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尤信雄等著(1990)。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方淑美(2007)。應用數位工具探討三角形三心概念的教學成效。國立交通大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王全世(2000a)。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7,36-47。王全世(2000b)。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23-31。王怡方(1998)。兒童讀經之庇度、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王財貴(1995)。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臺中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王珩(2005)。從ARCS 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19(2),89-100。
王萬清(1999)。多元智能創造思考教學/國語篇。高雄:復文。
王磊(2000)。論遠距教學中的互動理論。電化教育研究,2000(4),23-25。
朱我芯(2007)。「深秋猿鳥來心上,夜靜松夏到眼前 」--華文詩歌情境再現。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第五屆論文。
朱則剛(1991)。系統法則教學發展理念初探。視聽教育雙月刊,32,1-20。江之中(2003)。創造性兒童詩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台中縣太平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32。吳正修(2007)。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之現況探討-以台北縣幾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佳芬(1999)。十首詩的趣味教材。語文教育通訊,17,69-81。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頁76。
吳芷婷(2006)。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模式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亭儀(2006)。以ARCS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花蓮。
宋健行(2001)。我國傳統啟蒙教材研究--以臺灣地區為觀察重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雅惠(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國文學習態度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維倫 趙郁玲 莊秀綾 鄭郁臻 洪珮敏(2005)。「嘻哈唐詩碎碎唸」數位內容設計探討。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第四屆論文集,台北市。2008年9月12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icice2005/ICICE2005/html/paper/paper91.htm
周孝俊(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活動和實驗。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習科技研究所,未出版,花蓮。
林佳旺(2003)。國小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網路互動安全課程」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玟均 (2008)。不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植物」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林珍羽(2003)。創造性唐詩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創造力及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紀達(2005)。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林福美(2002)。國民小學國語文網路教學資源中心規畫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儀惠(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市。林麗娟(2007)。資訊融入—教與學之投入。教學科技與媒體,79,頁17-29。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施皇羽(2002)。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我見。教師之友,43(5),33-40。洪淑慧(2007)。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二年級唐詩教學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蘭(2001)譯。心理學。遠流。台北。原著出版年1991。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與科技媒體,59,63-73。
徐新逸、林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1),175-203。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雅芳、朱鎮宇、徐加玲(2007)。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4)。P413~434。張瑞祥(2006)。唐詩中的生命意境在國語文教學上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語文教學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
梁宗賀 黃雅貴 杜叔娟 鄭玉雨 鄭兆君(2007)。學校導入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低年級國語教學應用之研究。2007 年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07), 台中亞洲大學。
梁宗賀、黃雅貴、杜叔娟、陳煥彬、陳雅麗(2007)。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礎之ICT 教學環境建置。2007 年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07), 台中亞洲大學。
許茂青,羅希哲(2006)。資訊融入教學之理論與實務-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為例。數位典藏95年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
許凱凌(2007)。以ADDIE模式開發電視新聞識讀課程之初探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連吳卿(2008)。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童趣及其在國小國語文教學的運用。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木琳(1998)。由做中學看兒童學詩文—多元智慧教學模式。北縣教育,21,38-46。陳妙玄 (2007) 。唐詩在國小語文教育上的價值與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2006 年臺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淡江大學蘭陽校區,民國95 年12 月18-20 日。
陳惠邦(2006)。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全球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
陳靜�隉]2004)。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韻雯(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係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純(2008)。以ARCS動機模式分析大學生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學習動機。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英忠、吳淑鈴、林昭秀、黃毓華、吳三江(2002)。學習資源品質、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回饋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3),85-100。黃雅莉(2002)。詩心的尋索(初版)。台北市,文津。
黃雅莉(2003)。詞情的饗宴(初版)。台北市,文津。
黃愛娟(2002) 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研究一以中國古典詩歌教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溫雅婷(2008)。以ARCS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興華(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語文科教材教法」課程之改進。初等教學學刊,12,頁87-108。
劉 渼(2000a)。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篇。國文天地,16(1), 94-103頁。
劉 渼(2000b)。國文教學與網路—運用篇。國文天地,16(2),90-99頁。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60-6。劉世雄(2002)。探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育,35(6),24-31。劉瑩(1999)。如何指導兒童讀古詩。國教輔導,38(5),7-13頁。劉燦明(2006)。應用資訊科技於小學古詩文教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論文集。
劉耀明(2007)。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潘麗珠(2001)。古典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義涵。國文學報,30,127-162。蔡玲婉(2002)。從旗亭畫壁談詩歌吟唱教學。國教之友,54(1),27-31。蔡玲婉(2004)。國小唐詩教學探析。花蓮師院學報,18,141-158。鄭如婷(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教學學習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鄭蕤(1974)。閱讀指導與唐詩。國教輔導,14(2),10-11。蕭英勵 (2007a)。探討中小學將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策略。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電子報(e論壇),2。2008年8月15日,取自http://inservice.edu.tw/EPaper/200712/indexView.aspx?EID=48。
蕭英勵 (2007b)。資訊教育新趨勢-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例。中等教育, 58(4),118-130
蕭英勵 (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校園之省思與策略。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電子報(e論壇),1。2008年8月15日,取自http://inservice.edu.tw/EPaper/200712/indexView.aspx?EID=62。
賴苑玲(2000)。如何將Big Six技能融入國小課程。書苑季刊,48,5-38。韓珩(2002)。兒童讀經之唐詩教學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院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顏莞廷(2008)。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鳳珠、張如瑩、林靖文、曾郁芸、陳怡如(1999)。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第一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西文部份
Ball, B.(2003).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19(1),4-7.
Ball,B.(2003).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19(1),4-7.
Beeland,W.D.(2002). Student engagement, visual learning and eachnology: c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help? Action research Exchange,1(1). Available on-line at: httep://Chiron.valdosta.edu/are/Artmanscrpt/vol1no1/beeland_am.pdf
Bell, M.(2002), ‘Why use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 baker’s dozen reasons!’ Teachers. Net Gazette, Vol.3, No.1, January 2002. http://teachers.net/gazette/JAN02/mabell.html
Damcott, D., Landato, J., Marsh, C.& Rainey, W.(2000). Report on the use of the smart boar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physical science. Available at http://www.smarterkids.org/research/paper3.asp
Edwards, J., Hartnell, M. & Martin, R. (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ome lessons for the class-room. Micromath,18(2),30-34.
Fenstermacher, G. D. (1986). Philosophy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Three aspects.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Gagne,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4th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Glover, D. & Miller, D. (2001a) A report to Blackburn and Colne EAZ on new technologies. (Keel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eele University).
Glover, D. & Miller, D. (2001b) Missioners, tentatives and luddites: leadership challenges for school and classroom po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schools in the U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EMAS Conference, Newport Pagnell, October.
Hiebert, J., Gallimore, R. & Stigler, J. M. (2002, June/July). A Knowledge Base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What Would It Look Like and How Can We Ge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1(5) 3-15.
Hyeon-Suk, K. (2001).Totally intergrat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16(2),105-114.
Kennewell, S.(2001) Using 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10(1-2), 101-116.
Kennewell, S.(2001). Using 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10(1-2), 101-116.
Kennewell, S.(2004). Research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tools on teacher peda-go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MIST, Manchester,September.
Levy, P.(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Sheffield,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dis.shef.ac.uk/eirg/projects/wboards.htm.
Miller, D.(2003). Develop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ctivity. Micromath, 19, 33-35.
Moersch,C.(1995).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LoTi) :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3(3),40-42
Newhouse, C.P. (2002). The Impact of ICT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ternet. Jun. 29. 2006. Available:http://www.det.wa.edu.au/education/cmis/eval/downloads/pd/impactreview.pdf
Richardson, A. (2002)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using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 18(2), 8-12.
Smith,H.J.,Higgins,S.,Wall,K.&Miller,J.(2005) Interactive whiteboard: 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1, 91-101.
Tanner H.D.(2007). How interactive is your whiteboar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corporating Micromath, 200, p37-41.
Thomas, A.(2003). Little touches that spell success.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23 . May 2003.
Walker, D.(2003)Breath of lif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January(3),67
White, C.(2002).Creating a ‘world of discovery’ by thinking and acting globally in social studies : Ideas from New Zealand. The social Studies,93(6),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