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13: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志強
研究生(外文):HO ,Chih-Chiang
論文名稱: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上網行為之比較
論文名稱(外文):The Use of Internet and I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sabled and Abled People in Taiwan
指導教授:邱政元邱政元引用關係張明正張明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ou ,Jeng-YuanChang ,Ming-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健康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醫管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上網行為身心障礙者
外文關鍵詞:the use of internetdisab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影響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上網行為之比較,研究對象從「97年度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資料庫篩選,並自「97年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與數位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本文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內容挑選出相關之研究變項,對應兩個資料庫進行研究與資料分析。  
預測台灣地區民眾電腦使用行為之羅吉斯迴歸模型發現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及居住區域別等人口社會經濟學特性變項之下,顯示是否身心障礙者與平均每天上網時間有關聯。
另外,針對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上網行為之比較,預測其網路使用行為之邏輯斯迴歸模型發現,研究發現,在控制其他變項情況下,會使用E-mail曾使用網路休閒活動、曾使用線上傳呼軟體、曾使用網路電話、透過網路處理個人金融、曾在網路販售或購買商品、會上網搜尋網路生活資訊、沒有把握搜尋到親友需要的資料、知道政府行政機關設立之網站、過去一年曾透過政府行政機關網站、過去一年是否曾透過政府行政機關網站從事線上申請查詢資料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歸納影響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因素,針對台灣地區民眾與身心障礙者的網路使用環境,提出改善建議:建立加強身障者教育程度提昇、提供經濟弱勢上網補助、針對中老年族加強其網路學習、關注弱勢群體網路使用,進而改善我國數位落差之問題。
關鍵字:上網行為、身心障礙者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ed the dataset of the 2008 Digital Divide which conducted by RDE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ommission, Executive Yuan) to explore the use of internet and i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sabled and abled people in Taiwan. The studied subjects were those who had ever have access to internet.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fter controlling gender,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household income, and living areas, the group of disabled had more surfing hours in internet daily, had enjoyed online leisure activities and searched public announcements and policies on government websites more often than the abled. On the contrary, after controlling the same variables above, the abled group has shown more possible in using e-mail, instant messenger software, internet phone, online shopping, searching daily life information and known about public service websites of the government than the disabled peopl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nhanced the knowledge of digital divide between disabled and abled people in Taiwan. To bridge this kind of divide, the government has to emphasize and meet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disabled. They suffer from different disorders access computer and internet, only tailored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can help them out of the digital divide.

Key words: the use of internet;disable
目錄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電腦網路使用發展起源與特性 6
第二節 國內外網路使用之相關政策 14
第三節 國內外網路使用情形 26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定義 38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網路使用情形 41
第六節 影響網路使用之相關因素及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4
第二節 研究變項及操作型定義 66
第三節 研究材料 69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9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特性描述性分析 79
第二節 雙變項分析 88
第三節 迴歸分析 94
第五章 討論 110
第一節 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上網人口社會經濟學特性 110
第二節 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上網行為之差異情形 112
第三節 本章小結 11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8
第一節 結論 118
第二節 建議 12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22
參考文獻 123
附錄 135
附錄一 資料出處說明 135
附錄二 不納入家庭月收入作為控制變項之迴歸分析結果 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政府網站無障礙化作業規定。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96年度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97年度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97年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5)。2005年1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0502a.ppt。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交通部統計處(2007)。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psychpark.org/taiwan/goto.asp?siteid=1439。
內政部統計處(2009)。97年底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8至2005)。2003年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3/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4)。2004年身心障礙者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4/index.html。
維基百科(2007)。網際網路。取自:http://zh.sikipedia.org/。
教育部電算中心(2007)。網際網路(Internet)簡介。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R/EDU_MGT/MOECC/EDU0688001/tanet/environ/internet.html。
資策會(2004)。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4至2006)。台灣網路使用者行為分析報告。
王正德(2006)。寬頻網路與數位內容發展前景與關連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王嫚謙(2007)。官僚與民眾對整體無線網路使用意願之認知研究。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王秀燕(2003)。國中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探討。學生輔導,84,54-65。
王銘輝(2006)。高雄市國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情形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高雄市。
王舒薇(2002)。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交友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國政(2007)。「縮減數位落差 創造數位機會」。國家菁英季刊,15-34。
王郁文(2000)。大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性別、社會焦慮與網路諮商意願、生活適應問題接受網路諮商意願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春燕(2004)。國小資源班學障學生網路使用、電子化學習現況與期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未出版,新竹市。
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武典、王華沛(1999)。加強身心障礙者輔勵科技建設。特殊教育季刊。72,1-9。
吳宗蓉(2002)。聽障網使用者之傳播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未出版,
  台北市。
吳亭芳(2002)。肢體障礙者電腦輔具評量以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信緯(2001)。全球資訊網網頁可及性原則探討及網站可及性評估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呂生源(1997)。電腦網路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沈易達(2000)。科技多媒體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國小特殊教育,9(7):1-10。
周士峰、張喜洋(1997)。電腦網路(Ⅰ)。台北:松格資訊。
林宏熾(1995)。淺談重度障礙者轉銜階段的生涯規劃。特教園丁,11(4),5-13。
林芬柔(2002)。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FIND。
林秀珍(2004)。聽覺障礙學生網路行為之研究-以花蓮縣兩位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林育妃(2005)。網路一夜情族群網路之使用對其性態度、性行為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彰化縣。
林世懿(2004)。「日本最新IT政策-u Japan建構Ubiquitous社會」。技術尖兵。118。
段維新(2003)。肢體障礙者之資訊教育網站規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凱聲(2004)。台灣寬頻網路發展政策。取自: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關於數位台灣計畫網站。http://www.nici.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nici/faq/guest-cntbrowse.php?cut_id=139。
吳昱輝( 2001) 。淺談身心障礙者的數位落差問題與對策。 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之「資訊社會與數位落差」研討會,台北。
施香如(1998)。中學生父母對子女網路沉迷現象之態度與行為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已出版。
施盈廷(2008)。商營網站的無障礙程度-以入口網站首頁為例。電子商務學報。10(10):93-112。
陳佳宜(2006)。日本發佈世代寬頻戰略2010全國無寬頻地區降為零。資策會ACI-IDEA-FIND,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354。
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賴錦緣、楊惠玲(2001)。身心障礙者參與網路化學習的困難及其改善的方式。中正大學編:2001年台灣區學術網路研討會暨網路學習與繼續專業教育國際會議論文集:149-154,嘉義縣。
陳淑惠(1998)。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已出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怡君(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豐偉(2000)。網路不斷革命論。台北:城邦。
陳炳南(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屏東縣。
黃翔祺(2003)。韓國電子化政策。資策會FIND網站,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trend/0105_trend_disp.asp?trend_id=1235。
黃朝盟、林家如(2002)。電子化政府的無障礙空間:行政院直轄機關網站可及性評估,法政學報,15:159-190。
黃嘉如(2006)。國中學生及其家長電腦網路使用情形、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宜蘭縣壯圍國中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宜蘭縣。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紹烈(2000)。親子互動關係與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及其父親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蘋(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玉霞(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教學評鑑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許明遠(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北市兩所國小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欣怡(1998)。網路世界的我與我們-網路使用者之心理特性與網路人際關係特性探。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媚琇(2006)。生活型態與網路使用行為-2004到2005年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之跨年比較。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項靖(1999) 。地方政府網路公共論壇與民主行政之實踐」。民主行政與政府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陶振超(1999)。1999網路大調查-上網人口成長大幅趨緩。天下雜誌。223,298-304。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宜蘭縣。
曾鈺珮(2009)。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未出版,澎湖縣。
馮炫竣(2000)。消費者使用電子銀行之行為研究─以ATM、電話銀行及網路銀行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仁獻(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沉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耀明、李天佑、周二銘(2003)。無障礙網路空間規劃與設計教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湯瑪士‧佛里曼(2007)。世界是平的。(楊振富‧潘勛譯)。台北市:雅言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年。
董潔如(2003)。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未出版,高雄市。
溫雅馨(2005)。宜蘭地區中等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其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未出版,宜蘭縣。
溫典寰(2005)。身心障礙者的網路使用對賦權與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已出版,嘉義市。
楊期泰(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楊洲松(2006)。展望新教育系列座談會(六)-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與問題。中等教育雙月刊,57(4),193-197。
楊易蕙(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宜靜(2006)。洞悉南韓無所不在政策-u Korea。資策會ACI-IDEA-FIND,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trend&id=1339。
蔡惠如(2004)。視覺障礙學生網路使用現況及其相關因素。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欽文(2002)。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謝明達(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辦研究。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謝翠娟(2007)。網路應用方式成新型態數位落差。取自: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opic/wireless/0,2000085732,20126729,00.htm。(2008/10/6)。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羽如(2007)。聽覺障礙者網路使用意向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彰化市。
蕭世宏(2003)。肢體障礙學生學習電腦多媒體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彰化市。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顧為瑾(2002)。台北市國中網路行為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分
Bimber,B.(2000).The gendergap on the Internet. Social Science Ouarterly, 81(3),868-876.
Cyber Dialogue.(2001). American Internet User Survey; http://www.cyberdialogue.com/.
DOC.(2002). A Nation Online: How Americans are expanding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Report(3),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Dutton,W.H.,Rogers, E. N. & Jun, S. H. (1987). Diffusion and social impacts of personal Computer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4(2)pp. 219-250.
Ebersole,S.(2000). Use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Web among Student. JCMC 6(1), Available at http://www.ascuse.org/jcmc/vo16/issue./ebersole.html.
Graphic, Visualization, & Usability Center's, GVU(1998). The GVU Center’s 9th WWW User Survey. Retrieved March 10,2006, Website:http://www.cc.gatech.edu/gvu/user_surveys/survey-1998-04/.
Hutinger, P., Johanson, J. & Stoneburner, R.(1996). Assistiv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programs of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A case study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3(1),16-35.
Human Rights and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2002). World Wide Web access: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advisory notes. Retrieved Jul.2006, Website:http://www.humanrights.gov.au/disability_rights/standards/www_3.html.
Internet World Stats.(2007). Top 20 countries with highest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Website: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top20.htm.
Internet World Stats.(2007). World internet usag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s.
Website: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Kaye,H.S.(2000).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e amo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isability Statistics Reprot(13),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on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Retrieved Jul. 2006,from http://dsc.ucsf.edu/pdf/reprot13.pdf.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1999). Falling through the Net: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January, 14, 2005, from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digitaldivid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2). A nationalonline: How Americans are expanding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O.E.C.D. (2001).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O.E.C.D. Retrieved March, 1,2005,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38/57/1888451.pdf.


O.E.C.D.(2006). OECD Broadband Statistics , December 2005 from
http://www.oecd.org/document/39/0,2340,en_2649_34225_36459431_ 1_1_1_1,00.html.
Section 508 Standards.(2000). http://www.section508.gov/index.cfm?FuseAction=Content&ID=12&View=Print.(Retrieved Jul.2006)
Sanders,C.E.,Field,T.M.,Diego,M.,& Kaplan,M.(2000).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Use to Depression and Social Isolation among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5,237-242.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0). e Europe2002: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 Retrieved Jul. 2006, http://europa.eu.init/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2002/action_plan/pdf/actionplan_en.pdf
UCLA Internet Project Reprots(2000,2001). 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 UCLA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Polic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www.ccp.ucla.edu.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