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2/08 02: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子墨
研究生(外文):Tzu-mo Y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y us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in primary school
指導教授:王昌斌王昌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pi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數位教材國民小學教學效能
外文關鍵詞:primary schoolteaching efficiency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3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瞭解嘉義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工作效能之關係,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透過文獻分析、理論探討,建立研究架構,因研究需要自編「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教學效能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抽取嘉義地區的小學教師為樣本,發放196份問卷,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1、教師個人背景特質以女性、青壯年、大學畢業、服務年資6-15年、認為運用數位教材對教學有很大幫助及資訊能力普通等。
2、教師運用數位教材及教師教學效能的表現情形皆屬於中上。
3、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規模、服務年資、運用數位教材態度、資訊設備、資訊素養)不同,在教師運用數位教材的構面或整體有差異。
4、教師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學校規模、教育程度、運用數位教材態度、資訊素養)不同,在教師教學效能的構面或整體有差異。
5、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教學效能具有正面低、中度相關。
6、教師運用數位教材中的「演講式教材及影音式教材」對教師教學效能有正向預測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人員與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ayi area using the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give the proper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via literature survey and theory discussion,to establish the studying structure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us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It was adopted from random samples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ayi area, We employ som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s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for data analysis。We come to conclude as following:
1. Teachers who have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specialities, female, young and middle-aged,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and 6-15 20 years seniority, believed that to use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great help for teaching and had ordinary information ability.
2. The performence of teachers us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is beyond level average.
3.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eties(Scale of the school, service seniority , the attitude of us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information equipment,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has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r the whole aspect of using the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4.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eties(gender, scale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degree, attitude of us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has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r the whole aspect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5. Teacher use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have low and mild relevant.
6. Teacher using "lecturing-typ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udio-visual type teaching material" in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has positive result of predicting with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t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future research.
論文口試合格証明ii
著作財產權同意書iii
論文指導教授推荐書iv
誌謝v
中文摘要vi
英文摘要vii
目錄ix
表目錄xi
圖目錄x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流程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及待答問題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運用數位教材的現況、發展9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25
第三節 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9
 
第四章 結果分析62
第一節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之樣本特性分析62
第二節 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教學效能之整體分析66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教師運用數位教材差異之分析69
第四節 教師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教師教學效能之分析79
第五節 教師運用數位教材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分析89
第六節 教師運用數位教材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關鍵影響性分析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建議99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專家效度問卷 107
附錄二:預試問卷116
附錄三:正式問卷119
中文部分
 
行政院主計處(2006)。國情統計通報。檢索於2009年10月15日,自行政
 
院主計處院。網址: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611016102471.pdf
 
施文玲(2007)。以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數位化教學策。生活科技教育月刋(電子) 。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9日。網址 http://tea.smvhs.kh.edu.tw/dyna/data/user/wenling/html/20071221111301/life%20education39(6).pdf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9月24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97-100year.pdf
 
溫嘉榮、施文玲、鄧朱雅(2005)。導入數位化教學的師資培訓策略之研究。發表於第九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夏威夷楊百輸大學主辦。2005.06.06-09. 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23日。網址:http://tea.smvhs.kh.edu.tw/dyna/data/user/wenling/html/20071221111301/paper.htm
 
王文玲(2003)。國小教師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網路進修需求調查~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新竹縣。
 
王秀惠(2002)。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江榮義(2004)。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以屏東地區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大學,屏東。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81,1-6。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明隆、林義雄(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視聽教育,43(1),11-25。
 
吳清山(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185-206。
 
吳聲毅(2004)。數位教材製作。台北:金禾資訊。
 
吳璧如(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吳麗花(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李欣慧(2006)。教師情緒智慧、教師權能與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台北。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航申(2004)。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李義倫(2004)。南部地區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效能與教學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台南。
 
周永記(2003)。教師教學使用資訊科技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周韻芳(2008)。數位教材之動機設計對網路學習者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海青(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林真鳳(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倫理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林莉雯(2008)。臺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師教學媒體使用情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邱浩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施文玲(2006)。教師導入數位化教學之理論模式。生活科技教育月刋(電子版),39(6),http://www.ite.ntnu.edu.tw/06/jj/book/doc/專 1-39(6).pdf
 
施如齡、吳香儀(2007)。數位學習時代的高等教學觀。教育資料與研究,78,41-60。
 
唐介華(2003)。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及電腦焦慮與其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徐志文(2008)。教師教學效能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對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高玉玲(2009)。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澎湖縣與基隆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台北。
 
許政穆(2002)。E-learning教材設計工具介紹。資訊與教育,89,33-42。
 
郭吉模(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變革關注語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台東市。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高雄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院刊,61,221-253。
 
陳火城(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子誠(2007)。資訊科技媒體使用頻率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台東市。
 
黃政傑(1996)。教材教法的問題與趨勢。台北:師大。
 
黃淑萍(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媒體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塗淑君(2006)教學資訊素養、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楊龍立(1997)。建構主義教學評析-在課程設計上的啟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41-56。
 
溫嘉榮、施文玲(2002)從網路學習理論觀點談教師在科技變革中的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91,90-99。
 
資策會教育訓練處講師群編(2003)。數位學習最佳指引。台北。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高雄市。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備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蔡麗華(1992)。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謝靜慧(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電腦因硬策略與電腦素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縣。
 
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羅綸新(2005)。網路上教學資源與教學應用之評估。教育資料與研究,67,75-86。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鐘樹椽(2003)。問題引導式電腦教學在改進高層次學習效果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7,77~118頁。
 
外文部分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ndness, and growth.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ndura, A.(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Clark, R, E. (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or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4),445-460.
 
Dembo, M. H. & Gibson, S.(1985). Teachers’sense of efficac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chool improvement.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6(2), 173-84.
 
Dexter, S. L.; Anderson, R.E. & Becker, H. J. (1999) Teacher’s 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Technology, 27(3),10-13.
 
Ertmer,P.A.(1999).Addressing first-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T R&D,47(4),47-61.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Lefrancois, G. R.(1997). Psychology for teaching. Belmont, CA:Wadsworth.
 
Levine, J. (1998). Assessing current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A Key to efficient staff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Leaning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8), 40-43, 49.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秀惠(2002)。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2.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81,1-6。
3. 吳明隆、林義雄(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視聽教育,43(1),11-25。
4. 吳璧如(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5.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6. 林海青(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7. 施如齡、吳香儀(2007)。數位學習時代的高等教學觀。教育資料與研究,78,41-60。
8. 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9. 許政穆(2002)。E-learning教材設計工具介紹。資訊與教育,89,33-42。
10. 楊龍立(1997)。建構主義教學評析-在課程設計上的啟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41-56。
11. 溫嘉榮、施文玲(2002)從網路學習理論觀點談教師在科技變革中的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91,90-99。
12. 羅綸新(2005)。網路上教學資源與教學應用之評估。教育資料與研究,67,75-86。
13. 鐘樹椽(2003)。問題引導式電腦教學在改進高層次學習效果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7,77~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