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7:4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莊永瑞
研究生(外文):
CHONG YOON SOOI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美工科技職教育之研究--以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Malaysia Chinese Independent Secondary Schools of Ar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Us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yles as example
指導教授:
王智弘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
Chih-Hung Wang,Ph.D.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分散型
、
同化型
、
聚斂型
、
適應型
外文關鍵詞:
divergent
、
assimilation
、
convergent
、
accommodativ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561
評分:
下載:140
書目收藏:1
摘要
本研究首係探討馬來西亞獨中技職教育美工科現況,進而深層研究馬來西亞獨中美工科的其前景與發展。瞭解時代對美工専才的需求,重視美工班師資培訓的管道。然而,研究以期提高學校行政領導層對美工教育的重視。瞭解美工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再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現狀的差異性。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供學校,教育行政機關,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馬來西亞獨中有開設美工班的學校為研究對象,以「2011年華文獨中美工科學生課堂學習問卷調查」作為研究工具。總計施試測學生問卷3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66.67%,回收後經研究者謹慎檢視每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0份,得有效問卷學生200份,問卷回收後立即加以編碼,以便進行資料處理。所得資料以基本資料分佈情形作為簡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應因二十一世纪工商業發達,經濟蓬勃對於美術專才的高需求,學校開辦美工班有很好的發展與前景。
i
(二)美工班教師師資培訓管道有校本培訓及校外,國外教育團體所舉辦的培訓課程。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屬下,坐落在雪蘭莪的技職導師及高級技術培訓中心成立於1984年,有培訓高級技師和技職學院的導師獲取資格技職導師證書(Sijil Pengaja Vokasional);技職導師高級文憑(Diploma Lanjutan Pengajar Vokasional)(升學情報,2009)。
(三)美工班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方面,不受男女性別不同而有顯著性差別,然而會因不同年級而有顯著差。
(四)不同年级學生在分散型學習風格方面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一學生。
(五)在同化型學習風格方面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一、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二學生。
(六)在聚斂型學習風格方面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一學生、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二學生。
(七)在適應型學習風格方面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一學生、美工三學生高於美工二學生。
(八)在學習動機現況層面上的差異情形,美工三學生在學習動機如興趣、升學和提升專業能力方面的認同得分最高,美工一學生最低。
關鍵詞: 分散型 、 同化型 、 聚斂型 、 適應型
A Study on the Malaysia Chinese Independent Secondary Schools of Ar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Us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yles as example
Advisor:Chih-Hung Wang,Ph.D.
Author:Yoon-Sooi Cho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Malaysia's Independence Art and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 art clas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yles. Another objective is to compar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yle differences in the status quo. Finally,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re based on the findings for schools, school authoritie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in Malaysia. It also offers art classes in independent schoo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2011 years of Malaysia Chinese Independent High School Study of Art and Design Vocational Students Survey as a research tool.
Surveying students a total of 30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istributed and 200 copies were returned. The recovery rate is 66.67% .
It was recovered by the investigators and their cautious view of each questionnaire, there was no any in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200 students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ded accordingly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recovery for data processing. The data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 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variable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 a ) in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economy booming demand for high-art talent, the school offered art classes have very good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 b ) there are school-based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 school education groups overseas training courses. Malaysia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instructor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training center was established in 1984 which under the Human Resources, located in Selangor .Offer the training of senior technicians and instructors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vocational instructors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Sijil Pengajar Vokasional); Higher Diploma in Vocational Instructor (Diploma Lanjutan Pengajar Vokasional) (Careers Information, 2009).
( c ) the art clas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yle,gender differences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due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 d ) in terms of divergent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Arts III students more than Arts I.
( e ) in terms of assimilation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 ,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I .
( f ) in terms of convergent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I.
( g ) in terms of accommodative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 Arts III more than Arts II.
( h ) the level of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status of the differences, such as interes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furt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apacity to enhance recognition ,the Arts III students reach the highest scores, the Arts I students is the lowest.
Keywords: divergent , assimilation , convergent , accommodative.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v
目次 vii
表次 xi
圖次 xii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美工科技職教育的發展背景 … 9
第二節 美工科技職教育的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華文獨中技職教育的困境 ……………………… 26
第四節 學生學習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28
第五節 學生學習風格及其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5
第四節 調查實施 ………………………………………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41
第二節 美工班學生課堂學習現況分析 ………………… 43
第三節 為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美工班學生在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的差異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57
第二節 有關美工班課堂學習之建議………………………59
第三節 華文獨立中學美工班的未來展望…………………63
参考文獻
中文部份 ………………………………………………………80
英文部份 ………………………………………………………83
附件
附件(1)董總技職教育局委員會 …………………………………85
附件(2)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高中技職教育美工班每週授課節數表(建議)………………………………………………………… 86
附件(3) 2011年華文獨中美工科學生課堂學習問卷調查(初試)…88
附件(4) 2011年華文獨中美工科學生課堂學習問卷調查(正式問卷) ………………………………………………………93
表次
表 3-1 10間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技職教育美工科學校 ………35
表 3-2 調查問卷內容 …………………………………………37
表 3-3 發出問卷調查各學校的資料表 ………………………38
表 4-1 美工班學生男女比列性別 ……………………………42
表 4-2 美工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現況分析表 …………44
表 4-3 不同性別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現況 ……………… 48
表 4-4 不同性別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現況之 t 檢定…… 49
表 4-5 不同年級美工班學生在學習動機與風格的差異表 …… 50
表 4-6 不同年級的美工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及事後比較 ……………………………………… 51
表 4-7 各年級解釋學習動機與學習風格的變異量 …………… 51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 34
壹 ,中文部分
古洪廷(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學的改革與關閉,南洋大學校友業餘網站。(http://www.nandazhan.com/lishi/ndguanbi.htm) 朱元祥等(2000)。模組化課程設計之簡介,技術及職業教育,57期,43-46。 李隆盛(1998)。綜合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載於李隆盛主編〆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景(147-153頁),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8)。忠實與創制〆綜合高中的課程規劃設計,載於李隆盛主編〆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
景(139-146頁),臺北,師大書苑。 林義雄(1999)。高級中等學校轉型為綜合高中之探討。載於黃政傑發行〆訂做一個美麗的天空(3-6頁),臺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馬來西亞董教總獨中工委會(2005)。全國獨中技職教育交流會總結報告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185年簡史(1819-2004)。華教要聞與文獻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網址〆(http://www.djz.edu.my)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網址(http://www.djz.edu.my)
許雪翠(2009)。技職教育新方向。 黃天賜(2009)。學習技能,攀向成功〈 黃政傑(1999)。綜合高中導讀手冊,臺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黃子騰(1999)。綜合高中實施現況與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49期,14-17。 陳昭雄(1989)。職業科目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陳愛琳(2010)。升學管道不僅只一條。 董總(2010)。馬來西亞華文獨中高中技術美工課程標準。 楊國瑞(2009)。馬來西亞及技術職業教育的形成。 http://chinese.cpiasia.net/my
_politic_econ/my_statistics/malaysia_population/273.html
維基百科(馬來西亞教育”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 張基興(2005)。獨中技職教育與民族教。 劉清田(1999)。技職院校之定位、目標與功能規劃,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未出版)。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教學流程,教師之友,4(33)。
饒達欽、支紹慈(2000)。
高職電機電子群專業核心課程統整與連貫之研究,載於〆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289-298頁),臺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鑾中-居鑾中華中學資訊網站。居鑾中華中學美術與設計科簡介〆chonghwa.edu.my/-
贰, 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DeJong, W., & Lepper, M. R. (1976). Effects of externally imposed deadlines on subsequent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 92–98. Assor, A., Kaplan, H., Kanat-Maymon, Y., & Roth, G. (2005). Directly controlling teacher behaviors as predictors of poor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in girls and boys: The role of anger and anxiety.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5, 397-413 Bonstingl,J.1992).School of quality: Anintroduction to total quality managmentin education.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 Development(ASCD). 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eci, E. L., & Ryan, R. M. (1987). The support of autonomy and the control of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 1024-1037. (Reprinted in E. T. Higgins & A. W. Kruglanski (Eds.), Motivational science: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erspectives . (pp. 128-145). Philadelphia, PA: Psychology Press.) Deci, E. L., Vallerand, R. J., Pelletier L. G., & Ryan, R. M. (1991).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 325 – 346. Johnson, D. W. (1979).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pp. 386-433). Hillsdale, NJ: Erlbaum.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Sabar,N.(1991).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 A.Lewy(Ed.)The internation al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367-371).Oxford.England:Pergamon. Skinner, E. A., & Belmont, M. J. (1993).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 571–581.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Wang, W. K., & Wang, C. H. (2006).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10th ed). Taiwan: Wunan. Wong M. M., & Csikszentimihalyi M. (1991).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9:3, 539-574.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小學舞蹈藝術才能班學生三至六年級學習風格喜好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
2.
國中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
3.
成人教師教學型態、學習者學習型態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台中學苑社會教育中心為例
4.
含呋喃環之寡聚物與高分子:合成及光物理
5.
加熱漸縮或漸擴管內之混合對流流場及熱傳
1.
古洪廷(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學的改革與關閉,南洋大學校友業餘網站。(http://www.nandazhan.com/lishi/ndguanbi.htm) 朱元祥等(2000)。模組化課程設計之簡介,技術及職業教育,57期,43-46。 李隆盛(1998)。綜合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載於李隆盛主編〆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景(147-153頁),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8)。忠實與創制〆綜合高中的課程規劃設計,載於李隆盛主編〆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
2.
許雪翠(2009)。技職教育新方向。 黃天賜(2009)。學習技能,攀向成功〈 黃政傑(1999)。綜合高中導讀手冊,臺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黃子騰(1999)。綜合高中實施現況與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49期,14-17。 陳昭雄(1989)。職業科目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陳愛琳(2010)。升學管道不僅只一條。 董總(2010)。馬來西亞華文獨中高中技術美工課程標準。 楊國瑞(2009)。馬來西亞及技術職業教育的形成。 http://chinese.cpiasia.net/my
3.
維基百科(馬來西亞教育”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 張基興(2005)。獨中技職教育與民族教。 劉清田(1999)。技職院校之定位、目標與功能規劃,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未出版)。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教學流程,教師之友,4(33)。
1.
臺灣與韓國高等技職教育之比較研究
2.
海峽兩岸中等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比較研究
3.
從入學到就業:高等技職教育學用落差之研究-以科大烘焙管理職群為例
4.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學生知覺教師人格特質、教學風格與學生學業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5.
餐旅倫理議題重要性認知-以高等技職教育體系學生為例
6.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與政治的糾葛-以批判教育學的觀點
7.
我國高等烘焙技職教育學生專業能力之研究
8.
技職教育變革下的教師工作困境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高中職觀光科教師為例
9.
高等技職教育整併策略之研究-以台中技術學院為例
10.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編班制度之潛在課程個案研究
11.
「建構技職教育(科技大學)之精密射出模具設計分析人才培育課程之教材規劃與調查分析之研究
12.
技職教育指標多準則評估體系之建構與應用
13.
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市場定位分析之研究-以科技大學為例
14.
以系統分析探討二十一世紀技職教育課程革新之研究
15.
臺灣高等技職教育未來發展之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