,2002,美術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9.陳榮清,2001,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0.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1.黃瓊儀,2003,國小學童運用電腦與傳統媒材進行彩畫的表現形式與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2.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3.劉政勳,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4.洪正軒,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花燈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65.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備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6.王梅芳,2005,資訊融入教學在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全球建築藝術」專案學習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67.吳翠玲,2005,「專案學習」簡介,94年1月,取自:http://ajds.nsysu.edu.tw/learn/。
68.洪燕竹,2005,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94年2月,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 edu/page1.htm。
69.張全成,2005,電腦影像處理與繪畫輔助傳統平面美術教學初探,94年1月,取自http://www.aerc.nhctc.edu.tw/。
70.維基百科, 96年12月,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71.張繼文,1996,“從資訊時代的藝術趨向探討國小美術教育”,兒童美術教育理論與實務探討,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二、英文部份
72.Elliott.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Open University,Milton Kevnes,UK.
73.England,Barbaral,2000,Acomparison of students computer generated art and students art c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edia,MEMPHIS STATE UNIVERSITY.
74.Hemmerla,Paul Scott.,2000,Factor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instructional use of computer based technology by Missouri secondary art teachers.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75.Jonassen,D.H.,1996,Compers in the classroom: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New Jersey:Prentic-Hall.
76.Mathews,J.C.,1997,Computers and Art Education,ERIC Digest,.Bloomington,IN: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77.Morgan,A.,1983,.Theoretical aspect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14,1.
78.Moursund,D.,1999,.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Eugene,OR: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79.Thomas,J,W.,2004,.Areview of research of oroject-based learning.Retrieved November 16,2004 for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autodesk.com/foundation.
80.Thomas,J,W.,Mergendoller,J.R.,&Michaelson,A.,1999,.Project-based learning:A handbook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 Novato,CA:The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