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一顧、張德銳(2005)。教育研究月刊,135,81。
丁剛(2003)。教學創新的內在動力。課程與教學季刊,2003,6(2),1-10。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方德隆(2004)。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毛連塭 郭有遹 陳龍安 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文科(198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出版公司。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司琦(1997)。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田耐青(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再概念化。課程與教學季刊,6(1),61-72。田耐青、張景媛(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補充說明。台北:教育部。
丘愛鈴(2006)。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論初探。教育學刊,27,145-174。何英奇(2001)。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刊於歐用生、莊梅枝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380-39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印。
何縕琪、張景媛 (2003):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對國小教師的教學知識與信念以及社群關係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4卷2期,157-178。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木崑(2004)。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清山(1999)。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吳清山(2000)。學校績效責任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6,3-13。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吳雅琪(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璧如(2005)。教師效能感的縱貫性研究—以幼教職前教師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8,383-408。吳碧霞(2004)。以「協同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0)。日本綜合學習時間及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省思。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邁向新世紀:比較教育理論與實際(頁193-212)。台北市:台灣書店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義男(2001)。從探索活動之設計到經驗學習之反思。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416-427。
沈翠蓮(2005)。創意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周水珍(2004)。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9,61-84。周淑卿(1999)。由課程決策問題談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教師天地,101,32-38。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天佑(2004)。學校經營品質管理策略。教師天地,128,23-29。
林明地(199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林佩璇譯(2000)。J.A.Beane著。課程統整的理論。載於黃光雄(主編),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頁9-34)。台北:學富。
林素卿(2003)。從建構式數學教學的迷思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國教天地,151,97- 101。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偉文、吳靜吉、詹志禹。(2002)。樂在其中的創意教師:教師創意教學內在動機、教學省思與創意教學之關係。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創造力與創新研究中心主辦之「2003創造力實踐歷程」研討會之論文,台北。
林雅玲(2003)。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燕珍(2003)。中小學教師應用科技於教學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林寶山(1990)。教學論。台北:五南。
邱瓊慧(199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洪久賢(2001)。綜合活動統整課程與教學策略。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開創新世紀-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研討會」會議手冊(頁37-55),台北。
洪久賢(2004)。綜合活動之批判性建構教學。課程與教學,7(2),57-74。
洪榮昭(2002)。創意教學成效評估指標。2007年4月2日,取自http://www.ccda.org.tw
洪榮昭、林雅玲、林展立(2004)。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四位創意教學特優教師的個案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5(4),頁375-392,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洪榮昭(2004)。問題導向學習(PBL)的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28,45-48。范郁如(2005)。國中綜合活動實施創意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孫敏芝 (2007)。國民小學教師課程自主權的實踐與限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0(2), 頁65-80。台北:師大書菀。高紅瑛(2000)。協同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77,57-62。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強華(1997)。創造學校與社區互動的新境界。台灣教育,558,2-9。
秦秀蘭(2002)。親師合作與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5,38-47。秦夢群主編(2007)。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張玉卿(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指南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振成(2001)。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與策略。菁莪,12(4),66-99。
張添洲(2002)。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第387期,頁43-47。
張景媛(2007)。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培養與創新教學。中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實務研討會手冊,9-1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邱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6)。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 (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2)。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小教師基礎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許寶強(2006)。教師在分組學習中的角色。2007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ln.edu.hk/mcsln/liberal/liberal20.shtml
許瀞尹(2005)。綜合活動實施創意教學方案之成效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郭明堂(2003)。資訊科技在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融入與應用。國教天地,154,20-29。郭雅惠(200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伯璋(1995)。學習社會中的學校教育改革。台灣教育,239,10-13。
陳祥裕(2006)。協同教學在國小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情形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鳳妹(2003)。國民小學教師協同教學困擾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7):教育研究法(修訂版第四版)。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譯(2005)。質性教育研究(原著出版年:1998)。嘉義市:濤石。
黃永和、莊淑琴(2004)。協同教學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7,64-77。黃明月(2000)。成人經驗學習理論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學刊,29,35-56。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旭鈞(2007)。學校行政人員的課程與教學領導。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頁87-124)。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主編(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林佩璇(2004)。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桂敏(2007)。資訊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婉琪(2002)。淺談創意教學。台灣教育,614,51-53。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課程之結構〉,公教資訊,3(2),19-37。
黃譯瑩(2001)。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綜合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黃譯瑩(2003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論與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小教師基礎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黃譯瑩(2003b)。統整課程及其「系統分形模式」之再認識:尋找另一條認識的出路,科學教育學刊,11(2),1-24。
莊展榮(2007)。體驗學習應用在綜合活動領域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程仁慧(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楊鈴羢(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葉天喜(2004)。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葉玉珠(2005)。創意發展:生育乎?養育乎?教育研究月刊,133,63-74。葉興華(2002)。重視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層級的課程實施問題。教育研究月刊, 104,110-115。詹秀美(1990)。影響創造力的環境因素。資優教育季刊,34 期,15-20 頁。游家政(2002)。課程革新。台北市:師大書苑。
游弋珊(2007)。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課程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甄曉蘭 (2001)。從課程組織的觀點檢討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4 (1),1-19。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高等教育。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歐用生、陳伯璋主編(2003)。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高雄:復文。
潘慧玲(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卷,4期,129-168。
蔡清田(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行動探究。台灣教育,1999(581),9-21。
賴郁璿(2004)。國小專家初任教師教學歷程之比較研究—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美娟(2005)。綜合活動教師實施創意教學之專業成長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顏妙桂(2001)。許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未來:兼論「休閒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台灣教育,602,2-8。
羅幼蓮(2005)。國小教師團隊發展創意教學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羅寶鳳、白亦方(2002)。經驗學習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策略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5(4),89-106。蕭福生(1999)。國民小學協同教學實施之分析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二、英文部份
Beane,J.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N.Y.:Teachers College .
Boud,D.and Walker,D.(1992). In the midst of experience:Developing a model to aid learners and facilitators. In J. Mulligan and C. Griffin(Eds.). Empowerment through experiential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Jarvis, P., Holford, J. & Griffin, C. (199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Kolb,D.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k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Palmer,J.M(1991).Planning wheels turn curriculum around.Educational Leadership,49(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