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6: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承璋
研究生(外文):Cheng-Chang Ho
論文名稱:花蓮海域鯨豚的時空分布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etaceans in coastal waters of Hualien, Taiwan
指導教授:歐慶賢歐慶賢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Hsiewn 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漁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花蓮海域鯨豚賞鯨船發現率目擊率混群時空分布
外文關鍵詞:cetaceans off the Hualien coastwhale-watching boatsdiscovery ratesightings ratemixed species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4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為瞭解台灣花蓮海域鯨豚種類、分布、棲地特性及其受賞鯨船的影響,本研究使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於賞鯨船上1998~2008年所記錄之資料進行文獻資料分析。結果摘要如下:
一、花蓮海域可確認的鯨豚共13科14種,其中有9種鯨豚有混群的狀況,而
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 hosei)與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的混群,有高度的依存關係。
二、目擊率越高的種類,出現的日水溫和離岸距離範圍有越廣的趨勢。
三、目擊率前五名的長吻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瑞氏海
豚、熱帶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弗氏海豚、瓶鼻海豚
(Tursiops truncatus)中,有母子對的群次及群量皆少於沒有母子對
的群體。除了瑞氏海豚之外,其他四種有母子對的群體平均離岸距離皆
比無母子對群體的平均離岸距離近。
四、賞鯨船數量和鯨豚的發現率、目擊率、SPUE及平均離岸距離之間呈負相
關,顯示船數越多對鯨豚的影響越大。
五、長吻飛旋海豚和熱帶斑海豚各年間的目擊率變動明顯,且兩種間的目擊
率呈現互相消長的情形。
六、瑞氏海豚目擊率在1999年後明顯隨賞鯨船數之增加,逐年下降至2005年
最低,2006年減少1艘賞鯨船後又開始回升。
七、長吻飛旋海豚在賞鯨活動干擾較強海域的目擊率沒有明顯變動。其他常
見的鯨豚,則會採取改變活動海域的方式迴避。
八、持續記錄與收集鯨豚應有之資料,以提高其有科學依據之資源保育,並
落實賞鯨活動的管理。

關鍵詞:花蓮海域鯨豚、賞鯨船、發現率、目擊率、混群、時空分布。


Abstract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habitat features of cetaceans off the Hualien coast of Taiwan and the impacts caused by whale-watching boats, the study analyzed the data collected by whale-watching boats of Kuroshio Ocean Education Foundation (KOEF) during 1998-2008, and the results could be summarized as followed:
1. The cetaceans identified in Hualien waters could be
categorized as 13 families or 14 species. Mixed species
interactions could be observed in 9 species of them. The
mixed species relations of Lagenodelphis hosei and
Grampus griseus could be described as highly dependent.
2. The range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range of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are both broader when the sightings rate
of the species is higher.
3. Both groups and group sizes with the mother and calf
pairs among top 5 species of sightings rate, which
include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mpus griseus, Stenella
attenuata, Lagenodelphis hosei and Tursiops truncatus,
are smaller than that without the mother and calf pairs.
The average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that the groups with
the mother and calf pairs maintain is shorter than that
without the mother and calf pairs among top 5 species of
sightings rate except Grampus griseus.
4. The number of whale-watching boats and the discovery
rate, sightings rate, SPUE (sight per unit effort) and
average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of cetacean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dicating that the impact is
larger when the number of whale-watching boats is higher.
5. The sightings rates of Stenella longirostris and
Stenella attenuata varied from year to year and they
fluctuated in response to each other.
6. The sightings rate of Grampus griseus declined obviously
after 1999 when whale-watching boats increased, and
reached it's lowest point in 2005. It began to rise
again in 2006 when the number of whale- watching boats
reduced by one.
7. The sightings rate of Stenella longirostri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the area where disturbance
caused by whale-watching boat activities was stronger
while activity scope of other cetaceans changed to avoid
whale-watching boats.
8. The data concerning cetaceans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preserved to promote scientifically evidence-based
resources preservation and improve the whale-watching
activity management.

Keyword: cetaceans off the Hualien coast, whale-watching
boats, discovery rate, sightings rate, mixed
species,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目錄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附錄目錄 IX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3
2-1資料來源 3
2-1-1鯨豚記錄資料 3
2-1-2表水溫資料 4
2-1-3水深資料 4
2-2名詞定義 4
2-3資料分析 5
2-3-1鯨豚群聚組成 5
2-3-2花蓮港各年賞鯨豚船數量 5
2-3-3航次發現率、目擊率與SPUE分析 5
2-3-4海表水溫 5
2-3-5鯨豚活動海域水深 6
2-3-6離岸距離 6
2-3-7時空分佈之差異 6
2-4研究海域 7
第三章 結果 8
3-1鯨豚群聚組成 8
3-1-1種類 8
3-1-2發現率與SPUE 8
3-1-3各種目擊率與群量 9
3-1-4混群 9
3-1-5母子對 9
3-2環境因子 10
3-2-1海表水溫 10
3-2-2鯨豚活動水深 10
3-2-3離岸距離 10
3-3時空分布 11
3-3-1鯨豚分布趨勢 11
3-3-2各區之群次與年間變化 12
第四章 討論 13
4-1利用賞鯨船記錄的限制與優點 13
4-2鯨豚群聚組成 14
4-2-1種類 14
4-2-2母子對 16
4-3環境因子 17
4-3-1海表水溫 17
4-3-2活動海域水深與離岸距離 18
4-4影響花蓮海域鯨豚分布之因子 19
4-4-1賞鯨船數量對發現率的影響 19
4-4-2賞鯨船數量對SPUE的影響 20
4-4-3賞鯨船數量對目擊率的影響 20
4-4-4賞鯨搜尋模式對鯨豚分布的影響 21
第五章 結論 23
參考文獻 25


表目錄
表一  台灣花蓮港歷年賞鯨船隻 28
表二  台灣花蓮海域賞鯨船記錄鯨豚種類 28
表三  台灣花蓮海域賞鯨船目擊之鯨豚種類與群次統計 29
表四  台灣花蓮海域賞鯨船發現率及每航次目擊群次數(SPUE) 29
表五  台灣花蓮海域賞鯨船各種鯨豚歷年之目擊率 30
表六  台灣花蓮海域賞鯨船目擊之鯨豚群量統計 31
表七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種間之混群統計 32
表八  台灣花蓮海域目擊率前五名鯨豚之母子對統計 33
表九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出現日水溫 33
表十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出現日水溫顯著差異 34
表十一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活動海域之水深分布 34
表十二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之離岸距離 35
表十三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離岸距離之分布 35
表十四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離岸距離顯著差異 36
表十五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群次分區之差異 36
表十六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鯨豚歷年之目擊率 36
表十七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鯨豚歷年之SPUE 37
表十八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長吻飛旋海豚歷年之目擊率 37
表十九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瑞氏海豚歷年之目擊率 38
表廿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熱帶斑海豚歷年之目擊率 38
表廿一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弗氏海豚歷年之目擊率 39
表廿二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瓶鼻海豚歷年之目擊率 39

圖目錄
圖一  台灣花蓮研究海域 40
圖二  台灣花蓮研究海域分區 41
圖三  台灣花蓮海域歷年賞鯨船之發現率 42
圖四  台灣花蓮海域歷年之SPUE 42
圖五  台灣花蓮海域歷年之鯨豚目擊率變化 43
圖六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出現之日水溫統計 44
圖七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之離岸距離分布 45
圖八  台灣花蓮海域鯨豚之歷年分布 46
圖九  台灣花蓮海域長吻飛旋海豚之歷年分布 47
圖十  台灣花蓮海域瑞氏海豚之歷年分布 48
圖十一 台灣花蓮海域熱帶斑海豚之歷年分布 49
圖十二 台灣花蓮海域弗氏海豚之歷年分布 50
圖十三 台灣花蓮海域瓶鼻海豚之歷年分布 51
圖十四 台灣花蓮海域偽虎鯨之歷年分布 52
圖十五 台灣花蓮海域抹香鯨之歷年分布 53
圖十六 台灣花蓮海域小抹香鯨科之歷年分布 54
圖十七 台灣花蓮海域短肢領航鯨之歷年分布 55
圖十八 台灣花蓮海域喙鯨科之歷年分布 56
圖十九 台灣花蓮海域瓜頭鯨之歷年分布 57
圖廿  台灣花蓮海域虎鯨之歷年分布 58
圖廿一 台灣花蓮海域小虎鯨之歷年分布 59
圖廿二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之SPUE 60
圖廿三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之目擊率 60
圖廿四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鯨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1
圖廿五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鯨豚歷年之SPUE變動 62
圖廿六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長吻飛旋海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3
圖廿七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瑞氏海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4
圖廿八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熱帶斑海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5
圖廿九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弗氏海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6
圖卅  台灣花蓮海域各區瓶鼻海豚歷年之目擊率變動 67
圖卅一 台灣花蓮海域弗氏海豚混群狀況之分布 68

附錄目錄
附錄一、鯨豚記錄資料授權使用同意書 69
附錄二、航程紀錄表 70
附錄三、鯨豚紀錄表 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2). 賞鯨豚業評鑑作業之研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106pp。
中央氣象局(2013). 逐日逐月海溫統計資料。
王明智(2003). 臺灣海域齒鯨食性、食物資源區隔及攝食同功群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36pp。
林怡蓉(1996). 臺灣鯨豚類粒腺體DNA變異分析及族群結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pp。
林靜宜(2003). 臺灣東部海域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分佈與社會結構。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3pp。
邵廣昭(1998). 海洋生態學。明文書局,臺北,476pp。
周蓮香.姚秋如.蔡偉立(1994). 南中國海及太平洋海域鯨類資源調查。行政院南海政策綱領-南海生態環境調查研究報告書,121-186。
周蓮香.廖鴻基.楊世主.潘進龍(1996). 花蓮沿岸海域鯨類生態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灣大學動物學系,14pp。
周蓮香(1997). 鯨豚種類分部與標本收藏。鯨類擱淺及意外死亡標本處理及研究。行政院農委會自然保育研究計畫84-86年度整合報告,3-19。
周蓮香(2008). 臺灣鯨豚現況。中臺灣海洋環境教育研討會,71-84。
黃昭欽(1996). 臺灣周邊海域鯨類之分布及西南海域鯨類族群量估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碩士論文,88pp。
游正輝(1994). 臺灣東岸黑潮之夏季空間結構。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67pp。
游文志(1999). 花蓮縣石梯海域賞鯨船對鯨豚行為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9pp。
陳哲聰.劉光明.黃昭欽(1998). 臺灣西南海域小型鯨類族群量之估計。第六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地理分布與賞鯨潛力,臺灣大學,65-75。
葉建成(2001). 臺灣東南海域鯨豚種類、分布與棲地特性。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0pp。
郭秋燕(2001). 臺灣東南沿海賞鯨船對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64pp。
農委會(2012). 租用漁船從事水產資源海洋環境調查研究及漁業管理暫行措施。
賴昌宏(2002). 海豚驅離之聲學方式可行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83pp。
Darling, J. D., C. F. Ncklin, K. S. Norris, H. Whitehead and B. Würsig (2004). 海中精靈-鯨、海豚與鼠海豚。秋雨文化,臺北,236pp。
二、英文部分
Bejder, L. and A. Samuels (2003).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nature-based tourism on cetaceans. In: Gales N., Hindell M., Kirkwood R. (eds) Marine mammals: fisheries, tourism and management issues. CSIRO Publishing, Collingwood, VIC, Australia, 229–256.
Bejder, L. (2005). Linking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nature-based tourism on cetaceans. PhD. thesis, 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Canada, 158 pp.
Danil, K., D. Maldini and K. Marten (2005). Patterns of use of Maku’a Beach, O’ahu, Hawai’i, by Spinner Dolphins (Stenella longirostris) and potential effects of swimmers on their behavior. Aquatic Mammals, 31: 403–412.
Hardin, G.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 Science, 162: 1243–1248.
Hoyt, E. (2001). Whale Watching 2001:Worldwide tourism numbers, expenditures, and expending socio- economic benefits. A special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 165pp.
Hartman, K. L., F. Visser and A. J. E. Hendriks. (2008). Social structure of Risso’s Dolphins (Grampus griseus) at the Azores: A stratified community based on highly associated social units.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86: 294–306.
Lusseau, D. (2004) The hidden cost of tourism: Detecting long term effects of tourism using behavioral infor- mation. Ecology and Society, 9(1):2.
Magalhães, S., R. Prieto, M. A. Silva, J. Gonçalves, M. Afonso-Dias and R. S. Santos (2002). Short-term reactions of Sperm Whales (Physeter macrocephalus) to whale-watching vessels in the Azores. Aquatic Mammals 28(3): 267–274.
Stamation K. A., D. B. Croft, P. D. Shaughnessy, K. A. Waples and S. V. Briggs (2010).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Humpback Whales (Megaptera novaeangliae) to whale-watching vessels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Australia. Marine Mammal Science, 26(1): 98–122.
Tixier, P., N. Gasco, G. Duhamel, M. Viviant, M. Authier and C. Guinet (2010). Interactions of patagonian toothfish fisheries with Killer and Sperm Whales in the Crozet islands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 assess- ment of depredation levels and insights on possible mitigation strategies. CCAMLR Science, 17: 179–195.
Tseng, Y. P., Y. C. Huang, G. T. Kyle and M. C. Yang (2011).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cetacean-focused tourism in Taiwan: Observations from cetacean watching boats: 200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7: 56–66.
Whitehead, H. (1996). Babysitting, dive synchrony and indications of alloparental care in Sperm Whales.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38: 237–244.
Williams, R. M., A. W. Trites and D. E. Bain(2002).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Killer Whales (Orcinus orca) to whale-watching boats: Opportunistic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Journal of Zoology, 256: 255–270.
三、網站部份
中華鯨豚協會賞鯨訊息。Online. Whale. Internet. 29 May, 2013. Available.
http://www.whale.org.tw/
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學門資料庫 (2002). Chirp Sonar 測線 chp637-y0304-01 資料展示。Online. ODB. Internet. 20 Mar. 2013.Available.
http://ncor.odb.ntu.edu.tw/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Kuroshio Ocean Education Foun- dation, KOEF)。Online. Kuroshio. Internet. 7 Jun, 2013.Available.
http://www.kuroshio.org.tw/
漁業署(2013). 公告合法娛樂漁業漁船(筏)資料。Online. FA. Internet. 20 Apr. 2013.Available.
http://www.fa.gov.tw/recreation/index.aspx
IFAW (2005). Watching whales in east Asia. Online. IFAW. Internet. 21 Jan. 2013. Available.
http://www.ifaw.org/united-states/node/11121
IWC (2006)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meeting 58. Online. Whales on the net. Internet. 21 May. 2013. Available.
http://www.whales.org.au/govern/iwcdaily06.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錦堂。2004。〈政治獻金法之釋義與評價〉。《月旦法學雜誌》,111:235-245。
2. 陳恆鈞。1998。〈政黨競選經費策略之規劃〉。《中國行政評論》,7:121-154。
3. 陳佳吉。2000。〈我國政治獻金規範之研究〉。《立法院院聞》,28,12:73-99。
4.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5. 朱志宏。1989。〈政治資金的問題與對策〉。《國家政策季刊》,3:35-36。
6. 江炳倫。1982。〈我國競選經費現狀調查〉。《中國論壇》,14,1:14-24。
7. 王鼎銘。2011。〈參選人競選支出效果及其外部性:單記非讓渡投票制下之黨內競爭性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3,3:341-370
8. 王鼎銘。2007。〈台灣政治獻金法及參選人政治獻金資料之實證研究〉。《選舉研究》14,2:121-144。
9. 王文華。2009。〈歐巴馬的網路治國〉。《數位時代雜誌》,176:44-46。
10. 黃錦堂。2003。〈政治獻金管理法案之評估〉。《植根雜誌》,19,2:19-34。
11. 黃哲斌。2008。〈從海角到歐巴馬:網路行銷贏家〉。《財訊雜誌》,321:172-173。
12. 黃智聰、程小綾。2005。〈經濟投票與政黨輪替-以臺灣縣市長選舉為例〉。《選舉研究》,12:45-78。
13. 薄慶玖。1991。〈我國競選經費問題之研究〉。《政治學報》,19:119-170。
14. 謝文啟。1997。〈政治捐獻與法律規制〉。《全國律師》,1,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