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600:1f28:365:80b0:1fb:e713:2b67:6e7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5:1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鳳珠
研究生(外文):
Feng-zhu Chen
論文名稱:
《百孝經》之品德教育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of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指導教授:
張惠貞
、
林登順
指導教授(外文):
Hui-zhen Z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
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讀經教育
、
品德教育
、
百孝經
外文關鍵詞:
moral education
、
Pak Sutra of filial piety
、
educa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9
點閱:2005
評分:
下載:262
書目收藏:3
讀經班的教材《百孝經》,文中有一百個孝字,能做到圓滿的孝,則各種德目亦能獲得大圓滿,對人們在品德方面的培養,蘊含很多道理與啟示。因此筆者欲藉由崇德光慧經典教育推廣中心,所規劃之《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課程的實施,並結合教育部於民國98到103年所推動的〈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探討《百孝經》孝行課程對幼兒、國小學童在品德教育方面之助益。
本文採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訪談法、比對分析法,探討讀經班學童經過讀經、做孝行紀錄後之改變,然後再將《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課程及〈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品德核心價值、六E教學法做比較,最後用歸納法,提出教學意見與結論。
藉由對《百孝經》及品德教育的分析探討,筆者發現《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課程的實施,不僅讓學童練習孝順的行為,也透過啟發思辯使學童澄清正確孝順的觀念,學童除了在背誦《百孝經》中受到薰陶,也在實際力行中增進品德。品德教育孝行教案的多元設計,及每週具體孝行的練習,使學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品德。筆者歸納五項《百孝經》孝行課程對吾人在實施品德教育的啟示,即《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課程──
一、對學童的「孝親感恩」、「尊重禮節」、「負責自律」、「誠實信用」等品德有提升之效果。二、能實踐教育部列舉之品德核心價值。三、能符合教育部所提出的「創新品德教育六E教學方法」。四、家長與學童皆可從本研究中學習到孝順之觀念與行為,家長更由此知道如何敎孩子實踐孝道。五《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課程只是起個頭,使學童明瞭何者為孝,品德之實踐仍須持續進行。
本論文於學術界中,乃首度嘗試以《百孝經》為題材,做品德教育之研究,希望給後進之人有參考依循之研究文獻,能對之提供棉薄助益。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Sutra study group, has one hundred words- Filial Piety,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truth and enlightenment to cultivate people’s morality. If one can fulfill filial piety then other moral values can also have access to great perfection. As a result, I would like to implement the moral curriculum of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designed by Chongde- GuangHui classic educational outreach center and combin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98-103 facilitation programme promo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hundreds of filial piety Sutra of filial piety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help in charact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Sutra study group after studying the Sutra and making the records of fulfilling filial piety. Then, I compare the moral curriculum of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98-103 facilitation programme promo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six E teaching method by induction method to present my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and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f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and moral education not only allows students to practice acts of filial piety but also clarify the correct notion of filial piety through food for thought. In addition, children recite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and also in actual practice in the promotion of moral. Multiple desig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filial piety, and weekly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children promoted in the subtle qualities. I summarized five hundred filial piety Sutra of filial piety of the course of moral education for our inspiration, known as the hundred of filial piety Sutra of filial piety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First, it promote "filial gratitude", "respect the ritual", "responsible self-regulation" and "honesty"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Second, it fulfills the core moral value pres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rd, it matche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six e-teaching method in moral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Forth,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learn the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filial piety. Moreover, parents know how to teach children to fulfill filial piety. Fifth,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is filial piety and practice of moral character shall continue.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one to use One Hundred Practices of Filial Piety as subject to do research of moral education. I hope this paper can give references and help for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5
一、研究步驟 5
二、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一、專書方面 6
二、期刊、學術研討會論文方面 10
三、學位論文方面.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9
一、研究內容 .19
二、研究對象 20
第二章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內涵與實施 23
第一節 品德教育之意義 23
第二節 品德教育之內涵 26
第三節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特色 28
一、實施的五大原則 29
二、實施策略 30
第四節 品德教育基礎「核心價值」之探討與闡述 32
一、教育部列舉之「核心價值」 32
二、台灣品德教育基礎核心價值之闡述 37
第五節 台灣各縣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實施現況 45
第三章 《百孝經》之由來及其教學設計 69
第一節 《百孝經》之簡介 69
第二節 《百孝經聖訓》之由來與結構 71
一、《百孝經聖訓》之由來 71
二、《百孝經聖訓》之結構分析 72
第三節 《百孝經》大陸簡體字版版權之贈與 83
第四節 《百孝經》品德教育之重點及教學目標 86
第五節 《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教案 88
一、第十八篇教案示例 88
二、每週孝行 91
三、每週孝行與教育部品德核心價值之對照 94
四、孝行課程與「創新品德教育六E教學法」之對應 .96
第四章 研究成果分析 101
第一節 孝行成長記錄簿之呈現 101
一、六十週的記錄 101
二、具體孝行記錄之分析 134
第二節 家長、學生之訪談記錄 137
一、家長之訪談記錄 137
二、學生之訪談紀錄 140
第三節 課堂上之觀察.. 142
第四節 教學歷程之回顧與結果分析 147
一、教學歷程之回顧 147
二、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 151
第五章結論 157
參考文獻 163
附錄 169
附錄一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第二期:自民國98年1月1日起至102年12月31日止) 169
附錄二98年學校品德核心價值調查問卷 182
附錄三《百孝經聖訓》、品德教育孝行教案、孝行成長記錄簿、《百孝經》品德教育孝行掛圖書影 185
一、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三峽靈隱寺文書組,《孝經講義》。台北:天道之光,2007年3月。
千代文教編輯群,《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台北: 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2007年4月再版。
千代文教編輯群,《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台北: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
金會,2010年9月初版。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紅葉文化,2004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1993年。
王財貴,《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臺北: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宗哲社、華山講堂、讀經推廣中心,2000年。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主編,《中國道德哲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81 年。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編,《研究論文與報告撰寫手冊》。台北市:北
市師院輔導中心,2000年。
江本勝著、廖哲夫譯,《來自水的信息》。台北市:統一夢公園,2002年。
光明集刊編輯群,《白水老人百孝經義理講述》。南投:光明集刊雜誌社,2007
年10月。
光慧文化編輯群,《觸動孝的心靈樂章(中英對照)》。台中:光慧文化,2008
年4月。
光慧文化編輯群,《百孝經聖訓輯要》。台中:光慧文化,2007年6月。
朱敬先,《學習心理學》。台北:千華,1986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1984年,9月。
村田昇著,林文瑛、辜靖雅譯,《道德教育》。台北:水牛,1992年4月。
但朝偉,《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五南,2002年。
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台北:天
下雜誌,2007年10月。
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2003
年11月15日。
何琦瑜主編,《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台北:天下雜誌,2012年。
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2002年。
吳明隆,《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1年。
吳務貞,《國民道德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漢苑,1978年。
吳鼎,《儒家學說與現代教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周弘,《賞識你的孩子》。台北:上游出版社,2002年。
周何主編,《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
林建福,《德性、情緒與道德教育》。台北:學富文化,2006年。
林榮澤,《天書訓文研究》。台北:蘭臺出版社,2009年。
林宣慧,《論語雙璧》。台中:光慧文化,2005年。
林宣慧主編,《品德教育孝行教案》。南投:崇德光慧經典中心,2010年。
俞懿嫻,《道德教育與哲學》。台北:文景,2007年。
高明編,《中華文化與儒家思想論集》。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7年。
陳順義,《孔孟3Q-儒家思想與生命智慧》。台中:光慧文化,2008年。
陳順義,《心同理同—儒家倫理與現代生活》。台中:光慧文化,2011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1995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陸隆吉主編,萬義昉等人譯註及詮釋,《百孝經聖訓輯要講義》。台中:光慧文化,2010年。譯註者有萬義昉、鐘奕坤、張秉庸、謝居憲、徐鴻文、陳幼慧、唐經欽、張金輝、洪淑芬,共九人。
崇德光慧讀經推廣中心編輯,《社區親子讀經推廣手冊》。南投:光慧文化,2005
年。
張清源著,《讀經教育理論與實務》。台中:光慧文化,2010年。
張清源編著,《讀經教育的見證與願景》。台中:光慧文化,2011年。
張新仁主編,方吉正、邱上貞、李長燦、吳慧珠、莊麗娟、張酒雄、潘世尊、鄭
博真、簡妙娟,《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年。
張德銳,《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高等教育,2007年。
教育部主編,《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教育部編印,2003年。
麥克‧舒曼著,陳仁華譯,《如何教養出道德小孩-讓孩子善良、公正而富責任
感》。台北:遠流,1999年。
黃政傑,《品格教育廣角鏡》。台北:冠學,2011年初版。
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台北:五南,2008年初版。作者
有洪蘭、程樹德、周成功、黃光雄、吳嫻、洪成志、金清海、陳善德、黃
壬來、李宜堅、郭博昭、張美櫻、黃光男、釋慧開、黃伯和、釋敬定、黃
政傑,共17人。
萬義昉等語譯,彭賢洋等英譯,《百孝經聖訓輯要語譯(中英譯本) 》。台中:
光慧文化,2011年。
詹棟樑,《德育原理》。台北:五南,2004年。
賈馥茗,《教育原理》。台北:三民,1989年。
蜜雪兒‧玻芭著,安艾譯,《MQ百分百》。台北:光啟文化,2004年。
劉明媛等編輯,《百孝經聖訓輯要》。台中:光慧文化,2008年。
歐陽教,《道德判斷與道德教學》。台北:文景,1985年。
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2000年。
謝明昆,《道德教學法》。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
鵬程,《讀經有什麼用:現代七十二位名家論學生讀經之是與非》。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8年。
Rheta Devries,Betty Zan著,李文正譯,《美德教室.美德孩子》。台北:光佑文
化,2001年。
Richard H. Hersh,John P. Miller,Glen D. Fielding原著,劉秋木、呂正雄譯,《德
育模式》
二、期刊 败 論文集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62期,2007年,
頁79-87。
王財貴,〈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良師興國》,第2期,2000
年。
王財貴,〈讀經教育的孩子不會變壞〉,《聯合報》,1997年3月22日。
王筱筑,〈心靈做環保-《百孝經》當先〉,《發一崇德雜誌》,第15卷5 期,2008
年4月,頁39。
王嘉蘋,〈九年一貫下,缺角的品德教育〉,《學生輔導》,2004年5 月,頁92-105。
朱安邦,〈讀經教育實施成果報告〉,《讀經通訊》,第12期,1998年。
但昭偉,〈不夠好也沒有壞過的道德教育工作者與道德教育-兼論品德教育推行
上的一個困難〉,《學生輔導》,92期,2004年。
何琦瑜,〈什麼是品格教育?〉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
時代,孩子怎麼管教》,45-54頁。台北市:天下雜誌,2007年。
何琦瑜,〈品格教育大調查─教與罰的掙扎〉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
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80-92頁。台北市:天下雜誌,2007
年。
何淑貞,〈孔子對言語教育的重視〉,《中國語文月刊》,590期,2006年8月。
何麗君、陳正祥,〈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專訪台南師範學院校長黃政傑
教授〉,《教育研究月刊》,120期,2004年,頁22-34。
彤管,〈教育子女,有請古人〉,《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
文教學研究中心、宗哲社華山講堂,1995年6月,頁64~67。
李珀,〈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期, 2005年,頁66-71。
李素貞、蔡金鈴,〈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期,
2004年,頁53-68。
林登順,〈試論國小課程中之讀經教育〉,《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
林榮澤,〈臺灣民間宗教之「飛鸞解經」 以《百孝經聖訓》為例 〉,《台灣宗教
研究》,2008年12月。
洪蘭,〈品德教育要趁早〉,國語日報,家庭版,2010年10月5日。
高松景,〈「全人發展」的品格教育─跨越「知」與「行」間的鴻溝〉,《教師天地》,
157期,2008年,頁58-61。
崔椿琦,〈忽略品格,成績再好也沒用 〉,《商業周刊》教育特刊54期,2012
年5月25日,頁12、13。
陳瑩聰,〈推動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心得分享〉,《雲林縣九十六年度輔導國民中小
學建構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及觀摩會研習手冊》,雲林縣政府教育局,2007
年。
傅木龍,〈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研習資訊》,第24卷第1期,2007年2月。
曾小英,〈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創舉——王財貴「兒童讀經運動」述評〉,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03期,2000年 。
楊定一口述,張惠清撰稿〈讓孩子與聖賢對話〉,《非凡新聞週刊》,2008年11
月30日。
楊定一,〈讀經 讓孩子和智者心靈溝通〉,《天下雜誌》,2009年4月22日,頁
128。
楊國賜,〈道德教育與現代國民生活〉,《從科際整合的觀點談道德教育》,台灣書
局,1991年。
蔡宗陽,〈《四書》的教育價值〉,《中國語文月刊》,592期,2006年10月。
鄭淵全,〈推動品德教育之策略-兼論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新竹縣教育研究集
刊》,9期,2009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方志華,《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博士論文,2000年。
王薏淳,《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東海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
王如敏,《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情緒適應行為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前龍,《國小道德實驗課程 "愛國" 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江謝麗雪,《在道德科消失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文君《弟子規理念融入品德教育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的孝悌行為與關懷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宣俞,《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林佳樺,《論語對國小品德教育之研究》。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莊秀卿,《了凡四訓理念融入品德教育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張滙郁,《論語與當今的品德教育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玉芳,《從論語看孔子的班級經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陳美錦,《反孔廢經運動的興起 (1894-1937)》。台灣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91年。
黃梅貴,《國小四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黃彩鳳,《靜思語教學應用於品德教育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臺東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2009年。
黃錦淳,《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愛西里爾,《論語的「仁」思想探究》。輔仁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楊鴻泉,《社區親子讀經教育推廣現況與價值之研究—以崇德光慧讀經教育中心在台北地區推廣為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蔡佩珊,《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品德教育認知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高師大教育
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辰娟,《了凡四訓融入國小品德教育之探究》。宜蘭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
2.
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情緒適應行為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
3.
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4.
在道德科消失了以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案研究
5.
國小道德實驗課程"愛國"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
6.
反孔廢經運動之興起(1894∼1937)
7.
靜思語教學應用於品德教育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8.
社區親子讀經教育推廣現況與價值之研究—以崇德光慧讀經教育中心在台北地區推廣為例
9.
從《論語》看孔子的班級經營
10.
《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
11.
《弟子規》理念融入品德教育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的孝悌行為與關懷行為影響之研究
12.
國小四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
13.
《了凡四訓》融入國小品德教育之探究
14.
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
15.
《論語》對國小品德教育之研究
1.
蔡宗陽,〈《四書》的教育價值〉,《中國語文月刊》,592期,2006年10月。
2.
傅木龍,〈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研習資訊》,第24卷第1期,2007年2月。
3.
高松景,〈「全人發展」的品格教育─跨越「知」與「行」間的鴻溝〉,《教師天地》,
4.
李素貞、蔡金鈴,〈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期,
5.
李珀,〈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期, 2005年,頁66-71。
6.
何淑貞,〈孔子對言語教育的重視〉,《中國語文月刊》,590期,2006年8月。
7.
王嘉蘋,〈九年一貫下,缺角的品德教育〉,《學生輔導》,2004年5 月,頁92-105。
8.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62期,2007年,
1.
一貫道《百孝經》的孝道推廣與實踐
2.
一貫道《百孝經聖訓》的勸世訓文研究
3.
情境式互動遊戲教材輔助國小學生讀經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百孝經為例
4.
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
5.
論《禮記.學記》對小學品德教育的 啟發與應用
6.
《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
7.
孝經之孝治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8.
孝經孝道與現今國中教育關係之研究
9.
中西孝道跨文化之比較─以論語孝經聖經第五誡為例
10.
《孝經》對《二十四孝》故事的影響
11.
運用兒童讀經實施孝順與禮貌品德教育之研究──以《弟子規》教學為例
12.
臺灣民間故事對國小五年級品德教育之應用研究
13.
運用繪本實施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臺中市國小二年級為例
14.
「孝經」之孝道思想在國中國文課程的運用--以101~103年國中課文為例
15.
中國古代孝治思想的形成與展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