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龍、楊孟麗、陳俊如、林定香 (2012)。缺失資料在因素分析上的處理方法
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五十七卷第一期,29-50。
范家菱 (2010)。應用填補方法在缺失資料處理上之因素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大
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偉哲 (2009)。應用加權方法處理缺失資料之因素分析-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
資料庫」之第二波高中、高職、五專學生樣本資料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美玲 (2007)。青少年早期社會關係與其心理健康、偏差行爲、快樂感相關性之探討。新台北護理期刊,9(2),23-34。
張嘉晏 (2011)。缺失資料處理對因素分析的影響-以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國中樣本心理健康問項跨期資料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芳 (2008)。運動行為、自我控制與國中生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如 (2008)。不完整等級資料在因素分析上的處理方法之研究。國立臺北大
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秀蕾 (2009)。多重插補方法處理缺失資料之因素分析-以「台灣教育長期追
蹤資料庫」之第二波高中、高職、五專學生樣本資料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名瑩 (2010)。國中生金錢態度與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琦芳 (2008)。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貫時性研究。醫護科技學刊,第10卷第4期,251-266。
39
譚子文、范書菁 (2010)。依附關係、參與傳統活動、社會緊張因素與台灣地區
青少年外向性偏差行為及內向性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民99年,32卷1期,17-42頁。
譚子文 (2011)。台灣地區高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
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第三卷第一期,民100,41-80頁。
Daniels, R.S., Baumhover, L.A., Formby, W.A., & Clark-Daniels, C.L. (1999). Police
Discretion and Elder Mistreatment: A Nested Model of Observation, Reporting,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27,209-226.
Little R.J.A. and Rubin D.B. (1987).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Missing Data.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Schafer J. L. and Olsen M. K. (1998). Multiple imputation for multivariate
missing-data problems: a data analyst's perspective.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33, 545-571.
Schafer, J. L., and Graham J. W. (2002). Missing Data: Our 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Psychological Methods, Vol. 7, No. 2, 14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