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1996)《假日花市對附近地區生活環境品質與商業活動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建國假日花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王珍珊(1995)《說園解植:從人與植物的關係看都市人的生活--以台北經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淑真(2007)《阿公阿嬤田—安養機構中老人參與園藝活動歷程及其對老人健康狀況、人際關係和自我概念之影響》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白秋鳳(2009)《園藝團體方案對慢性精神病人認知、自尊及人際互動之成效》和美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向陽(2004)《十行集》,台北:九歌。
吳思涵(2004)《園藝活動對療養院慢性精神病患之影響》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依婷(2005)《台灣花卉批發市場交易資訊流的標準化設計》,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昭儀(2007)《自然意象轉化於綠色產品設計之研究-以辦公資訊產品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汪昭華(2010)《臺北花卉批發市場遷建之政策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玉敏(2007)《內門鄉火鶴花產業發展與農民生活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林芳怡編(1995)《空間啄木鳥:都市另類空間文化解讀》,台北:創興。
邱天助(2006)〈年齡、世代與文化〉,收於王志弘主編《反思多元文化》,台北:世新大學。
?顜貍?]2009)《園藝活動參與者態度與行為關係之探討-以涉入為中介之效果》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瑜筑(2009)《治療性園藝活動應用於觀護少年之行動研究》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甄苡(2007)《園藝治療活動對自閉症患者治療效果之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洪蘭(2005)(掌握男孩女孩學習優勢),《學前教育雜誌》2005年8月號:7-8。紀駿傑(2003)(生態女性主義:連結性別壓迫與物種壓迫的女性主義觀點),《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十六期:295-321。夏曉鵑(2006)〈性別的文化建構〉,收於王志弘主編《反思多元文化》,台北:世新大學。
張小珊(2006)《自然風雜貨生活》,台北:香草花園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張建隆(2005)《園藝活動提昇慢性精神病患認知功能》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敏(2007)《園藝活動對特殊幼兒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所碩士論文。張雅鈴(2009)〈劉墉的湖邊花天堂〉,《花草遊戲》45:110。
許恆明(1997)《台日切花消費行為之文化價值觀與生活型態比較研究》,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登翔(1995)《建國假日花市展售行為與公共服務功能強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碩士論文。陳坤燦(2009)《最愛小花草》,台北:台視文化。
陳美儒(2009)《彰化田尾花卉產業結構化歷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陳筱筠(2007)《園藝治療應用於老人身心健康改善之研究-以屏東縣潮州鎮孝愛仁愛之家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休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慧娟(2006)《景觀與園藝療癒介入大學生壓力減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曾兆良(2002)《台北啟智學校園藝課程對智能障礙者身心差異之影響》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勇郎(1995)《台中花卉消費行為與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曾鈺真(2005)《埔里花卉產業的人地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軍國(1995)《建國假日花市消費行為與公共服務功能強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碩士論文。黃耀陞(2009)《以生命回顧法融入園藝活動課程對高齡者休閒效益體驗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可凡(2005)《觀光節慶活動整合行銷傳播與置入性行銷探討:以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楊葆茜(1995)《臺北市與臺中市家計單位花卉消費行為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碩士論文。葉姿芳(2006)《娛樂性農業商品之消費價值研究-以台灣地區花卉商品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系碩士論文。劉亦中(2009)《對養護機構失智老人進行園藝活動適用性的初探》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錚錚(1987)《臺北市假日花市商業行為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歐建良(1990)《切花生產者市場交易決策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幸蓉(1973)《臺灣花卉運銷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金龍(1992)《臺北花卉批發市場營運績效之經濟評估》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麗玲(2008)(「男女大不同」是科學抑或信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2:33-47。鄭智勇(2006)《生命的更新-園藝療法對受戒治人的影響》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瑋廷(2010)《台灣花卉拍賣的價值模式之實證分析:私有價值與共同價值》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盧貞伻(2005)《彰化縣田尾鄉花卉運銷空間結構之研究:運銷通路與散貨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賴美杏(1992)《臺北地區花卉運銷之市場地理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國雄、高穎超、李慈穎、吳偉立、劉怡昀、劉惠純、鄭玉菁、葉虹靈、林文蘭等(2007)《以身為度、如此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顏亮一(2007)(台灣景觀建築理論範型之研究),《文化研究月報》76。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67/journal_park671.htm.
蘇怡榮(2001)《台北市花卉批發市場之休閒化趨勢與空間條件研究》,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Benton-Short, Lisa and John Rennie Short (2008) Cities and Nature. London: Routledge.(徐苔玲,王志弘譯,未出版)
Block, Fred (2006)《後工業機會:一個批判性的經濟社會學論述》(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鄭露霖等譯),台北:學群。
Dant, Tim(2009)《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 in the Social World)(龔永慧 譯),台北:書林。
Fligstein, Neil(2007)《市場的結構: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社會學》(The Architecture of Markets)(鄭力軒譯),台北:學群。
Heynen, Nik, Maria Kaika and Erik Swyngedouw (2006)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politicizing the production of urban natures”, in Nik Heynen, Maria Kaika and Erik Swyngedouw (eds) In the Nature of Cities: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Metabolism (pp. 1-20). London: Routledge.
Hinchliffe, Steve (2009)〈城市與自然:親密的陌生人〉,收於John Allen, Doreen Massey and Michael Pryke編《騷動的城市:移動∕定著》(王志弘譯)(pp. 153-202),台北:群學。
Hinchliffe, Steve (2009)《自然地理學:社會、環境與生態》(Geographies of Nature )(盧姿麟譯),台北:韋伯文化。
Lefebrve, Henri(1993)〈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Space: Social Project and Use Value),王志弘譯,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Mansvelt, Juliana(2008)《消費地理學》(Geographies of Consumption)(呂奕欣 譯),台北:韋伯文化。
Robbins, Paul (2004) Political Ecolog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
Swedberg, Richard(2007)《經濟社會學原理》(Principles of Enconomic Sociology )(周長城等譯),台北:巨流。
Urry, John(2007)《觀光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葉浩譯),台北:巨流。
台北市農會網站 http://www.tfa.org.tw/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
建國假日花市網站 http://www.fafa.org.tw/
台北市社區綠化聯盟促進會 http://www.topgree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