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于宗先、王金利,2009《臺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臺北:聯
經。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5,《社會價值重建的課程與
教學: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九四年刊》。高雄:復文。
天下編輯,1990,《一同走過從前》。臺北:天下。
文崇一,1989,《臺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臺北:東大。
╴╴╴,1989,《中國人的價值觀》。臺北:東大。
王作榮,1991,《超野蠻社會:王作榮的政經微言》。臺北:時報。
王宏周等譯,Daniel Bell原著,1995,《後工業社會的來臨》。臺
北:桂冠。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
王振寰、章英華,2005,《凝聚臺灣生命力》。臺北:巨流。
╴╴╴,2002,《臺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晧昱,2008,《政治社會學:政治學的宏觀視野》。臺北:三民。
王偉光總主編,潘維、廉思主編,2008,《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
30年:1978-200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皖強譯,Roger Scruton原著,2006,《保守主義(The Meaning
Of Conservatism)》。臺北:立緒。
王謙、李昌麟等譯,David Potter & David Goldbalt等原著,2000,
《民主化的歷程》。臺北:韋伯。
甘陽,2003,《政治哲人斯特勞斯:古典保守主義的復興》。紐約:
牛津大學出版社。
石之瑜,2006,《假:當代臺灣的政治精神》。臺北:海峽學術。
╴╴╴,2003,《政治文化與政治人格》。臺北:揚智。
╴╴╴,2002,《墮落與瘋狂:民進黨的黨國文化》。臺北:海峽
學術。
石田浩,2007,《臺灣民主化與中臺經濟關係:政治內向化與經濟外向化》。臺北:稻鄉。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
何運忠、胡長明編著,2007,《思想地圖》。重慶:重慶出版社。
吳文程,1996,《臺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臺北:時英。
吳惠林,1998,《臺灣政經思維》。臺北:中華徵信所。
╴╴╴,1997,《民主.自由.市場》。臺北:商周。
宋鎮照,2007,《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
李文朗,1999,《臺灣民主化的極限》。臺北:正中。
李功勤,2004,《中華民國發展史:兼論兩個中國的互動與衝突》。
臺北:幼獅。
╴╴╴,2009,《艱困與榮光》。臺北:幼獅。
李松林、陳太先,2009,《蔣經國大傳 卷下 主政臺灣》。臺北:
風雲。
李隆生,張逸安譯,Richard H. K. Vietor原著,2007,《國家競爭力:全球經濟中的國家策略、結構以及政府》。臺北:聯經。
李登輝,1999,《臺灣的主張》。臺北:遠流。
╴╴╴,1995,《經營大臺灣:李登輝談市政經營、省政經營與
國家經營》。臺北:遠流。
李敖、李慶元,2000,《陳水扁的真面目》。臺北:李敖。
李朝暉、牟建軍譯,Karl Mannheim原著,2002,《保守主義》
南京:譯林出版社。
李鳳鳴,1995,《伏爾泰》。臺北:東大。
沈清松,2001,《臺灣精神與文化發展》。臺北:商務。
沈宗瑞,2001,《國家與社會:中華民國經驗分析》。臺北:韋伯。
卓春英,2001,《頤養天年:臺灣家庭老人照顧的變遷》。臺北:
巨流。
周世輔、周陽山,2004,《國父思想》。臺北:三民。
周陽山,1990,《自由與權威》。臺北:三民。
林火旺,2009,《基本倫理學》。臺北:三民。
林志宏,2009,《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
北:聯經。
林庭瑤譯,Kate Nash原著,2001,《當代政治社會學》。臺北:
韋伯。
林添貴譯,Jay Taylor原著,2000,《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
國傳》。臺北:時報。
╴╴╴譯,James R. Lilley原著,2003,《李潔明回憶錄》。臺北:
時報。
林嘉誠,1992,《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臺北:黎明文化。邱辛曄譯,Robert Nisbet原著,1992,《保守主義》。臺北:桂
冠。
金耀基,1997,《中國政治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
╴╴╴等著,1998,《民主.轉型?臺灣現象》。臺北:桂冠。
南方朔、蘇起等著,陳國祥主編,2008,《哭泣的臺灣:看民進黨執政八年》。臺北:INK。
╴╴╴,1994,《李登輝時代的批判》。臺北:風雲。
╴╴╴,1994,《臺灣政治的深層批判》。臺北:風雲。
洪鐮德,1999,《當代政治經濟學》。臺北:揚智。
╴╴╴,2006,《當代政治社會學》。臺北:五南。
俞景蘧譯,Wilbert E. Moore原著,1988,《社會變遷》。臺北:巨流。
孫哲,1995,《獨裁政治學》。臺北:揚智。
孫隆基,2009,《殺母文化:二十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臺北:
臺大出版。
徐雨村譯,Conrad Phillip Kottak原著,2009,《文化人類學》。
臺北:麥格羅希爾。
涂肇慶譯,Gerhard Lenski & Patrick Nolan等原著,1993,《社會變遷》,臺北:桂冠。
袁孝維、陳雪華等著,陽毅平編,2004,《工程發展與社會變遷》。臺北:臺大。
財團法人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基金會編, 2003,《中國現代化研究》。臺北:黎明文化。
馬英九,2007,《原鄉精神:臺灣的典範故事》。臺北:天下。
張美惠譯,Richard Donkin原著,《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臺北:時報。
張祖詒,2009,《蔣經國晚年身影》。臺北:天下。
張笠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1996,《90年代的臺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下﹚》。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
張華葆,1993,《歷史社會學》。臺北:三民。
張慧英,2000,《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臺北:天
下。
張翰書,2009,《比較中西政治思想》。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
責任公司。
戚嘉林,1991,《臺灣史:下冊》。臺北:自立晚報。
梅可望,1998,《從憂患中走來:梅可望回憶錄》。臺北:天下。
章英華、傅仰止主編,2000,《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四期:第一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
學研究所。
章英華、傅仰止主編,2000,《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四期:第二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
學研究所。
許倬雲,2009,《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臺北:
時報。
╴╴╴,2005,《從歷史看人物》。臺北:洪建全基金會。
許國賢,1997,《倫理政治論:一個民主時代的反思》。臺北:揚
智。
陳映真總編,2006,《貪腐破解了臺灣政權的神話》。臺北:人間。
陳紹馨,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陳俊明主編,1998,《挑戰與重建:中山先生思想與當代社會思
潮的對話》。臺北:革命實踐研究院。
傅家雄,1990,《臺灣經濟力變遷與發展:經濟國力之分析》。臺北:華立圖書。
╴╴╴,1990,《民主憲政與發展》。臺北:華立圖書。
傅鏗、呂樂譯,Edward Shilsm原著,1992,《論傳統》。臺北:
桂冠。
彭懷恩,2003,《臺灣政治發展》。臺北:風雲。
╴╴╴,2008,《臺灣政治變遷史》。臺北:風雲。
╴╴╴,1998,《邁進廿一世紀的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臺北:
風雲。
彭懷真、李鍾元等著,李增祿主編,1995,《社會工作概論》。臺
北:巨流。
馮啓人,2002,《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臺北,海峽學術。
馮韻文譯,Emile Durkheim原著,2008,《自殺論》。臺北:五
南。
黃一鳴譯,Maurice Duverger原著,1996,《政治社會學:政治
的要素》。臺北:五南。
黃年,2008,《這樣的陳水扁︰執政八年同步紀實》。臺北:聯經。
黃智賢,2004,《戰慄的未來》。臺北:民主行動聯盟。
黃嘉樹、程瑞著,2001,《臺灣政治與選舉文化》。臺北:博揚。
黃瑞祺編譯,T. Parsons & R. Merton等原著,1989,《現代社會
學:結構功能論選讀》。臺北:巨流。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原著,
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臺北:韋伯。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1991,《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
楊中美,2000,《李登輝VS江澤民》。臺北:時報。
葛永光,2005,《意識型態與發展:中山思想與台灣發展經驗》。臺北:幼獅。
鄔昆如,1990,《政治哲學》。臺北:正中。趙建民,1994,《威權政治》。臺北:幼獅。
齊思賢譯,Edward Chancellor原著,1999,《貪婪時代》。臺北:
時報。
蔡文輝,李紹嶸,1999,《社會學概論》。臺北:東大。
╴╴╴,1995,《社會變遷》。臺北:三民。
╴╴╴,1980,《社會學與中國研究》。臺北:東大。
蔡英文、江宜樺主編,2002,《現代性與中國社會文化》。臺北:
財團法人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蔡學儀,2004,《臺灣經濟論》。臺北:新文京。
蔡壁煌、陳俊明主編,2000,《轉型與發展:邁向新世紀的台灣》。
臺北:國家發展研究院。
蔣宜臻譯,Tim Jordan & Steven Pile原著,2006,《社會變遷》。臺北:韋伯。
談遠平,2004,《中國政治思想:儒家與民主化》。臺北:揚智。
鄭良偉等著,2003 ,《臺灣漢文化之本土化》。臺北:前衛。
蕭新煌,2002,《臺灣社會文化典範的轉移》。臺北:立緒。╴╴╴、徐正光主編,1995,《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東大。
賴香吟譯,若林正丈原著,1998,《蔣經國與李登輝》。臺北:遠流。
賴清松譯,長谷川慶太郎、中嶋嶺雄原著,2001,《後李登輝時
代風雲》。臺北:台灣先智。
薛化元,2003,《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
╴╴╴,2007,《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
薛絢譯,John King Fairbank & Merle Goldman原著,2001,《費正清論中國》。臺北:正中。
謝秀芬,1997,《家庭與家庭服務:家庭整體為中心的福利服務之研究》。臺北:五南。
韓水法,1998,《韋伯》。臺北:東大。
瞿海源、蕭代基著,楊國樞主編,2002,《臺灣社會問題研究》。 臺北:巨流。
劉軍寧譯,Samuel P. Huntington,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
簡守邦譯,Alex Callinicos原著,2000,《社會學理論思想的流變》。臺北:韋伯。
薩孟武,199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龐建國,1993,《臺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
蘇子喬譯,Ronald H. Chilcote原著,2004,《比較政治與政治
經濟》。臺北:五南。
二、期刊
朱雲漢,2004,〈臺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創刊號,頁143-161。宋興洲,2002,〈打破經濟全球化的迷思:重新回到政治〉,《全
球政治評論》,創刊號,頁105-106。
余致力,2006,〈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頁165-174。行政院新聞局編,2002,〈九十年元旦祝詞〉,《陳總統水扁先生
九十年言論選集:上集》,頁3-8。
吳文程,1994,〈臺灣政治轉型理論的分析架構的探討〉,《東吳政治學報》,第4期,頁135-183。
許國賢,2004,〈德行、干預與個人自由〉,《政治科學論叢》,第20期,頁1-28。
黃富源,2002,〈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4期,頁81-88。
趙永茂,1992,〈政治菁英與法治不彰之關係—臺灣基層民選政治菁英〉,《政治科學論叢》,第4期,頁131-148。
蕭全政,1990,〈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論叢》,第2期,頁71-92。
╴╴╴,2004,〈經濟發展與臺灣的政治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創刊號,頁1-26。
蕭富元,2010,〈150萬嬰兒的挑戰〉,《天下雜誌》,第444期,
頁102-109。
簡錫堦,2008,〈解構金權,鞏固民主〉,《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3期,頁185-191。三、學位論文
王湯尼,2005,〈中國先秦儒家社會價值塑造之研究—從背景、
人性論與社會約束力析論〉,碩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政治
研究所。
李本善,2010,〈臺灣民主化後的政經改革分析〉,碩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邱閱南,1995,〈臺灣地區解嚴前後政治文化變遷之研究:政治
文化指標之建構與應用〉,碩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
苗延祥,2003,〈政黨輪替前後國家機關之政經轉型〉,碩士學位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
陳衍俊,2008,〈臺灣政經變遷中政府與勞工關係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
傅雅伶,2005,〈全球化下台灣民主轉型後之政經發展分析〉,碩
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
四、網路資料
大紀元,2004.5.1,〈臺灣人工作時數全球居冠,五成七加量不
加價〉,
http://www.epochtimes.com/b5/4/5/1/n526014.html。
王家俊,陳愍蔚報導,蘋果日報,2011.1.9.,〈「生了也養不起」
去年新生兒僅16.6萬新低,較前年銳減2.5萬,將提新政策
「催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9/143/2kil3.html
。
內政部戶政司,2009,〈歷年年底人口數三階段年齡結構、依賴比、老化指數與扶養比〉,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yhs209800.xls。
史倩玲報導,臺灣立報,2010.7.7,〈現代化,讓人不敢生不敢婚〉,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7/131/28s9f.html
。
行政院主計處,2006,〈臺灣地區婦女婚與與工作調查報告〉,
http://faculty.ndhu.edu.tw/~cyhung/project.files/2006women.doc。
總統府,〈行憲後歷任總統–陳總統水扁先生〉,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75。
董秀雲報導,臺灣新生報,2010.7.8,〈第一道菜的感恩,學子
敬奉長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8/128/28uoz.h
tml。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刑法第兩百九十四條、兩百九十五條,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01。
陳立恆,2009,〈培育軟實力人才〉,《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print.jsp?id=38304。
五、報紙
朱小明編譯,2009.11.15,〈時代週刊︰歐巴馬應向中國學5件
事〉,《聯合晚報》,A3版。
薛荷玉專訪,2010.11.16,〈胡佛:人的眼光短了,心胸也小了。〉,
《聯合報》,A3版。
李德順報導,2010.12.28.,〈生育率再探底,催婚新口號來了〉,
《聯合報》A13版。
張法迅,2010.12.28.,〈讓家屬喘息,別讓愛耗竭〉,《聯合報》A19版。
貳、西文部分
(I)Books
Barber, Benjamin R., 1984, Strong Democracy :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aporaso, James A. & David P. Levine, 1992,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Evans, Peter,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ewart, Clark Barry, 1998, Political econom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Connecticut: Greenwood.
(II)Periodicals
The Council for Economic P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7,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