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7: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范筱均
研究生(外文):Hsiao-Jun Fan
論文名稱:WebQuest融入不同合作學習模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學習成效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Differ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 of WebQuest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Leanring Performances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Case of Senior Elementary
指導教授:王淳民王淳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Mi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WebQuest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拼圖法共同學習法
外文關鍵詞:WebQuestself-regulatdlearning strategiescooperativelearningJigsawIVLearning Toget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WebQuest融入不同合作學習模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之影響。選取新竹縣某國小五年級的二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班級接受WebQuest融入拼圖法教學,控制組班級接受WebQuest融入共同學習法教學。本研究以「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比較兩組自我調整學習策略的差異;以「任務評分單」比較兩組學習成效的差異;以「學習回饋單」比較兩組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本研究結果發現WebQuest融入拼圖法和WebQuest融入共同學習法皆能提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能力,但WebQuest融入不同合作模式對提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能力沒有顯著差異。而在WebQuest的複述任務與創作任務上,實施拼圖法學習成效皆優於共同學習法。在WebQuest的評論任務上,不同的合作模式對學習成效未達顯著差異。而兩組學生在創作任務的學習成效優於複述任務,也優於評論任務。在「整體學習」學習滿意度上,接受WebQuest融入拼圖法之實驗組優於接受WebQuest融入共同學習法之控制組。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可使用WebQuest作為學習鷹架來幫助提升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同時教師在進行不同的WebQuest學習任務時,可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以利學習成效的提升。








關鍵字:WebQuest、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拼圖法、共同學習法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different WebQues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performance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to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two fifth-grade classe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study was adopted JigsawIV model,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adopted Learning Together model.The study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gard self-regulatd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s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cale」,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leanring performances by using「Task score table」,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by using 「Learning- feedbacksheet」.The main results found in the study are:Both JigsawIV model and Learning Togethermodel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use of self-regulatd learning strategie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JigsawIV mod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Learning Together model in retelling tasks and creative product tasks regards to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differ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 in judgment product tasks.Additionally,leanring performances of creative product task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retelling tasks, as well as judgmentproduct tasks.Overall, students who received JigsawIV model got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received Learning Together model in terms of their Learning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using WebQuest as the learning framework to enhance student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lso suggests adopting differ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 to imporve learning performances.

Keywords:WebQuest, self-regulatdlearning strategies,JigsawIV, Learning Together , cooperativelearning
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
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WebQuest的內涵及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22
第三節 自我調整學習的內涵及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流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8
第四節 教學設計 60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65
第一節 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分析 65
第二節 WebQuest任務學習成效分析 76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分析 79
第四節 質性資料分析 83
第五節 綜合討論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分 109
英文部分 117
附錄 121
附錄一 國小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 121
附錄二 WEBQUEST任務評分表—學習歷程 123
附錄三 WEBQUEST任務評分表—學習成效 124
附錄四 WEBQUEST學習回饋單—個別任務心得 125
附錄五 WEBQUEST學習回饋單—整體探索心得量表 126
附錄六 WEBQUEST學習回饋單—整體探索心得回饋單 127
附錄七 WEBQUEST 網站架構說明 128
附錄八 拼圖法小組的角色分配 129
附錄九 共同學習小組的角色分配 13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38,22-28。
于富雲(2003)。網路學習科技的影響與角色之正規。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
(1),99-107。
王伯軒(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自主學習方案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金國(2001)。成功學習之關鍵~自我調整學習。課程與教學,5(1),145-164。
王金國(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金國、張新仁(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1,53-26。
王淑娟(2007)。合作學習在南部國一學生自然科線上遊戲教學之學習成就與學
習動機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政彥(2000)。成人隔空學習議題的延伸—從自我調控學習的分析。成人教育,
56,9-21。
任翌瑜(2011)。大學生人格特質、自主學習對於網路學習成效之影響。銘傳大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蔓萍(1996)。「拼圖」教學在大一英文課之應用。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朱錫琴(2002)。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英語文組)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吳文成(2008)。運用WebQuest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
究-以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靜吉、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相
關研究。政大學報,66,122-149。
吳佩玲(2007)。WebQuest在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吳佩羿(2002)。學習動機對網路學習及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
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姿霈(2012)。WebQuest教學策略對青少年預防網路霸凌之學習成效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呂小翠(2005)。WebQuest學習活動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
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宜玫 (2007)。學習之樂樂無窮-談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國民教育,48(1),
16-20。
李祈仁、許祐毓、蔡華齡、丁孋纓、林建仲(2003)。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網路教學探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6-344。
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
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娜維(2011)。運用拼圖式閱讀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閱讀成就與互動行為影響之
研究。立德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國賓(2008)。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批判思考能力之影響—以國小
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錫津(1990)。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天地,47,48-54。
汪秀花(2004)。WebQuest任務設計檢核表之研發與實施。南台科技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文忠(1999)。Web導向教學應用之探討。屏師科學教育,9,42-49。
周玉春、黎嵐(2010)。網路教學模式之WebQuest。教育與教學研究,24(4),
29-31。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林心茹譯(2000)。自律學習。台北:遠流。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
林宜靜(2009)。合作學習在國中體育班學生英語學習之應用。南台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怡萱(2009)。WebQuest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
生物與環境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欣玫(2007)。影響數位學習學習成效之相關因素探討。2013/6/15取自
http://web.tiec.tp.edu.tw/gccce2007/00gccce2007/article/online_learning.pdf
林建平(2005)。自律學習的理論與研究趨勢。國教新知,52(2),8-25。
林彥宇(2009)。國小六年級WebQuest自我健康管理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
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秋斌、李美萱、李芸茹、蘇怡慈、宋瑗玲、魏綺亭、徐佳琦、鍾運保、周文靜.
(2010)。運用拼圖法在多國語言合作學習活動之初探。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CNTE),新竹教育大學。
林佳慧(2009)。自主學習融入閱讀教學對小二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杏(2011)。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活動型態及其影響英語學習之研究。靜宜大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重岑(2003)。高中職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結構模式分析。彰化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宴瑛(2006)。個人目標導向、課室目標結構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關係及潛
在改變量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桑瑜(2002)。高中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南市。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
87-103。
林慧聆(2010)。國中英語會話活動合作學習法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程炳林(1995)。國中生自我調整學習因素與學習表現之關係暨自我調
整的閱讀理解教學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8,15-58。
邱女玲(2010)。專題導向學習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主學習與批判思考影響
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勇維(2012)。結合批判思考與WebQuest融入STSE教學模組於國小六年級環
境教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雅翊(2012)。WebQuest融入科學探究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動物與
生活」單元為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裕惠(2002)。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教室之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韶君(2007)。WebQuest網路課程之設計與評估-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洪明財(1989)。學習策略影響學業成就之探討。特教園丁,5(1),25-29。
洪福源(2000)。自我調節學教學上的應用。國教輔導,39(6),49-53。
高台茜(2002)。非同步網路教學中自律學習的鷹架輔助研究。2013/5/21取自,
取http://210.240.187.63/teaching/2003fall/eLearning/91NSC/H-P/O1-5.pdf。
徐喬禹(2005)。合作學習與電腦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之研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康興國(2007)。WebQuest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
響之研究。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張安臨(2007)。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
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秀梅(2003)。不同能力分組方式在合作學習應用中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成就的
影響。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純瑗(2007)。網路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國小
三年級自然科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偉杰、余鑑、林弘昌(2006)。利用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5),65-75。
張雅雯(2003)。合作學習對於高職英語學習成就、動機、及社會技巧影響之研
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稚雀(2005)。以大家說英語實施合作學習在台南市建興國中英語教室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碧蘭、謝一謙(民91)。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社會科之教學研究。國教輔導,
41(4),41-44。
張增全(2002)。如何選擇一個WebQuest主題。2013/5/23取自
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教育部(2006)。九年一貫基本能力。2013/5/20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教育部(2012)。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3/5/20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10109
曹宇君(2007)。「WebQuest主題探索」寫作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
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影響。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莊道明(1999)。資訊素養融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
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雲霞(2008)。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國教新知,55(3),11-19。
許鴻文(2010)。探索網路協同學習及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銘傳大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坤隆(2008)。合作學習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成效之研
究-以「聲音的探討」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景媛(1992)。自我調整、動機信念、選題策略與作業表現關係的研究暨自我
調整訓練課程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5,201-243。
陳玟伶(2001)。國小高年級兒童自我調整歷程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李綢(1988)。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教學。資優教育季刊,29,15-24 。
陳芸珊(2010)。國中小學生自主策略之使用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柏宇(2008)。探討GIS融入環境議題的合作學習對高中生決策能力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國欽(2009)。運用WebQuest於國小五年級進行石門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曼怡(2003)。合作學習在我國大學實施模式及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雅惠(2010)。PowerPointGame與WebQuest融入國小四年級教學對學生創造
力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藝萍(2011)。合作學習第四代拼圖法對高職生之英文閱讀成效與學習態度之
研究。明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麗春(2003)。應用網際網路輔助數學解題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程炳林(2002)。多重目標導向、動機問題與調整策略之交互作用。師大學報,
47(1),39-58。
傅明俐(2001)。國民小學數學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縣。
彭森明(1996)。主動性學習的理念與施教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1,
20-24。
曾雪如(2010)。探索網路悅趣化學習及自主學習成效之研究。世新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台珠等譯(2002)。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人本建構取向觀點。台北市:心理出
版社。
黃秉勝(2007)。在網路專題式學習中搭建自主學習的鷹架--以行動研究為取向。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冠雯(2007)。運用合作學習於國小英語教學:發展與成效之研究-以屏東縣國
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林佩璇(2001)。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莙茜(2010)。應用WebQuest教學策略於寫作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詠仁(2001)。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研究之行動研究。臺北
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漢龍(2007)。促進合作學習之教學活動設計─一位國小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
技教師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欣兼(1997)。在WWW上針對使用者偏好模型的一種線上自我導向學習方法
之設計。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歐慧敏(2002)。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涵與引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4,99-106
劉佩雲(2000)。自我調整學習模式之驗證。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3,
173-206。
劉秀孌(2004)。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一英文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離島高
中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劉炳輝、劉世雄(2004)。全球資訊網融入教學與其教學設計之應用--以鷹架理
論發展教學設計EXPERT模式為例。現代教育論壇,11,35-44。
劉財坤(2005)。台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調控學習與終身學習素養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文榮(2001)。拼圖式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
1(1),125-149。
鄧順日(2007)。以WebQuest融入國小四年級昆蟲單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玉杏(2007)。運用合作學習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課程之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
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詩穎(2004)。WebQuest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設計研究。淡江大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賴英娟、巫博瀚(2007)。自我調整學習理論在網路學習情境之應用。研習資訊,
24(4),27-34。
蕭哲雄(2010)。Webquest網路教學對學童批判性思考與學習行為的影響-以國
小高年級環境教育課程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鍾宜智(2001)。推展與落實綱路學習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4(11),22-26。
鍾鳳香(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兒童閱讀表現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未出版,屏東縣。
鍾靜、丁惠琪(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魏麗敏(1995)。影響國小兒童數學成就之自我調節學習與情感因素分析及其策
略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龐維國(2003)。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嚴珮瑄(2009)。網路探索學習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影
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美菁(2006)。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次思考與學習動機
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蘇嘉鈴、程炳林(2005)。國中生行動導向、目標導向與動機調整策略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36(4),395-415。
顧佩玲(2011)。以WebQuest融入科學探究式教學對台北市中山區某國小六年
級學生進行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龔文章(2008)。不同合作學習模式對網路探究活動學習成就及自我效能影響之
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英文部分
Alavi, M., George, M. M., & Yoo, Y.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stributed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learning outcome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4), 404-415.
Balkcom, S.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Retrieved 2013/6/12 from:
http://www.ed.gov/pubs/OR/ConsumerGuides/cooplear.html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oekaerts, M. (1999).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here are we tod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31, 445-457.
Boekaerts, M. (1997).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new concept embraced by
researchers, policy makers, educ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7(2), 161-186.
Bouffard, T., Boisvert, J., Vezeau, C., & Larouche, C. (1995). The impact of goal
orientation on self-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 317-329.
Chester, C. H. (2001).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identify factor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University of Georgia, Georgia.
Corno, L. (1986). The metacognitive control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333-346.
Corno, L. (1989).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volitional analysis.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83-110).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Cuseo, J. B.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vs. small-group discussions and group
projects: The critical differences.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Teaching. 2(3), 4-9.
Descy, D. E. (2003). Web-based organizational tools and techniques in support of
learning. Library Trends, 52(2), 362-366.
Dodge, B. J. (2001). Five rules for writing a great WebQuest. Learning &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28(8), 6-9.
Dodge, B. J. (2002). 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2013/6/20 from:
http://webquest.sdsu.edu/designsteps/index.html
Dodge, B. J. (2007). What is a WebQuest? WebQuest Org. Retrieved 2013/6/20 from:
http://webquest.org/index.php
Dodge, B. J. ( 1995). 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 Retrieved 2013/6/20 from:
http://webquest.org/index.php
Ito, M. N., Kiyoko. (1997). Humans' choice between different reinforcer amounts and
delays: Effects of choice procedures. Learning & Motivation, 28(1), 102-118.
Garcia, T., & Pintrich, P. R. (1993). Self-schemas,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tlanta.
Gordon, W. I., Lindner, R. W., & Harris, B. R. (1996). A factor analytic study of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vento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Hofer, B. K., Yu, S. L., & Pintrich, P. R. (1998). Teaching college sutdents to be
self-regulated learners. In D. H. Schunk & B. J. Zimmerman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From teaching to self-reflective practice (pp. 57-85).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2000). Cooperative learning. Retrieved 2013/5/18
from: www.clcrc.com/pages/cl.html
Johnson, D. W. J., R. T. (1991). Joining together :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4th,
ed, ). Er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McCombs, B. L. (1989).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phenomenological view In B. J. Zimmerman & Schunk D. H.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70-200.
Milson, A. J. D. (2001). WebQuest: Using internet resources for cooperative inquiry.
Social Education, 65(3), 144-146.
Mithaug, D. E. (1993). Self-regulation theory : how optimal adjustment maximizes
gain. Westport , CT: Praeger.
Newmann, F. M., & Thompson, J. A. (1987).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s: A summary of research.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Paris, S. G., & Ayres, L. R. (1994). Becoming reflective students and teachers. New
York: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iercy, E. C. (2004). Using WebQuests to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35(5), 200-201.
Pintrich, P. R. (1999). 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1, 459-470.
Pintrich, P. R., & De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33-40.
Schunk, D. H. (1991).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MacMillan.
Slavin , R. E. (1985).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ying contact theory in desegregated
schools. Joural of Social Issues, 43-62.
Slavin, R. E. (1999).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8(2), 74-79.
Wolters, C. A. (1998).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regulation of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2), 224-235.
Winne, P. H. (1995). Inherent detail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 30(4), 173-187.
Young, D. L. W., B. G. (2002). WebQuests for reflection and conceptual change:
Variations on a popular model for guided inquiry. Retrieved 2013/6/20 from:
http://carbon.cudenver.edu/~bwilson/WebQuest/
Zimmerman, B. J. (1986).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 Which are the key
subprocess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307-313.
Zimmerman, B. J. (1989).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329-339.
Zimmerman, B. J. (2000).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 Boekaerts & P. R. Pintrich (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13-39.
Zimmerman, B. J., & Schunk, D. H. (Eds.). (2001).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2. 王金國(2001)。成功學習之關鍵~自我調整學習。課程與教學,5(1),145-164。
3. 王金國、張新仁(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
4. 王政彥(2000)。成人隔空學習議題的延伸—從自我調控學習的分析。成人教育,
5. 吳靜吉、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相
6. 李宜玫 (2007)。學習之樂樂無窮-談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國民教育,48(1),
7. 周文忠(1999)。Web導向教學應用之探討。屏師科學教育,9,42-49。
8. 林建平(2005)。自律學習的理論與研究趨勢。國教新知,52(2),8-25。
9.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
10. 洪明財(1989)。學習策略影響學業成就之探討。特教園丁,5(1),25-29。
11. 洪福源(2000)。自我調節學教學上的應用。國教輔導,39(6),49-53。
12. 張碧蘭、謝一謙(民91)。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社會科之教學研究。國教輔導,
13. 莊道明(1999)。資訊素養融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
14. 梁雲霞(2008)。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國教新知,55(3),11-19。
15. 陳李綢(1988)。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教學。資優教育季刊,29,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