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4: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培慈
研究生(外文):Shiu,Pei-Tsz
論文名稱:影響台灣女性職場表現因素之研究─分量迴歸之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terminants of Occupation Performance of Female inTaiwan─Evidence from Quantile Regression
指導教授:黃寶祚黃寶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ng,Bao-Tzuoh
口試委員:許文傑吳中峻
口試委員(外文):Hsu,Wen ChiehWu,Chung Chun
口試日期:2011-06-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宜蘭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經濟學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8
中文關鍵詞:人口與人力資源調查職場表現工作與家庭
外文關鍵詞:Work and Family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SurveyPerformance of Workpla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1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女性勞動的現況,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社會議題。隨著教育程度之提升與普及,「男女平權」已為各先進國家追求之口號。儘管如此,許多女性仍然受到「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傳統觀念所影響,加以女性勞動參與意願可能受到婚姻、生育等家庭因素所影響,讓當代女性在職場的表現上壓力重重;首先,女性在職場上原賦就負擔有個人壓力,其次尚有源自於小孩數量、小孩年齡等家庭壓力,都會影響女性自身的事業成就,當然尚有其他職場上壓力等等。
本研究將以人口普查為主軸,利用政府抽樣調查資料庫(SRDA)之2005─2009年「人力運用調查」資料,並利用與本議題所配適的最小平方法(OLS)及分量迴歸分析法,分別對婦女在職場上面臨各層次的壓力來源,做量化衡量與分析探討。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傳統迴歸分析與分量迴歸分析之估計結果確實有估計結果不一致之情況,OLS迴歸分析出現估計係數高估或低估情形。在左端分量(q=0.1)中,身為主管人員與專業人員,具有最大的主管溢酬與專業溢酬;在第一四分位數分量(q=0.25)中,公司規模具有最大之規模溢酬;在中央分量(q=0.5)中,只有此部分具有區域溢酬;在第三四分位數分量(q=.075)中,小孩數所造成的邊際損失最高;在右端分量(q=0.9)中,只有此階層具有婚姻溢酬。

最後,本針對不同階層之影響因子,提出更紮實穩健的職親關係改善方案與政策性建議。

Many advanced countries currently claim to “Gender equality” as their slogan.With the steady improve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aiwan, the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FLEF) rate has been also rised. But FLEF may terminate or interrupt by marriage or child-raising. All such as women, especially those married, have been under the trade-offs of “Work” and “Family”.
Female labor not only has under the pressure of “Individual as well as Family stress”, but also “Workplace stress”. For instanc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ge of children,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cision of women labor force.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female stress changes and to nurture a positive “work” and “Family” environment to reduce employment risk, we used a 2005-2009 Human Resource Survey to estimate and confirm the “Individual factor” as an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nd “Family factor” affect wage performance of female labor force in Taiwan.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12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台灣女性勞動市場歷史變遷 15
第二節 影響女性職場表現因素 17
第三節 影響工資差異因素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相關文獻 27
第參章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2
第肆章 實證結果 39
第一節 Heckman兩階段估計 39
第二節 實證分析─變數不分階次 42
第三節 實證分析─分量迴歸結果 47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54
第一節 結論 5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56
參考文獻 57
中文部分 57
英文部分 58


中文部分
1.李大正(2003),台灣地區婦女勞動參與歷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2.卓意雯(1993),《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社。
3.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出版社。
4.翁聖峰(2010),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台灣學誌》,創刊號,1-31。
5.陳建志(2001),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收入性別差異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2,123-154。
6.陳建良、陳昱彰(2010),台灣男性的婚姻溢酬:以內生性選擇模型探討,《經濟研究》,46(2),171-216。
7.莊慧玲、林世昌(2006),台灣婦女勞動供給實證研究之發展,《經濟論文叢刊》,34(2),119-172。
8.費景漢、曹添旺、賴景昌(1982),性別歧視與工資不平均度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論文》,45,159-185。
9.黃寶祚、陳麗貞、徐培慈、黃文灝(2011),台灣人不敢生老二的經濟和社會省思,2011台灣人口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10.黃芳政、翁任嬋與黃芳雅(2009),女性勞動參與之研究─1980-2005,《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9(2),1-50。
11.黃富三(1977),《女工與臺灣工業化》,台北:牧童出版社。
12.鄭秀美(2007),日治時期台灣婦女的勞動群相(1895-1937),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13.蔡敏仁(2008),國際化與工資不均:分量迴歸分析,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
14.劉鶯釧、謝嘉雯(1997),女性勞動參與的決定因素:1905-1940的台灣實證,《經濟論文叢刊》,25(2),183-205。
英文部分
1.Akhtar,S. and M.Sadiq(2008),”Occupational Status and Earning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PIHS 2001-02 and PSLM 2004-05.”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47(2),197-213.
2.Barth,E.(1994),”Wage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Why Do Some Establishments Pay More?”Acta Sociologica,37,253-268.
3.Bitzan,B., J.D. Bitzan, and J.A. Leitch(2009),”Union Worker Wage Effect in the Public Sector.”J Labor Res,30,35-51.
4.Edin,P.A. and J. Zetierberg(2001),”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Evidence from Sweden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2(5),1341-1349.
5.Hao,L. and D.Q. Naiman (2007),”Quantile Regression.”SAGE Publication.
6.Hung,W.S. and S.H. Ho(2010),”A Study of Guanxi and Employment in Taiwan.”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Economics.
7.Jeon,S.H.(2008),”The Impact of Lifecycle Events on Women’s Labour Force Transitions: A Panel Analysis.” The Economic Record,84,83-98.
8.Lin,Y.L.(2010),”Employment Protection and Wages.”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Economics.
9.Monastiriotis,V.(2002),”Human Capital and Wages: Evidence for External Effects from the UK Regions.”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9,843-846.
10.Ramana,R. and R.E. Rowthorn(1991),”Efficiency Wages and Wage Dispersion.” Economica,58,501-5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