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3: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玉燕
研究生(外文):Yu-Yen Chen
論文名稱:老丙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探討-以台北小城社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the manage registration of Lao-Bing-Jien community facilities land-taking Taipei Xiaoching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錦賜陳錦賜引用關係蕭家興蕭家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Tzu ChenJia-Hsing Hsiao
口試委員:楊松齡莊孟翰李正庸黃世孟
口試委員(外文):Yang Song InstarZhuang Meng HanLi Just YungHuang Shi Meng
口試日期:2013-12-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老丙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
外文關鍵詞:Lao-Bing-Jienland for community facilitiesregistration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老丙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探討-以台北小城社區為例
中文摘要
72年以前非都市土地開發,僅需檢具水土保持計畫書向水土保持機關申請核可後,就可持水土保持機關發給之水土保持完工證明,向地政機關辦理變更編定為丙種建築用地即日後所稱的「老丙建」。
依87年內政部營建署完成調查資料顯示,國內「老丙建」土地面積多達七千餘公頃,且位於山坡地。老丙建住宅社區土地一般僅經過初步整地而已,大部份未有完善水土保持設施,且部分使用中之社區設施,因登記作業欠缺明確法令規定,以致在後續變更及管理階段,社區設施用地因產權登記及使用權不明確,而普遍發生管理糾紛,進而衍生社區生活及居住環境品質問題。
本文嘗試從土地登記管理的角度,探討目前使用中之社區設施用地,開發時相關登記規範,期對於老丙建社區設施用地之登記管理提出合理可行之對策建議,以作為後續修法之參考。基於上述緣由,本文共5章20節,僅摘要各章略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萌生研究心境之緣起、動機、目的,續陳研究範圍與內容、研究步驟方法流程、關鍵詞界定等。
第二章文獻回顧。先陳述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概況及其發展沿革,繼而探討登記管理機制、登記管理作業實務、相關研究論文、找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之通則。
第三章實證調查。首先建立調查架構與調查計畫(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論述),續說明實證個案現況、調查問卷設計與調查要項,最後針對問卷調查資料做統計整理。
第四章課題與因應對策。就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方式問卷調查之結果與第二章所找出的通則加以詳細分析,尋找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的問題,再針對所歸納的問題整理出議題並研擬課題與可能因應對策,並經深入訪談提出可行對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說明本文之發現、貢獻與價值,並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 registration of Lao-Bing-Jien community facilities land
-taking Taipei Xiaoching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Before 1983, the land development of non-urban only needed to submi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posal to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to apply for approval and then may hold the completion certifica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to land office to change the category as Class C building land as the so called “Lao-Bing-Jien” thereaft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Lao-Bing-Jie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completed by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Interior in 1998, which shows that the land areas of domestic “Lao-Bing-Jien” have reached more than 7000 hectares and are located at hillsides. Generally, the land for Lao-Bing-Jien residential community only needed initial leveling, most of which were without well-don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moreover, portion of the community facilities in use, the registration operation of which was deficient in clear statute regulation, and further caused the consequential change and management stage., because of title 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and unclear in right of use, the management dispute was occurred generally, and further incurred the living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problem of community.
The text tries to study the community facilities in use currently, its land and the related registration norm while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n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n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dministrative suggestion to the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land of Lao-Bing-Jien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is to b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of consequential law amendment.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grounds, the text totally has 5 chapter 20 sections, and is abstracted as follows:
Chapter 1: Preface. Firstly, it describes the origination, motivation, purpose of this study,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scope and contents of study, study steps, method, flow process, and the definition of keyword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call. Firstly, it describes the general status of lan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for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the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statute for lan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the related study thesis so as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rules of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for land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Chapter 3: Verification investigation. Firstly, it establishes an investigation structure and investigation plan( description of study structure and study method) ,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dividual case verified, design of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nvestigation items. Finally, it targets the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of questionnaire to make a statistic arrangement.
Chapter 4: Topic and responding measures. To analyze in details in respect to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the l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of lan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then to target the issue from the problems induced to propose a defined topic and possible responding measure and to provide a feasible responding measure by having through interview in depth.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It describe the finding, contribution, and value of this text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 to the consequential research.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Abstract) III
章節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照片目錄 X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動機目的 2
第二節 範圍內容 9
第三節 步驟方法流程 12
第四節 關鍵名詞界定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9
第一節 社區公共設施及其用地配置發展沿革 19
第二節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機制 28
第三節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作業實務 31
第四節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相關研究論文 39
第五節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討論架構 41

第三章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實證調查 47
第一節 實證個案現況 47
第二節 調查架構與調查計畫建立 60
第三節 調查問卷設計與調查要項 65
第四節 問卷調查資料整理 69

第四章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實證調查結果驗證 101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01
第二節 問題歸納與議題整理 103
第三節 課題與因應對策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19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21

參考文獻 122

附錄 125
附錄一 問卷設計 125
附錄二 實證區深入訪談問卷設計 131
附錄三 實證區訪談綜合整理 134
附錄四 論文(期初)審查意見回覆表 143
附錄五 論文(口試)審查意見回覆表 146
附錄六 個人簡歷 149

表目錄
表1_1 台灣地區各縣市丙種建築(老丙建)用地分布情形表 3
表1_2 探討動機與目的對照表 8
表1_3 探討方法與探討步驟對照表 13
表2_1 公共設施服務範圍分類表 20
表2_2 內政部頒定公共設施用地檢討標準表 22
表2_3 地政法規相關社區公共設施用地之配置及登記表 26
表2_4 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編定與土地登記管理作業系統表 31
表2_5 都市計畫圖與土地標示登記作業系統表 32
表2_6 公共設施變更使用之限制或禁止規定表 34
表2_7 社區公共設施登記法規彙整表 35
表2_8 公共設施捐贈法規彙整表 38
表2_9 社區設施用地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39
表2_10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40
表3_1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用地登記情形表 49
表3_2 台北縣79年至84年老丙建統計資料表 52
表3_3 丙建與老丙建比較表 53
表3_4 台北小城公告都市計畫前後計畫圖及土地標示登記變遷表 57
表3_5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用地土地標示及所有權登記情形表 58
表3_6 受訪者性別分析表 71
表3_7 受訪者年齡分析表 72
表3_8 受訪者工作性質分析表 73
表3_9 受訪者與台北小城房屋的關係分析表 74
表3_10 受訪者購買台北小城房屋的開發時程分析表 75
表3_11 受訪者購買第幾手房屋分析表 76
表3_12 受訪者曾否擔任社區相關組織幹部分析表 77
表3_13 購屋時,建商有無承諾提供社區設施分析表 78
表3_14 建商承諾提供社區設施的形式部分析表 79
表3_15 售屋廣告所列的公共設施分析表 80
表3_16 社區設施用地存在問題分析表 81
表3_17 社區設施管理維護方式分析表 82
表3_18 建商應對社區設施應負何種責任分析表 83
表3_19 地方政府對社區設施應負何種責任分析表 84
表3_20 受訪者認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權屬分析表 85
表3_21 是否知道捐贈予望安鄉公所分析表 86
表3_22 是否知道捐贈予國有財產局分析表 87
表3_23 社區設施土地產權應如何處理分析表 88
表3_24 社區設施土地使用權標示應如何處理分析表 89
表3_25 社區設施土地及產權應登記給誰最適當分析表 90
表3_26 設施土地是否應登記由住戶持分所有分析表 91
表3_27 已捐贈社區設施土地應如何處理分析表 92
表3_28 假如沒有返還設施土地,應如何處理分析表 93
表3_29 休憩設施滿意程度分析表 94
表3_30 體育設施滿意程度分析表 95
表3_31 行政設施滿意程度分析表 96
表3_32 曾否擔任幹部對產權應登記給誰最適當交叉分析表 97
表3_33 不同管理屬性對所有權登記方式交叉分析表 98
表3_34 丙建住宅社區與台北小城老丙建社區差異分析表 100
表4_1 社區設施用地種類,現行法令與台北小城現況差異分析表 103
表4_2 登記為當地地方政府,現行法令與台北小城現況差異分析表 104
表4_3 土地登記簿標示部加註,現行法令與台北小城現況差異分析表 104
表4_4 深度訪談議題彙整表 105
表4_5 訪談對象表 106
表4_6 社區設施議題整理表 107
表4_7 社區設施用地管理課題歸納表 108
表4_8 深度訪談意見分析表 112

圖目錄
圖1-1 計畫書圖、建築使用執照與土地登記系統圖 4
圖1-2 探討目的示意圖 6
圖1-3 老丙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所產生之問題、議題與課題概念圖 8
圖1-4 空間範圍圖 9
圖1-5 時間範圍圖 10
圖1-6 研究流程架構圖 14
圖2-1 公共設施分類圖(依服務功能分) 21
圖2-2 都市計畫用地用途顏色圖 24
圖2-3 社區設施用地管理法規體系圖 28
圖2-4 社區設施用地登記管理討論架構圖 41
圖3-1 台北小城社區地籍圖及衛星地圖 47
圖3-2 台北小城12項社區設施用地登記情形圖 48
圖3-3 台北小城社區土地登記歷程圖 54
圖3-4 實務作業調查架構圖 61
圖3-5 問卷調查架構圖 62
圖3-6 問卷調查資料基本統計方式圖 70
圖3-7 受訪者性別分析圖 71
圖3-8 受訪者年齡分析圖 72
圖3-9 受訪者工作性質分析圖 73
圖3-10 受訪者與台北小城房屋的關係分析圖 74
圖3-11 受訪者購買台北小城房屋的開發時程分析圖 75
圖3-12 受訪者購買第幾手房屋分析圖 76
圖3-13 受訪者曾否擔任社區相關組織幹部分析圖 77
圖3-14 購屋時,建商有無承諾提供社區設施分析圖 78
圖3-15 建商承諾提供社區設施的形式分析圖 79
圖3-16 售屋廣告所列的公共設施分析圖 80
圖3-17 社區設施用地存在問題分析圖 81
圖3-18 社區設施管理維護方式分析圖 82
圖3-19 建商對社區設施應負何種責任分析圖 83
圖3-20 地方政府對社區設施應負何種責任分析圖 84
圖3-21 受訪者認為社區設施用地登記權屬分析圖 85
圖3-22 是否知道捐贈予望安鄉公所分析圖 86
圖3-23 是否知道捐贈予國有財產局分析圖 87
圖3-24 社區設施土地產權應如何處理分析圖 88
圖3-25 社區設施土地使用權標示應如何處理分析圖 89
圖3-26 社區設施土地及產權應登記給誰最適當分析圖 90
圖3-27 設施土地是否應登記由住戶持分所有分析圖 91
圖3-28 已捐贈社區設施土地應如何處理分析圖 92
圖3-29 假如沒有返還設施土地,應如何處理分析圖 93
圖3-30 休憩設施滿意程度分析圖 94
圖3-31 體育設施滿意程度分析圖 95
圖3-32 行政設施滿意程度分圖 96
圖3-33 曾否擔任幹部對產權應登記給誰最適當交叉分析圖 97
圖3-34 不同管理屬性對所有權登記方式交叉分析圖 98
圖4-1 尋找解決問題之課題與研擬可行對策架構圖 101
圖5-1 課題與因應對策圖 119

照片目錄
照片一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社區設施用地發生產權糾紛照片 1
照片二 台北小城社區設施分布照片 50
照片三 台北小城開發前土地標示登記情形照片 55
照片四 台北小城開發後土地標示登記情形照片 55
照片五 台北小城社區都市計畫住宅區圖照片 56
照片六 台北小城公告都市計畫後土地標示登記情形照片 56

參考文獻
一、相關碩博士論文
1.王順慶(1982),《改進土地登記流程之研究》。
2.李咸亨(1997),中國時報社論,《台灣的坡地管制法規、災害與對策》。
3.余大衛(2002),《兩岸土地政策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4.林文惠(2009),《建築使用執照與建物登記關係之研究》。
5.洪獻章(2006),《連江縣土地登記問題之研究》,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6.張淑娟(2011),《我國土地登記審查制度之研究》。
7.蘇志超(2011),《社區設施用地之管理使用與處分之評述--以原省屬代管機構與特定的社區設施用地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頁2-13。
8.王怡婷(2010),《都市居民對鄰里社區設施用地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桃園市東埔里為例》。
9.康芸馨(2003),《我國土地登記制度之公信力問題研究》。
10.陳覺惠、陳格理(1999),《公寓大廈共用部份適宜性與使用管理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1.蔡智發(1985),《新竹市社區設施用地計劃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相關學術報告
1.臺北縣政府工務局(2010),《山坡地開發建築出國考察報告》。
2.內政部營建署(2001),《山坡地丙種建築用地安全及開發利用監測計畫成果報告》。
3.台北縣政府工務建設專題報導(2000),《為縣民劃住的安全把關~老丙見面面談第六期》。

三、相關書籍
1.王進祥(1996),《建物所有權登記與規劃管理》,現代地政雜誌社。
2.內政部營建署(1998),《坡地社區安全居住手冊》,台北。
3.朱宏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書局。
4.西村克己著,柳俊帆譯(2011),《邏輯思考法》,瑋為實業有限公司。
5.來璋、林肇家(1984),《土地登記之理論與實務》,發行者:來璋
6.呂以寧譯(2005),《尋找問題》,六和出版社。
7.李正庸(201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講義》。
8.郝名義 等譯(2011),《如何閱讀一本書》,台灣商務印書館。
9.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合譯(2010),《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by Ranjit Kumar》,學富文化事業。
10.廖慶榮(2004),《研究報告格式手冊》,五南圖書公司。
11.黃志瑋(2012),《土地登記實務》,五南圖書公司。
12.許文昌(2011),《土地登記》,高點文化事業。
13.蕭輔導(2001),《土地登記》,發行者:陳白蓉。
14.臺北小城陳情往返相關文件(2012)
15.經建會編印(201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16.黃世孟(2011),《基地規劃導論》,台北:恩楷出版社。
17.梁仁旭、陳奉瑤(2009),《不動產估價第二版》,巨流政大書城。
18.邊泰明(2003),《土地使用規劃與財所有權—理論與實務》,台北:詹氏書局

四、相關期刊
1.王子奇(2010),都市社區設施用地的分類與發展趨勢。
2.宋正娜、陳雯、袁豐、王麗(2010),社區設施用地區位理論及其相關探討述評。

五、相關法令
1.內政部編印(2003),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
2.政部編印(2013),土地登記審查手冊。

六、網路相關資料
1.大英百科全書http://baike.baidu.com/view/20651.htm
2.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
3.內政部營建署http://www.cpami.gov.tw/web/index.php
4.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6.居住知識百科http://ehi.cpami.gov.tw
7.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
8.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http://urbanbook.planning.ntpc.gov.tw/
9.經建會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0893。
10.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MB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